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边戎 > 第74部分(第1页)

第74部分(第1页)

曹广弼听到这里摇头道:“这件事情你可就错了!”

“我错了?”

“嗯今年六七月间的元部民会议你没来但主持书记的胡茂是你的老部下这些事情他去会宁时没跟你说么?”

杨应麒道:“没有。大嫂压着呢。我问胡茂有没有出现什么麻烦事他说没有我就不再问了。”

曹广弼笑道:“是了大嫂让我们‘报忧不报喜’如果部内一切顺利便暂时不要去烦扰你了。”

杨应麒见曹广弼这两句话来得突兀问道:“元部民会议上捅出什么大事了么?”

曹广弼道:“在流求的元部民带来了很重要的消息。回津门后最好看看记录大事的档案。”

元就是第一曹广弼说的“元部民”就是汉部的第一代部民。汉部在会宁立村设籍这第一代部民的名字都登记在汉部的第一本籍贯簿上开头几个人即是:狄喻、折彦冲、曹广弼、杨开远、欧阳适、阿鲁蛮、萧铁奴和杨应麒。

之后汉部通过联姻、战争渐渐扩大新加入的部民越来越多慢慢就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籍贯簿。根据加入汉部的早晚汉部内部有了第二代、第三代部民、第四代部民的说法不过出于团结全部的考虑折彦冲等人都力图淡化代与代之间的鸿沟——这是一件至今尚未完成的工作。

第一代部民共有三百六十一人如今还活着的只有二百九十二人但登记在“元籍”的元部民却已经扩大到约三千人。为什么元部民会越来越多呢?

原来由于元部民是汉部的元老部民所以虽无明文规定但这些人在部中的地位实际上都比较高其他部民在心理上也承认他们的“老资格”这便让元部民形成了一种然的地位和尊贵的自我认知。新部民在立功(特别是战功)之后往往便有将自己的姓名登记入元籍的诉求汉部的脑们因势就利在征得老部民们同意之后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元部民的堕落与犯罪慢慢形成了“入籍”和“除籍”的规矩。“入籍”和“除籍”的通路形成以后元部民便实现了人员的流动性和选拔性从一种籍贯上的资历变成一种制度化的地位。由于元部民终身而不世袭老部民犯错会被除名而新部民又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元部民因此这个规矩也有助于消除原部民的骄矜和新部民对老部民的抵触。

一方面汉部内部优秀而忠诚的人都被慢慢吸纳进来;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分布在各个要害部门成为汉部的骨干。目前元部民并不具有律法上的特权但他们既是整个汉部的骨架也是整个汉部的实权阶层。在这个乱世里汉部要不断强大需要不停地吸收新血所以常常出现后来居上的情况——比如杨朴、卢克忠等人便因为能力而被迅提拔。但他们在汉部地位的真正确立却仍是在他们也成为元部民之后。

在会宁汉村时元部民每逢开春都会聚集在一起如在死谷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一般朝敬天地祖宗。随着汉部的事业越做越大这个纪念性质的聚会便渐渐成为一个带有政治功能的会议。流求开以后部分元部民作为骨干跟随欧阳适南下为了配合季风北来的时间以便在流求的元部民北上元部民会议才从春节改为每年的六七月间。

在外地的元部民大多身居要职元部民会议时谁该来谁不该来都有定制。如身在汴梁的周小昌例不出席辽口鞍坡的军官两年一至流求官吏三年一至轮流出席等等。而这些元部民聚到一起以后除了互道各自别来之情也向大会汇报他们在所在地的见闻其中重要的事宜都会记录在案以备稽考。

今年的元部民会议杨应麒没有参加他参加的最近一次元部民会议是在重和元年六月——也就是去年年中那时候陈正汇还在漂往流求的海船上。( )

陈正汇是在重和元年七月到达流求的。欧阳适试用了他三个月后觉得他很能干开始让他助理流求政务并在暂时离开的那段时间里把庶政交给了他。那时候意气风的陈正汇虽然在老部民口中听说过他们有个什么“第一代部民的聚会”但对这个“聚会”的底细却还不是很清楚。

在欧阳适离开流求的那段时间里虽然这个书生已经开始延引大宋的士人但办的却都是对流求、对汉部都有正面影响的好事。他还算沉着不至于初来乍到就去触动流求已有的人事任命所以在流求的元部民们都十分配合而陈正汇也因此感到做事十分流畅。果然不久后欧阳适回到流求看见岛内欣欣向荣的景象倍感高兴和陈正汇之间的互相信任日渐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陈正汇开始着手要将一些自己信任的人安插到一些要害部门可就在这时他触到了汉部的花岗岩。

他去问欧阳适欧阳适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些人还得再看看。”从此之后陈正汇留了心慢慢地他现部内有一群人特别团结相互间的往来沟通也多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元部民!

元部民的存在在汉部内部其实并非一个秘密。不过由于类似的政治情况在中原已经消失了一千多年如今大宋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类似的情况所以陈正汇在来到流求的前半年里才没有特别留心!透过对元部民组织的重新审视陈正汇再一次改变了他对汉部的看法。

“原来我还是把汉部看轻了。”想到这里他忽然汗流浃背。原来汉部的谍报系统虽然对内不对外但对内部却另有一套监督的路子。假如当初自己贸然投书朝廷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这件事情得慢慢来……”

他知道自己若想在流求大展手脚第一件事情就是成为元部民否则的话他便始终是一个副手或者临时代理人的角色!职业经理人再出色不成为股东是无法真正掌控公司的。

他才萌生这样的念头正准备北上参加元部民会议的欧阳适来找他了。

——————“老四今年在元部民会议上推荐了不少新人进元籍领头的一个叫陈正汇。”曹广弼问杨应麒:“这个名字你听过没?”

杨应麒沉吟道:“四哥好像说过这个名字但……”但当初欧阳适当时提到这个人的说话方式只是略略点到一语带过并没有将之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讲。

曹广弼又道:“最近一年里老四在南边招了不少读书人而这陈正汇好像是来得最早的一个。老四试用了他几个月后来看他还老实便在上来看你的时候把流求的庶政交付给他打理!”

杨应麒哦了一声道:“几个月就做上四哥的副手了这样说来这个陈正汇想必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了。”

曹广弼点头道:“确实很了不起。据流求的元部民描述如今那里的秩序极有条理!虽然看得出治理的法子是从辽南搬过去的但到了那里之后显然又有改善!现在流求说到政务通畅可未必不如辽南!”

“有这样的事!”杨应麒听了这话眉毛轩动:“四哥为人志向远大而才能略嫌疏阔当初他料理津门公家财政便弄得错漏百出。四哥能牢牢掌控水兵、整合各方面的势力、保持东海航路畅通我不奇怪。但流求岛内也整治得这样出色可就大出我意料了。”

曹广弼问:“你原本以为会如何?”

杨应麒道:“我原本以为在他四哥的治下聪明的人、贪便宜的人、有野心的人都会特别高兴新附民众在混乱自由中也会很活跃却没奢望他领导下的内政秩序能有多少条理!我原来的计划是:等三五年后辽东的事情渐渐稳了再物色一个利害的内政好手过去帮忙!”

曹广弼微微一笑道:“有权力的人并不一定要自己有那个才能方能办好事情的!津门既能来一个李阶流求为何就不能?”说到这里遥望南方道:“我没去过流求甚至没去过江南!不过听你说流求和福建也就一水之隔想必那里沾染东南风流也比这边容易。那里的老部民都说流求现在是‘小江南’了有机会真想去看一看!”

——————当曹广弼南望的时候陈正汇也正面向北方出神。

几个月前欧阳适经推荐以后他现在已经是汉部的准元部民了。汉部早期的元部民入籍手续十分快捷——基本上是几个领觉得可以信任在村子里说起老部民们同意便延引进来了——那是小国寡民时代才有的事情。但汉部大了以后便多了许多的手续和关口杨朴加入以后经过一年才成为元部民而如今陈正汇已经到流求一年多了既有政绩又得欧阳适信任却还要经过一年的考察期。和他同时提名的准元部民也一样。不过对这样一个流程平心而论陈正汇觉得很公平也很必要。

忽然之间他和曹广弼动了同样的心思很想北上看看津门看看那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当然最重要的是会会其他的几位将军特别是那个杨应麒!

“二哥看来我得选个时机下去走一趟了。”

——————杨应麒的话让曹广弼有些吃惊:“你不是说最近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