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九,乡试首场。
天还未亮,众多考生便已齐聚于贡院门口,等待着入场应试。
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陆诚也在其中。
乡试是行省级的考试,整个河南章加起来就是十九篇,阅卷时间却只有半个月左右,人数为六人,多给几天时间都是不够的。因此在乡试和会试中,早已形成了“三场看首场,首场看首艺”的习惯。
也就是说,只有首场考过了,就等于是已经中了举人了。
而这其中,五经的地位是高于四书的,只要考生首场所作的四道经义被考官取中,余下的三道四书义,即使水平一般也会被录取。
这便是考官录取的标准。
一旦经义没被取中,就意味着你落榜了。至于后边的四书义,你做得再好也没用,人考官压根就不会认真去看。
不单是考官阅卷的时间紧,考生答卷的时间也不宽裕,入场时便每人发了三根蜡烛,天黑前未能交卷的可“继烛”三根,蜡烛用完了就要被“扶出”,管你答没答完。
不是人人都像陆诚一样,可以看着文章抄的。
很多人看完了考题后,首先还得想想该怎么破题,怎么写出这篇文章来。这会儿用的又是毛笔,答题还不能写草书,只能写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楷来,才算是合格。
不担心落榜的话,你就随便写试试------
因此,一天内做出七篇文章,对很多考生来讲都是有难度的。可偏偏也有那少数的变态,他们不是一天做完七道题,而是——二十三道!
这其实也是有额外奖励的,一旦有某个考生在乡试中做完了所有的考题,那么就算是水平稍微差上一点,考官也要将其录用为举人。
此为“五经中式”,也是明朝科举中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如同看首场和首艺一般。
当然了,这样的人太少,整个大明朝也就出了三个,还都是明末崇祯时期的人。
对此,陆诚心里也没有底,他只是从脑海中的资料得知这些情况的,这时会不会有这样的规定,还真不好说。
不过他确实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能否在一天之内,做完二十三道考题。
这确实是一种挑战,毕竟每篇文章都在三五百字之间,就算三道四书义不做,也有一万来字,用毛笔来写这么多字------
就连陆诚这个文抄公都觉得这有些吓人,因此,才会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来答题。
没办法,这都是让那什么洛阳案首给逼的,真要代表开封府士子输给了他,自己还不得被士子们的口水给淹死?
好在乡试中不会出现截搭题,找起文章来应该不难,为了保证自己能中举人,陆诚确实没想过要自己做文章------有现成的东西不用,这不是傻么?
自己如今的水平虽然小有提升,却也不敢保证能考上举人,保险起见,不抄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了,后面那三道四书义,自己也是可以试着去做的。
反正只要前面的考题搞定了,后面的文章差一点也没多大的关系,随便写写好了。
考题发下,陆诚立即开工,很快便答完了本经四道。然后,他用自己的水平答完了三道四书义。
待到做完这七道必考题后,抬头便发现,已经是晌午时分了。
“唉,早知道就全抄好了,干嘛偏要自己做,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呢?”陆诚心里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嘴巴子,马上又埋头做起了本经之外,自己不曾学过的那些五经义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