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口吐莲花的近义词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都表明,老年人的颓废是深不可测的,还不如化颓废为学佛呢,咱到了那时候,可是真有工夫讨论一个问题了:我们死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呵呵。

常识性意见

讲讲我学佛的事儿吧,大概是一些阅读经验,叫我心里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人若有了信仰,多半会比没有信仰更好,于是找了一圈儿,决定硬信一个佛教吧,巧的是还真碰上一个机会,我一朋友老牛给我介绍了一个法师,于是我就拜了师,信是硬信了,之后开始学习一些佛教知识,越看越疑惑。我的法师给了我很多解答,他真是一位很耐心的老师,令我非常感动,他的答案我有些满意,有些不满意,不过,从那以后,我便开始看起了佛经,从《金刚经》开始看,第二本是《圆觉经》,第三本是《楞严经》,就这么一路看下去,我一般看两遍,一遍一本,图的是注解者不同,接着又看了更多的经书,多是泛读,伴以更多的相关读物,人物传记什么的,最后发展到看道教、基督教与###教的书,连介绍萨满教及诺斯替教的书都看了,然后是一些比较宗教的书——总之,近一年半的时间内,我只看与宗教相关的书,看了有一百来本书吧,最终直看得我完全迷失在宗教中了。事实上,同时看多种宗教书的结果是,叫我对哪一种宗教都很难信服,而我的佛友们比较幸运,他们只看佛经,所以多半比我更加相信,私下里,我为他们某些人找到信仰感到高兴,也许过一种有单一信仰的生活更适合他们。

即使在信仰的海洋里,我也是个流浪汉,而且并不认为那样有什么不妥,那是我的偏好。对我来讲,多知道一些东西总是叫我高兴的。看佛经之余,不时记下一些读后感,东写西写,我整理了一下,去掉了一些我对具体一段段经文的意见,而以总体上的感受概括之,就凑成了上面三十多篇,算是一种阅读经验吧,我并不是想去讨论那些佛法教条的奥义,而只是借题发挥,说一说我的常识性意见。

。 想看书来

信仰的问题与答案

如今,我已很少阅读宗教书了,因我发现宗教对真理的解答并不能让我觉得满足,还因我已认清信念与信仰——人人具有信念,却不必非要把信念打包成一种系统的信仰。比起信仰来,我更喜欢信念,我以为它更具开放性。

当我把宗教当作一些有关历史的知识时,才会感到有些趣味。不过,阅读宗教书使我对信仰这一词语有了更为广义的理解,之前我认为我没有信仰,现在我发现,我是有的,以前我认为信仰是由一个个信仰共同体组成的,现在我认为那是一件私事。

我发现,即使是有共同信仰的人们之间,也存在着与常人一样的争执与不同,要达成一致,也像常人一样,需要制度或权威的保证,我认为,人们相信的经常不是同一种东西。拿佛法举例,如果最终的标准答案是“三藏”,那么谁来检验“三藏”是否正确呢?世间组织或权威可保有古代知识,但他们的解释却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转了一圈儿,答案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中。

信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来理解我们与环境,以及两者的关系,但我要说,那视角略显单调与空洞,我们需要更多的视角,从而使我们的理解更加准确。

我曾想象我是一个古人,那么我很可能是个宗教信徒,因为宗教知识在当时几乎就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它的观念也是最具概括性的。不过近五百年内,人类发现了更多的东西,宗教的地盘也许一点也没有变小,但人类知识的地盘却变大了,有了更多的内容。我有时觉得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像一种地方戏,比如昆曲,它曾经吸引过一些人,人们从中领略真理,接着人们转而去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对于信仰,我有个私人观念,以佛教来举例吧,我这么理解这件事儿:假如佛法是答案,那我便是问题,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太封闭了,我更喜欢换一种方式来想,当我把佛法当成问题时,我发现,我自己便是答案。

我并不认为答案的对错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对于问题的理解,重要的是,我会努力寻求答案,我相信,作为一种关于信仰的答案,我只可能同意自己的,我们把信仰融入自我,并从中汲取力量,使我们能够超越或进步。

特别是,因为我还活着,我的信仰也因此还活着,当我面向所有的真理而活着的时候,我才是开放的,而我在头脑中不断修正的观念才是所有一切问题的答案,我很高兴人世间没有一种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终极答案,要不然我们简直就无事可做了。我相信,一切信仰只是向未来提供信心的,这使我们对于生活有一种冥冥中的肯定,我相信,通过生命的目光来看一看正在发生什么,猜一猜曾经或未来还要发生什么,那才是最有意思的。

。 想看书来

迷信与僵化

在我谈论佛法的文章中,很多内容是针对一些网上四处泛滥的迷信与僵化而写。我确信,佛法中有很多很好的层面,会启发我们对于我们的世界有新发现,但迷信却只能叫我们误入歧途,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宗教,不管是哪一种,希望他们尝试亲自实践一下,并且,我不认为非要得出一个所谓正确的结论。

拿佛法举例,结论嘛,佛陀本人已经得到了,我认为,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再一次亲证一遍佛陀的结论,就像给一道数术题做一遍验算,就像我们没事儿看了一本古代的菜谱儿,知道了古人怎么蒸包子,就非要用原来的工具与材料重做一遍,这不仅难度颇大,还有点儿折腾,我们可以用现代的高压锅去蒸一蒸嘛,我们怎么连领悟宝贵佛法的新法门儿也没发明出来呢?硬件儿教学工具这么多年也该换换了吧?佛教理论也该改进改进了吧?别那么沉浸在末法时代的悲观之中行不行?再出个小佛陀或者二佛陀就能解决问题,呵呵。

我认为,我们最好是受了佛法启发,去干干对于我们当下更切实的事情。

佛法教导我们,人人具有佛性,换句话说,就如同说我们本来自由,但我们自己却不知道一样,这观点挺有意思的,就像有人告诉你,你可以证出费马大定理,但你自己却不去证一样。佛法说,除去无明,本性就会出现。这就如同说,把所有的数学知识学好,你就能懂得数学。承认吧,这些观点其实是非常个人化的——在我们的无明中,包含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各种观念,我们是历经世代人类的努力才得到的这些观念,我想,更多人都会珍惜那些无明,而且,我们基本上无法同意除去它们,我们多半更倾向于运用我们的自由意志,去达成有关我们自己的解脱与超越。佛陀认为自己超越了轮回,但在我们已经发现的世界里,除了轮回,轮回也不过是个隐喻而已,有些观念与问题远比轮回还要复杂与困难得多,以至于到目前为止,连一个人类也没有能够解决或超越。呵呵,可超越的东西太多了,为何我们不去尝试一下?

。。

超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