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老子的大智慧解读道德经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空”,空什么?空心上的“物”,把心上的“事”和“物”空掉,把心上的杂念空掉,把心上所有攀缘进去的前尘影事空掉,根本的是要空掉二相对立的观念,把这些空了之后,心上就没有事情了!心上空了,心上还有没有相?没相了,还哪来的怨恨“他(她)”呢?!怨恨的是“他”不是“你”,“他”是不是个相?所以执著在那个幻妄的“他”相上,给自己带来了“怨恨”的痛苦!一个人的心上尽管的有相、有念,就被相和念束缚住了,就不能空。有相有念就尽管地攀缘,就有贪欲,这就叫“有愿”啊!如果我们空了,无相了,无愿了,这就三解脱啦!

我们的心不能周遍法界,是谁绑着你呢?谁束缚着你?你看慧可向达摩求安心,达摩说:“拿心来!”把心给我拿着来,我给你安心!心上咋样就安了?无心就心安了。心上没有那些“相”、“念”,就无生灭、运动、变化的妄心了,妄心死了,心就安了。所以,慧可找不着心时,顿悟无心时心自然就安了。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就是安心的良方。所以,“镇之以无名之朴”的转正觉就是安心的具体操作。转正觉,心就安了,不转成正觉,心永无宁时。有这个想法,有那个念头,这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障碍。把使心不能安的那个“心”去掉就清净了。那是个啥心?就是我们的贪、瞋、痴、慢、疑等妄心!我们的妙明真心本来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老子称为“寂兮寥兮”,就是叫这个分成二相执取的妄心,形成的有相、有念、有缘、有事、有为束缚着不能周遍。我们的妄心妄念束缚着我们不能解脱,不能开显无上的智慧。懂得这个道理了,就知道怎么安心了,解放心了。

咋把心放开呢?惠能的办法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理解了没有?“不思善,不思恶”,不是昏沉,不是死寂,而是了了分明,正这个时候,觉知这种境界的就是“妙明”!虽然“不思善,不思恶”,但是却灵明洞彻,外面有声音,耳朵照样能听见;别人骂你,你知道在骂你;尝了一口西瓜,知道是甜的。这就是我们自性的妙明啊!我们的妙明,不要被极性分别的执取所覆盖的话,就如镜子照物,不留痕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外境的六尘都不影响你,“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现在大家体悟一下“不思善,不思恶”的这个瞬间,(良久)善恶都没有思,心上一点事情都没有,“于心无事,于事无心”。

“咣”(突然敲了一下东西)能听见吗?(答:能听见。)对!能听见。你“不思善,不思恶”时心量自然就大了,自然就周遍了!当你一思善,一思恶的时候,无量无边的心就被你一下子收过来了,犹如虚空中放了个鸟笼,虚空还是虚空,并没有碍隔,但是鸟笼一放,你就知道,这是内,那是外;这是善,那是恶,就被这些内外、善恶等的极性心识,把我们周遍的妙明束缚在鸟笼中了。于是,就形成内外、主客、人我、是非等二相对立的无明,在本来周遍妙明的真心上造了一个虚假的小心眼的妄心,形成了所谓的“有限无边”的存在方式。在无边的妙明真心中,有限的妄心受着痛苦烦恼的熬煎!所以只要“为无为”、“事无事”的转正觉,打破无边虚空中“有限”的鸟笼笼,“有限”就马上复归“无边”了。这就是“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当然“天下自定”。

现在明白了“不思善,不思恶”,觉知性是灵明洞彻的,但在意根上始终不起一念,这个时候你就知道没有一丝一念,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噢!这就是我的觉知性,这就是无量无边的常住妙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思善,不思恶”的同工之异曲。“夫物芸芸(善恶极性心识炽然),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不思善,不思恶),是谓复命(那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复命曰常(于第一义而不动),知常曰明(了了分明,灵明洞彻,善能分别诸法相,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再从耳根上来体悟,“咣”!(敲打了一下)(间隔)“咣”!(又打了一下)这个声音一响,你能听见,这就衬托着我们闻性的存在。十方俱击鼓,一耳同时闻,这是我们的闻性常住、周遍的功用。假如我们的闻性不周遍,东边打,西边的我就听不到;北边打,南边听不到;上面打,下面听不到。既使没有声音的时候,闻性也是灵明洞彻的。闻性不生灭,它是我们妙明觉知性在耳根上的显现,其它六根同理。体悟一下,慢慢就悟入了。摸索体悟,如人饮水,饮了自知冷暖!

再看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你只有没有“我”,才能成就我,没有小我,就能成就一个大我。没有私心杂念、贪欲妄想的这么一个小心眼,没有这个小心眼的时候,束缚不束缚你无量无边的妙明觉知性?不束缚!不束缚放开的时候,把小心就转成大心。“既以为人己愈有”,能为别人,就标志着你把心量放开了。放开了之后,不是你失去的多,而是你得到的多。完全放开了,放到无量无边啦!那不都是你的了吗?!在解缚的过程中,你的心所能波及的地方,都是“你的”。你看,我们的心现在只能波及到我们的这个身体的上下、左右。是不是?所以这个身体是啥?是我的!如果我的心波及到宇宙万物,宇宙万物都是“我”的。那我们都是谁的?我们都是如来的,都是道的。因为,如来与道就是宇宙本体的本来面目,如来就是周遍法界、不动周圆的妙明;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不为”。

为什么“唯道独尊”呢?因为道“大而无外”;“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不动周圆嘛!所以,道囊括着天地万物,故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有情无情,为道所有,这就是“万物将自宾”(三十二章)。

为啥佛陀称他为一切众生之慈父?因为他的心遍布一切众生身中,故一切众生都为佛陀法身所摄。你看你的心就只波及到你的子女身上,就只关心你的子女,所以你就认为子女是“我的”。如果真的我们的心“上合诸佛本妙觉心”,这就“同诸佛同一慈心”;“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就是同体大悲。那我们的心,上跟诸佛,下跟众生是同一个心。你看,这时你的心在哪里呢?无处不在处处在。凡是我的心能波及到的地方都是“我”,是不是?!

谁要扭了你耳朵,你就会说:“你干嘛扭我的耳朵?!”同样,有人抠了你的脚底,你仍会说:“你干嘛抠我的脚?!”这就是你的心能波及到的地方都是“我”,你的心波及不到的就不是你。动物被宰杀,非洲饿死人,你不挂念,但观世音菩萨会救苦救难,是不是?我们的心只波及到我们的臭皮囊上,不能周遍,故痛苦万千,所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们的心只能在这么一个范围,现在要把心量扩开,把心量展开,就要天天“事无事”、“为无为”、“味无味”、“观无缘”,转正觉,“于心无事,于事无心”,这样操作,操作操作,机缘成熟的时候,心就会“哗”一下子全放开了,周遍十方了,顿悟了!证悟了!证悟了才知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别无所有。佛家称为“唯是一心”,这个不是“唯心”的心,这个心是常住妙明本体的简称!

证到宇宙万物只是一个“我”,这是一个虚空中未挂鸟笼子的大“我”,这就是“常、乐、我、净”的“我”。到这时宇宙是“我”,“我”是宇宙,真正“天人合一”了。老子称为“复命”、“知常”了,“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证了“不失其所”的无所不在,得了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久”(不失其所者久),当然就“死而不亡”,成为无量寿,亦称为“无漏涅槃”者是!

一定要知道自心自性本来是周遍法界的,不动周圆的,只是你被极性心识、极性观念拴住了!绑住了!束缚住啦!所以,才需要解脱。为什么佛陀讲:“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那么,这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道人”是谁?就是我们本有的自性,也就是我们本具的妙明真心。我们的妙明真心时时都在不动周圆,无一刻不清净本然,就是叫我们内外、是非、人我的这些极性观念分割成“无边”中的“有限”存在,“如海一沤发”,在苦海中漂泊流浪。

供养“千亿三世诸佛”,功德无量无边,但仍处在能供所供的二相之中,故内外、人我极性未除,所以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无位真人”。“无位真人”就是我们的自性、自心,就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源、本体。供养这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就是直指自己的涅槃妙心(老子称为无名之朴),也是直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用这种转正觉的方式,就消除了内外、人我的极性分割,形成无二无别的究竟一相,怎么不圆满十方呢?!

因为我和宇宙,宇宙和我,原本就是究竟一相,本自“天人合一”,只因无量属性的自性本体中挂了个鸟笼(我执),笼中鸟把虚空分为笼外笼内等虚妄的极性观念和感受,但并无内外、人我的究竟实义!其实就是虚空中挂个鸟笼,也并不妨碍虚空的究竟一相。虽然被我们的识心分成内外、人我等的极性观念,但只是我们虚妄的一种感受而已!这和“舟行岸移”、“云驶月运”的感受是同一个道理;也和梦中怕狼蛇虎豹是同一虚幻!所以,你供养千亿三世诸佛,不如供养“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者”。当我们契入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的本来时,有限的心就放开了,就不受极性幻妄相的迷惑了,不就契入无量无边的自性本体了嘛!

老子讲:“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个至尊至贵常自然的道,就是“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才是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这个才叫真佛啊!这个才叫如来!这个就是“无极”!这个就是“朴”!供养三世诸佛是外求,二相炽然存在,所以佛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心上只要有念,你心上只要有相,你就永远被自己的极性观念所阻碍,不能解脱。现在你要用转正觉来释解我们的极性束缚,用“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来扩开我们的心量,用直契“无名之朴”来明心见性,用直指涅槃妙心来彻底地解脱,才能复归于“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我”。

从修法上讲,直指“无名之朴”,就是“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明白了极性妄心(子)束缚我们不能与道相契,用转正觉破除极性识心分别的界相分割,直契“无名之朴”,就是“复守其母”的修法。具体到“塞其兑,闭其门”的六根不外驰,在六根上时时转正觉,无边中的“有限”将会消溶,融入“无限”中去,“是谓袭常”。久而久之,必然“复归其明”,与道相契。

佛陀讲:“出家沙门,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是名为道。”《四十二章经》的这一段说的最透彻了。“欲”,心上有欲望,有贪爱,就是粗极性。爱啥?比如爱西瓜,想吃西瓜,想吃西瓜的这个心只要在,心就无法周遍。因为想吃西瓜的欲念贪爱把心给拴住啦!你要“识自心源”,要认识我们的明妙真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周遍法界的,就是我们硬要在无量无边的妙明本心上挂个鸟笼笼,才形成内外、人我的分别心识,于是不了解、不知道“我本源自性清净”,原因就是让我们第六意识的极性观念干扰的结果。所以,不“识自心源”,不“达佛深理”,就不知道佛陀和老子讲的深刻道理。《道德经》的五千言,老子始终讲道这个核心,千言万语,只在说道!佛陀讲经,始终不离实相,三藏十二部,只一实相印。老子和佛陀都要我们“悟无为法”,要“知常”,才能“曰明”。

为什么要“悟无为法”呢?我们现在都是有为法。有为必然二相对立,就有局限了,就处于有限中,无为才能无边无际。“悟无为法”的修习,就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转正觉。经常转正觉,转到啥时候?转到“外无所得,内无所求”时,就“复归于朴”,回归到我们本有的“常自然”。

真正的转正觉,是“心不系道,亦不结业”。说“我在修道”,说“我在转正觉”,这一念亦是垢。因为只要你心上有系念,就不是无念。不管任何念头,只要一起,就有住,就有相,有相就有碍。所以,哪怕心系念道,心系念佛,亦落在识心分别之中,故只有“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才是彻底的转正觉。

“业”是啥?凡是“有为”在进行的过程,就叫事;事做完了就是业。为什么“有为”的做事必然有业呢?因为,你“有为”做事的时候,都处在二相的对立之中,起心动念都是极性的分别心识,故必然“结业”。只有“为无为”、“事无事”的转正觉操作,才能心“不结业”。

“无念无作”就是“不思善,不思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相,“无为”操作就必然无业可结。

“非修非证”,惠能证悟后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的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和功德,不从外得,并非修得证得,修证只是开金矿,不是造金矿,故“非修非证”。以直契本自具足的“无名之朴”,才是最高的修法!这种直指本源的“守其母”,是“不历僧祗获法身”的总持法门,真可谓“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如来和老子的说法,始终不离本源、本性,以一实相印。其所对应的最高修法,亦是直指直契“道”与“朴”,归根溯源,“而贵食母”,“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从修法来讲,“道法”正是直指直契的心法;“自然”正是“道”与“朴”的本来属性。惠能证悟后说的五个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正是道本具的五种“自然”(属性)。

“名之为道”的“为”,在老子转正觉的修法里,具体体现在六个能不能上,“抱一能无离?”“能婴儿乎?”“能无疵乎?”“能无为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

“抱一”就是始终转正觉契入非极性,“一”是指道之德的非极性属性。“抱一能无离乎?”就是问你能始终契入非极性的自性吗?!只要能得“一”,万事休矣!“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能婴儿乎?”是指能不能“复归于朴?”婴儿是我们一生最纯朴天真的状态,以婴儿来喻“朴”、未散“器”的本体状态。你看,一个人初生时,没有分别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