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崛起之第三帝国八零 > 第315部分(第1页)

第315部分(第1页)

史塔克说的实际上是夸大后的“确定战果”。根据日本陆军和海军的统计,在12月份被潜艇和伪装袭击舰击沉或是击伤的舰船的总吨位加一块儿都不到7。5万吨。其中被潜艇和伪装袭击舰击沉的舰船只有18艘,排水量不到4。5万吨。

另外,还有26艘日本舰船受伤,大部分都是轻伤,就是船壳上插着一枚或几枚美国生产的高科技鱼雷——这种鱼雷是美国海军军械局耗费巨资研发的mk14鱼雷,使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磁性引信,理论上不必击中船体,只要从目标附近经过就可以被目标的磁场引爆,从而炸毁敌舰。但是实际使用的结果就是日本的修船厂仅在1942年1…3月间,就从受伤的日本舰船上搜集到了一百多枚这样的鱼雷……

根据后来的统计调查,美国的52艘潜艇在1941年12月中一共发射了160枚mk14鱼雷,取得的击沉战果仅仅是2艘日本货轮(还有26艘带着鱼雷回家了)和1艘苏联货轮(误击,后来赔了100万美元),排水量加一块还不到7000吨。

不过英国部署在马六甲海峡以东的22条潜艇和5艘伪装袭击舰却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现在大英帝国太穷了,买不起高科技鱼雷,所以只能用低科技的落后鱼雷去攻击。

而这种低科技的白头鱼雷是一战时开发的古董,打中了就爆炸,打不中就不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些低科技鱼雷一共击沉了9艘日本货船和2艘日本轻型军舰。

另外,英国的5艘伪装袭击舰还击沉了5艘日本商船,其中还包括一艘满载着从香港撤退的日本侨民的客轮,造成了600多日本平民淹死。这次事件还引发了日本和东亚大陆的关系紧张——因为攻击的英国伪装袭击舰在开火时挂着青天白日旗。

“也就是一个月最多10万吨……”对于夸大的战果,罗斯福总统仍然不满意,因为他是懂海军的。他摇摇头说,“我们和英国的潜艇很快就必须重新部署了,到时候它们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赶路,作战效率将会大幅下降。”

现在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有103条潜艇(其中52条在西太平洋活动),英国东方舰队有50条潜艇(其中22条在南中国海、台湾海峡和东海活动),总共是155条潜艇。数量是很不少了,但是这些潜艇从什么地方出击直接决定了它们的作战效率。

如果这些潜艇以新加坡和菲律宾为基地,那么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很短。可能会有40%以上的潜艇长期处于作战海域。

可如果潜艇的基地转移到澳大利亚,那么它们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航行几千海里,以便往来于基地和战场。而且要重新部署155条潜艇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行了的,因为澳大利亚不过是个种地放羊的大农村,虽然英国人在那里修建了海军基地和港口,但是英国人在那里储存的物资有限,根本不可能支持一支大舰队驻扎。就是支持一百多艘潜艇作战也有难度,必须补充大量的设备和弹药。

另外,从澳大利亚到目标海域(日本的主要航线)距离也太遥远,比较近的也在3000海里以上。那些排水量在1000吨以下中小潜艇比如r级和s级如果没有潜艇母舰支援,基本上够不着日本的主要航线。

所以等到目前在太平洋上活动的这一批美国潜艇返回设在澳大利亚或美国本土的新基地后,美国潜艇对日本运输船的威胁将大大下降。

史塔克看到罗斯福有些不满,连忙说:“总统先生,我们正在建造1500吨以上的大型远洋潜艇,今年年底前就能大量服役。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一部分轻巡洋舰用于破交战,甚至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在建的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造成快速航母,再用它们和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组成双舰编队进行破交作战。”

“用航母破交?”罗斯福皱了皱眉,“德国人好像已经试验过了,效果并不理想。”

“总统,德国人干不好不等于我们干不好,德国人太小气了,一次只拿出1艘航母。”史塔克说,“而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造船能力,所以可以拿出10艘破交航母。海军作战部希望能够利用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舰体制造出10艘轻型快速航母,同时再将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建造数量从15艘提高到20艘,这样就能组成10个3舰破交编队。”

以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舰体为基础建造的轻型航母可不是用商船船体为基础建造的护航航母能比的。用巡洋舰舰体建造的轻型航母拥有和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同样的防护和动力系统,最高航速仍然可以达到31节以上,完全可以深入敌后大闹一番。

而且史塔克上将还狮子大开口,不是要个1艘2艘,开口就是10艘!要是都造出来再深入到西太平洋,裕仁天皇非被它们弄崩溃不可。

“10艘吗?”罗斯福却摇了摇头,“太少了……既然暂时不能和日本人决战,那么就先订个打破交战的小目标,造它个20艘破交航母,克利夫兰级也造个40艘。另外,衣阿华级和蒙大拿级战列舰还有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都要加速推进。”

说完,罗斯福又看了眼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海军准备打游击了,那么美国陆军准备怎么抗日呢?

“总统先生,您听说过一个名叫欧内斯特。劳伦斯的物理学家吗?”

“劳伦斯?”罗斯福被马歇尔的问题弄得一愣,“好像听说过,他是……”

“193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他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从事超铀元素的研究。他的实验室在1940年10…12月间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但是一时无法解释的物理学现象。不过在去年下半年,劳伦斯教授的学生西博格博士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成功的解释了这一现象。劳伦斯教授和西博格博士称这种现象为核裂变。”(未完待续。)

第570章 曼哈顿终于来了

20世纪40年代的量子物理学界虽然出过许多大师级的人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小的圈子,真正顶尖的人物就是那么寥寥几十人。在德国统治下的欧洲就是哈恩、海森堡、迈特纳女士、费米、西拉德、约里奥。居里夫妇,当然还有玻尔、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这些真正的泰斗。

在国家社会主义暴政威胁下的英国,则有欧内斯托。卢瑟福、弗朗西斯。阿斯顿、詹姆斯。查德威克、布莱克特等一批曾经在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研究的精英。

而在自由民主的灯塔美国,从事量子物理学研究的顶尖科学家并不是很多(由于德国的纳粹党政府在国防军的干预下将排犹变成了支持以色列国,因此流亡美国的犹太科学家人数大大减少到了几乎没有),但是也有几个大师级人物,其中就有欧内斯特。劳伦斯和阿瑟。康普顿(1927年诺奖,曾经在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研究)这两位诺奖级的大师。

现在这两位美国量子物理学界的大师正和美国科学研究局(专门负责美国黑科技的半军方机构)的局长范内瓦。布什一起,在白宫的一间侯见室内,非常忐忑地等候罗斯福总统的召见。

而这一次召见的起因是欧内斯特。劳伦斯将他的学生西博格提出的理论(西博格的发现和迈特纳一样,都是用相对论解释了核裂变现象)告诉了他的好友,同样也是美国量子物理学界大师的阿瑟。康普顿。而康普顿立即意识到了这个发现的价值,并且将这个发现告诉了自己的朋友,主管美国黑科技的科学家范内瓦。布什。

然后劳伦斯、康普顿和布什以及西博格四个人讨论了好几个星期,最后认为这个发现(核裂变现象)存在巨大的军事价值。所以在将之公开前,应该征求军方的意见。所以布什就找到了马歇尔上将,向他解释了什么是核裂变现象——四个科学家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了这一现象,就是有可能可以制造一种炸弹,只要一枚就能炸平纽约或者是……柏林!

而且他们还很快发现了一些让人担心的现象——发生在欧洲和非洲的一些让人警惕的情况。所以他们现在不确定最后挨炸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独裁下的邪恶之都柏林,还是自由民主的灯塔之城纽约。

一个身材肥胖,右肩上挂着金蓝两色饰绦的上校推门走了进来,他是总统副官卡顿上校。

“三位,请跟我来。”卡顿上校很有礼貌说。

然后这位卡顿上校就把劳伦斯、康普顿和布什带到了富丽堂皇的椭圆形办公室。罗斯福总统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正无精打采地坐在办公桌后的转椅上。看到来人,顿时就有了些神采,用热情、雄厚而且有气派的声音同他们打招呼。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