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口吐莲花的近义词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若是你接着问:在无概念的世界里,你还有什么?

那么佛法的答案就更有意思了,因为那里谈不到有,也谈不到没有,总之到你修行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时候,自会明白。

你要是偏执狂,非接着追问。

那么我可告诉你:你就是如如不动相续相依缘起性空,你就是中观之后的大圆满,一个无本体的半存在者。你美完得离谱儿,世界对你来讲是全息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在空性中相聚。虽然空性什么也不是,不过你可设想一下没有时间的世界,那里就没有所谓的“发生”这一件事,你只是在“遍历”与“亲证”,呵呵,明白了这一点,在下恭喜了,现在你得到了金刚与菩提。

基本上,从思维的角度讲,佛性讲的是一种不开放的开放性吧,它同时否认了“存在的存在”与“不存在的存在”,接下来就没什么可谈的了,若是非要一种与之相关的生活哲学态度的话,那么总之你别干坏事儿,很安然而又自由地生老病死就行了,犹如你游泳游到一半忽然跃出水面,并于意识之海上跳起禅舞的话,你可看到你和别人正一起接着游,但他们只是因为所谓的无明才如此罢了。

成佛还是不成佛

佛法喜欢这么描述人类生命这样一种存在,它短暂,没优点,在无限的意识瀑流中,它纠结难缠,矛盾重重,束缚在受与苦当中,甚至稀奇古怪,不值一提。

总之,学了佛以后才知道,这相当于说,只有蠢货与糊涂虫才去学,谁让你痛苦疑惑的啊——对于佛法有一种庸俗的解释,即鼓励一种对已经明白的事情的透彻明白,手段便是把很多人类问题看作是无意义的或是只具有很小意义,以一种更根本的绝对的意义来代替掉,而不是把万事万物尽数纳入考量的范畴。

我以为这是权宜之计,再也没有什么比随便相信一些简单的对你有利的根本解释更令人轻松的了,当人们内心非常痛苦,非常不满意的时候,正是佛教与其他宗教出场的时候。一旦你获得了心理与身体的健康,喜欢行使你的自由意志的时候,宗教或多或少便成了一种束缚,我们那时更加积极主动,喜欢相对外部世界建立一个自我,并与之交流,以此扩大我们视野,我们从“是否”转移开去,去了解“为什么、如何及怎样”。

这一种过渡我以为是飞跃性的,它形成了科学偏好与宗教偏好的界限,使人类的想象得以爆炸似的展开,人们从一种玄妙的直观,过渡到一种描述,这提高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标准,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意识指向与事物的结构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联。

这是一种我更加偏好的模式,它的意思就是“要过有问题的生活”。对我来讲,佛陀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他的佛性与完美也是一个问题,把我们人类个体当成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堆看待同样是一个问题,当我是一个健康的具有活力的人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成佛,因我的意识对于事物的结构非常着迷,而不满足于一个粗略的哲学抉择或是断言,我非常想知道眼睛的结构,它收取信息的工作过程,而不愿意把它当作一个无自性的黑匣子看待。从情感上讲,当一个人,就是在享受时间展开时的某种不确定的过程,无论好坏,最起码还有一些事情发生,我总可看到下面的风景,我还喜欢人类语言及思维所创造出的种种概念,这些概念拼凑出的有关存在的实在感很迷人,它令几十亿人混在一起忙忙碌碌,改造地球,思索并创造外部环境,它是多么热闹啊!

但我也有一些中间时刻,就是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时候,那时我会叹口气说:成佛还是不成佛,这是个问题。

反对意见

现实生活中,我看到有人非常不喜欢我讨论佛法的方式,而他们的方式呢?

他们喜欢从一个人说出的话或办的事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懂得佛法,这个人说的话是否符合正见,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这个人是不是与佛有缘,或是真懂假懂,就连我的学佛的朋友们都是如此。我认为这观点相当偏执且无趣,念上一段经文谁都会,把一些佛教概念说来说去也很容易,从某一层面看,依佛法修行比在世俗生活中艰苦奋斗取得名利要容易得多。历史上有一段儿,大群的古人成天就忙活儿这件事儿,要知道,更多世俗中人是以极大的痛苦辛劳换得一点点成功,并对社会负有责任,他们远无取得一点小成就的行者们那样自信坦然,直叫我觉得学了出世间法的人,多学会只是对于世间人类的慈悲而不是了解,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只是学会了说大话。

我看到,很多对我进行品头论足的佛教徒,多半不如一般读者那么宽容善意,他们甚至没有发现我写的这一篇小文儿只是很多篇中的一篇,就如同他们看佛经,看到一两本儿或一两段儿便断章取义,用这种谈论方式,即使拿出《金刚经》中的一段分析一下,我也能推出假定的作者不懂佛法,而这明显是错误的,最好是读完再说。

要知道,整体来讲,佛法在道德上是中性的,就如同某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你可以利用核能去发电,为社会提供便利,也可以造出原子弹杀害同类。我本人不赞成利用佛法中的陈词滥调去武断地否定别人,原因还不是出于道德上的考虑,只是觉得他们说得千篇一律,太过重复单调,这样的发言听一句就够了。我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倾向于艺术化的,持同一观点也可换一个说法,不然叫人看起来感到太乏味,你们得对倾听者有点责任感,是吧?

再说了,在学佛者那里,那些经文都是耳熟能详的,不必抄来抄去的用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不过,我鼓励这些攻击我的人使用自己的头脑及自己的话语多说多思考,就是说得差一点也不要紧,我相信多说说就有机会改进,越说越好。

。 想看书来

我的意见

对于佛法,我以为依法修行是很容易的,你找个好上师,花上一些年头当个小乖乖,搞一搞三皈依就可以,依法照章办事嘛。但要产生自己的理解,却要经过更艰难的实践与思考,难度较大,举例,我发现即使是高僧大德写的书,也多半引文颇多,这让我觉得他们不是懒惰便是还没有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说。

我学佛初期曾看宗萨钦哲仁波切的一本黑皮小书,从书中可看出他通过学习思考佛法,产生了自己的理解,特点就是基本上没有引文,但佛理说得很好,胜过一般的佛教徒,两年后再次阅读,看出他在某些问题上并未进行深刻的思考,他放过了更为繁难的问题(后文中我会指出),但我并不会说他不懂佛法,我也不会说任何一人不懂佛法或与佛无缘,这一点,我倒是与佛陀本人一致。基本上,我相信人人具有佛性,问题只是在于如何了悟。一句话,我相信世间有智慧的存在,但却不是靠抄袭得来的。

在我的理解里,信仰并非一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相信,甚至不是佛陀想象得那么简单,反着说一说佛法吧,我以为,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类,其难度远胜成佛,因佛陀也只是杰出的人类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类并不多见,依佛教的观点,佛的数量却数不胜数,你不信?末学我悄悄问一句,这位前辈,您老念佛回向的时候难道没有察觉吗?呵呵。

虽然宗教信仰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我以为,却是可以叫人理解与讨论的,再怪的信念也会有其相信者,这叫我有时候想把“信念”这个词换成“猜想”,因后一个词语较为开放宽容——好啦,把拉长的脸放下吧,咱们这下可以坐下来聊几句了,说说猜想总是比较容易叫人感到乐趣的,信念信念的太过正襟危坐,争论起来动不动叫人急,把个人偏好搞得太极端了不好啊。

在我眼里,世界上流行的几大宗教信仰,就像几首比较热门且流行时间较长的流行歌曲,听过或会唱它们只是你了解歌曲或音乐的一种途径,要知道世上还有那么多歌曲可听可唱,那几首流行歌曲只是比较让人喜闻乐见罢了。我相信,我们知道的每一件事情或概念,其本身就是信仰的一种形式,我相信,当我们管自己叫作人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第一个信仰,当我们对于作为的人信仰具有一种开放性认识时,我们便有机会辨识出更多的通往各个方向的道路,宗教的,科学的,情感的,智识的,身体的,我们不必急于知道我们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我们是在路上,这便是我们真正的自由,我们可把每一处当作起点或终点,那是我们的意愿,我们的乐趣是为我们的意愿而努力,这是不是很好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