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年间,世道看似太平,却也暗潮涌动。江湖中,正邪两道的纷争从未停歇,而在民间,一些离奇诡异的事件也悄然发生,惊扰着百姓的生活。这一年,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初闻怪谈
清明时分,松江知府赵景渊带着几个随从,身着便服,踏上了回乡祭祖的路途。一路上,细雨如丝,打湿了他们的衣裳,也增添了几分旅途的惆怅。
日暮时分,他们路过一个偏僻小镇。小镇上,正举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仪式。百姓们纷纷跪在地上,神色虔诚,哭声震天,那哭声中饱含着无尽的恐惧与绝望。
赵景渊心中纳闷,清明虽为祭祀时节,人们大多是扫墓、烧纸钱,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可这般痛哭流涕的场景,却实属罕见。他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一股好奇与担忧。
他叫来一个年轻男子,轻声问道:“这究竟是在祭拜什么?为何如此悲痛?”
年轻男子抬起头,满脸沮丧,叹着气说:“您有所不知,我们这里风水不好,有个青面獠牙的鬼王经常出来害人,尤其是那些妙龄女子。人们想尽了无数办法,都无法除掉他。都说他法术高深,无人能敌。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祈求他不要再害人了!”
赵景渊听后,心中大惊,朗朗乾坤,怎会有如此邪祟之物?他怀疑地问道:“莫不是有人装神弄鬼?世间岂会有真正的鬼?”
年轻男子一听,顿时愤怒起来,大声说道:“我就知道说了你也不会信!既然不信,为何还要问我?这里的百姓谁没有看到过鬼王?算了,不和你说了!”说完,转身就要离开。
赵景渊见他生气,急忙上前,掏出几两银子,塞进他手里,诚恳地说:“不瞒你说,我们几个人热衷行侠仗义,专门为捉鬼而来。若是你将知道的全都告诉我们,我们定能抓住鬼王,为百姓尽点绵薄之力。”
年轻男子看着手中的银子,脸上露出一丝惊喜,犹豫了一下,还是好心地劝说道:“我知道您的心意,可既然是鬼王,那修行绝非一般孤魂野鬼可比。每当夜深人静,风雨飘摇之夜,那鬼王便乘风而来,害人性命之后,又御风而走。每当他来的时候,外面就阴风阵阵,飞沙走石,天地昏暗一片迷茫。”
赵景渊听着年轻人的描述,心中越发疑惑。若真有人装神弄鬼,又怎能营造出这般逼真的场景?可年轻人说话时,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的恐惧不像是在撒谎。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年轻人又补充了一句:“反正我说了你也不信,那鬼王就在黄龙山之中。有人在那里发现被害者的尸体,也有人看到过他,他长相十分骇人,面如死灰一般。百姓曾经将此事禀告给县令,县令还派人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寺庙,想要镇压鬼王,可哪里有这么容易?”
赵景渊听他这么一说,心中有了些许眉目。他顾不上回乡祭祖,决定先去黄龙山一探究竟。他带着随从,不顾危险,朝着黄龙山的方向赶去。
夜宿古寺
黄龙山,山峦起伏,树木茂密,远远望去,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赵景渊一行人来到荒凉的半山腰,一座破落的寺庙映入眼帘。寺庙的大门上,刻着“镇仙寺”三个大字,字迹斑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寺庙的周围,草木茂盛,荒野辽阔,其间夹杂着古墓乱坟,丛葬累累,一片凄凉景象。赵景渊觉得人多行动不便,再加上几个随从都面色苍白,面露惧色,他便让随从都到山下不远的客栈先住下。随从们如获大赦,点头同意,随即匆匆下了山。
赵景渊鼓起勇气,上前敲山门投宿。
山门“吱呀”一声打开,两个小和尚探出脑袋,警惕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此时前来投宿?”
赵景渊微笑着说:“我是路过的客商,天色已晚,想在此借宿一晚,还望小师傅行个方便。”
两个小和尚听后,转身禀报方丈。不一会儿,方丈慧信和尚亲自出山门迎接。慧信和尚身材高大,面容慈祥,身着一袭灰色袈裟,手持佛珠,给人一种慈悲为怀的感觉。
慧信把赵景渊迎进一间幽静的禅房中,两人分宾主坐下。
交谈之中,慧信和尚告诉赵景渊,此寺名为镇仙寺。因百姓觉得这里怪事频出,无人敢来这里,故没有什么香火钱。此寺已经数年都没人借宿了。
赵景渊顺势问道:“此地为什么叫镇仙寺?这名字有什么奇怪的来历?”
慧信和尚长叹一口气,说道:“老衲也并非十分清楚,只听村里人说多年前这里有个冤魂。现在这个地方就是以前埋葬冤魂的地方,我们终日念经打坐,却也不能阻止那冤魂祸害人间,为此老衲十分内疚。”
赵景渊接下来仔细地听和尚讲述一番,与他刚来村里遇到的那个年轻人讲的基本一样,全是鬼王害人之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