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崛起之第三帝国八零 > 第474部分(第1页)

第474部分(第1页)

朱可夫苦苦一笑,说:“飞机是天没亮就起飞的,德国佬的福克飞机都在睡大觉,能不一路顺风吗?”

三个人寒暄了一番后,就一起走进了巴甫洛夫的办公室,刚一落座,朱可夫就问:“对了,今天的政z局扩大会议开得怎么样?方案通过了吗?”

朱可夫其实也参与了43年作战方案的拟订,他负责的是“列宁格勒解围战”这部分。根据朱可夫的设想,解围战不能只着眼列宁格勒一隅,而是要放眼西北战场的全局。

德军在列宁格勒城外打造的包围圈已经非常牢固了,修建起了绵延200多公里的防御地带,其间部署了不计其数的雷场、堑壕地带、筑垒区、反坦克据点、装甲兵集结地、步兵集结地和炮兵阵地。部署的军队总数预计超过了100万,虽然没有多少装甲部队,但是反坦克火力却是十足的,根本不能拿坦克集群往上撞。

在第一次列宁格勒解围战中,不知道厉害的科涅夫就吃了大苦头,丢掉了上千辆坦克损失了超过20万军队。不过科涅夫并没有因此丢官罢职,因为加里宁方面军在替列宁格勒解围的过程中收复了被德军放弃的诺夫哥罗德州的大部分地区。所以他还得到了晋升成为大将,现在去了西南方面军当司令员了。

在吸取了科涅夫的教训后,朱可夫准备采取一个解列宁格勒之围,但不战于列宁格勒的方案。让加里宁方面军向普斯科夫州发起进攻,在收复该州南部地区后继续向波罗的境内推进,以威胁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集群的后路。

而要执行这一计划,加里宁方面军就必须大大加强,配属上足够多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只有这样才能在普斯科夫州境内的平原上和德军装甲集群决战。

“方案没有通过,”沙拉什尼波夫低声说,“不过你负责的那部分没有问题。”

“上面不同意在乌克兰采取大纵深布防?”朱可夫马上就猜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沙拉什尼波夫点点头,又说:“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也要适当加强,不能让敌人迫近莫斯科。”

“这不是问题,”朱可夫说,“只要普斯科夫会战取胜哪怕是打平,斯摩棱斯克就不会有危险。不过……乌克兰恐怕会有问题,德国人的攻击重心很可能在乌克兰。”

“没有办法,只能加强西南方面军,”巴甫洛夫皱着眉头说,“重点布防第聂伯河河曲地区,同时还要预留足够的反击力量。不过……要加强西南方面军的话,预备队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就只能削弱一下了。”

说完话,他就看着朱可夫。朱可夫现在是西北方面的主帅,减少加里宁方面军的实力必须要征求他的意见。

“如果德国人把主攻摆在乌克兰,那么西方方面的兵力少一点也能打。”朱可夫思考了片刻,说,“如果要削弱加里宁方面军,那么就只能推迟第二次列宁格勒解围作战发起的时间。等判明了德军主攻方向后,再发起会战。”

“可是要推迟的话……列宁格勒方面还能坚持吗?”巴甫洛夫非常担心列宁格勒的情况,这座城市被包围了将近半年,而且城内有两百多万居民和士兵,每天必须的物资消耗都是个惊人的数字。

“有办法的,”朱可夫平静地说,“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同志有办法,坚持到7月份没有问题,再迟就不行了……”

什么办法他没说,巴甫洛夫和沙拉什尼波夫自然不会多嘴去问。

巴甫洛夫元帅点了点头,说:“好吧,那就将西北方面的会战的发起时间推迟到6月1日。”

……

1943年4月中旬,当美国人忙着修复运河船闸,日本的一帮有点脑残的“昭和参谋”们人忙着瞎折腾,苏联人在准备43年决战计划的同时,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长赫斯曼帝国元帅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和苏联决战的计划上面。

决战计划早就有了,就是代号为“蓝色行动”的计划。该计划和历史上的“巴巴罗萨”计划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夺取苏联的煤炭、钢铁和石油中心,然后迫使苏联求和或发生内战。

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指夺取苏联的煤炭、钢铁和石油中心),那么主攻目标就是乌克兰和南俄。

不过由于苏德谈判已经秘密开始了好几个月,而且在谈判中德方已经提出了割让左岸乌克兰的条件,因此苏联人再迟钝也一定能猜中德军的主攻目标。所以一定会在左岸乌克兰摆满精锐部队严阵以待的。

因此之前草拟的从正面突破第聂伯河的几个子方案显然都是不可行的。虽然以德军目前的战力,强攻正面应该也能打胜,但是这伤亡决计小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由东线总司令调任第一军需总监的古德里安元帅就和赫斯曼一同开始拟定一份新的方案,代号是“紫色方案”。

顺便提一下,因为欧洲战场上就只剩下苏联一个敌人了。所以东线总部在3月份被撤销,东线各集团军群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而原来的第一军需总监哈尔德元帅则出任印度战线司令官,和英国人印度总督蒙巴顿还有英印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一块儿去印度同婆罗门革命家作斗争了。

实际上紫色方案也没多难弄——赫斯曼这个“冒牌军神”现在也历练出来了,知道该怎么指挥一支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大军了。

“海因茨,”他在措森大总参内的一间作战室里面对正在看地图的古德里安说,“苏联在北线必解列宁格勒之围,在南线必守东乌克兰。那么中路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突出部应该就是最薄弱的地段。我们可以先打一场突出部战役,将中路苏军重创,然后驱逐进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围困,接着再挥师南下伊尔库斯科、别尔哥罗德、沃罗日涅和卢甘斯克,包围苏联的西南方面军。”

“1200…1500公里……这个迂回可有点大了。”古德里安眉头微皱。

“有问题?”赫斯曼说,“我们现在有很多汽车、坦克和突击火炮,而且还在东线战场集中了1。5万架各种飞机。足够把苏联人的军队炸得动弹不得!”

“问题是燃油!现在我们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坦克和汽车的数量空气巨大,飞机也很多,这些东西可都是油老虎。”古德里安说,“1200…1500公里的大迂回,而且还是在俄罗斯的土地上进行,这路可不容易走,会很耗费燃油的。帝国元帅,我们现在准备了多少燃油?”(未完待续。)

第849章 有多少油打多少仗(书已解禁,求订阅)

后世的军事爱好者总爱埋怨二战中的德国没有能及时进行总动员,因而造成了金发碧眼的雅利安超人们在苏德战场上总是面对在数量和纸面威力上占据优势的苏联红军。但是他们往往忽视机械化装备是要用充足的燃油才能喂饱这一事实!

而德国拥有的燃油多少,就直接决定了“日耳曼超人”们可以使用多少坦克和飞机。

当然了,到了战争后期,德国进入被动防御阶段,机械化部队不再需要进行远距离机动,后勤线也相对缩短的时候,他们倒是可以用较少的燃油来支持较多的机械化装备了。

不过和美国、苏联这两个总共掌握了成功3亿吨油的石油土豪相比,德国不过1000万吨的各种油料能够支持多少装甲部队和飞机用脚后跟想想也清楚了。

好在赫斯曼指导下的德国选择了先拿下地中海和中东油海这步棋……这虽然让苏联多了一年的战争准备期,得以武装起更加强大的红军,使得德国无法在苏德交战的第一年就采取大规模的全面攻势。

但是拿下中东油海后,德国的石油瓶颈还是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现在欧共体有了3400万吨的石油预期年产量(1943年度)和800万吨的合成燃料(包括提取自煤炭、油页岩的各种燃料)。另外,在英国本土还有15家即将建成的合成燃料工厂(煤制油)的产能没有计算在内,如果这些工厂投产,欧共体一年又能多得到几百万吨燃油。

不过比历史上翻了几倍的燃油产量并不能全部转化为德国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因为这个时空为了拉拢欧洲各国,德国不得不拿出宝贵的石油资源用于维持各国经济的正常运转。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