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第一次当经理就该学会的领导技巧 > 第十三章 善于利用各种用人法则(第1页)

第十三章 善于利用各种用人法则(第1页)

领导力的体现不仅仅表现在是否把本职工作做好,如何识别人才,吸收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及保留人才更是一个经理人领导能力的体现,善于用人是对经理人的能力培养及对企业的高速、稳定、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

做一个分配工作的内行

经理如果能干,定能将员工之工作分配得极为妥当,引发从业人员的工作意念,否则部属会有反抗的心理。

所谓善于分配工作的好经理如下列所述:

第一,经常检讨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适当地估计工作的质与量,以求分配平均。

第二,考虑到某份工作量所需完成的时间。

第三,若派予其他员工,会先由员工本身工作进行的状况而定。

工作分配如果不妥当,就易造成不满的情绪。分配工作虽是小事,却与从业人员的士气大有关系,千万不可忽略。

任人,顾名思义,即任用人才之意。世界上的人才成千上万,有全才,有偏才;有鬼才,有怪才;还有雄才,有奸才。但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各有其用,关键在于经理人如何任用。任用正确,则坐拥天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仟用不当,则危机四伏,大局不定,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善于用人的领导,适时升降,恰到好处,觉得人杰雄才遍地有;拙于任人的领导,乱用一气,适得其反,直叹人才实在难寻找。可见,任人也须讲究方法与艺术,并非随心所欲,胡乱招来。

才能一定要与职位要相称

古人曰:“君子所审者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者乃治乱之源也。”可见,能当其位是任人的重要原则,是判断经理人任人是否正确的首要标准。在任人时,经理人对人才一定要量体裁衣,既不能让统御千军的将帅之才去做伙头军,也不能让县衙之才去当宰相;既不能让温文儒雅,坐谈天下大事的文官去战场上驰骋,也不能让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武将成天呆在官廷内议事。而应该辨清各自的特长,派其到相符的地方或授予其相应的职位。不当其位,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都是任人失败之处。不当其位,当然就无法发挥人才的长处,空得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大材小用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必挫伤人才的积极性,使其远走高飞,另谋高就;小材大用只会把原来的局面越弄越糟,成为专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古人已经给现代领导们做出了榜样。

狄仁杰就是一位善于任人的官吏。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朕欲得一贤士,你看谁能行呢?”狄仁杰说:“不知陛下欲要什么样的人才?’’武则天说:“朕欲用将相之才。”狄说:“文学之士温藉,还有苏味道、李嵋,都可以选用;如果要选用卓异奇才,荆州长史张柬之是大才,可以任用。”武则天于是擢升张柬之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武则天又问贤,狄说;“臣已推荐张柬之,怎么没任用?”武则天说:“朕已提拔他做洛州司马。”狄仁杰说:“臣向陛下推荐的是宰相之才,而非司马之才!”武则天于是又把张柬之升迁为侍郎,后来又任他为宰相。事实证明,张柬之没有辜负重任。可见狄仁杰多么懂得任人应当其位的道理!

在考虑能当其位的过程中,领导不能仅仅以人才能力的高下来衡量,还得考虑人才的性格、品行。如果此人性格懦弱、不善言辞,则不宜让他担任公关和推销方面的任务;如果他处事较随意,且常出一些小错,不拘小节,就不应任用他做财务方面的工作;如果品行不太端正,受占小便宜,且比较自私,对这种人尤其要小心任用,最好不要委以重任或实权,使其处于众人的监督之下,不致于危害大局,一旦发现其恶劣行为,立即严惩不怠,绝不心慈手软,以防“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所以,作为领导,在任时一定要就人才的能力、性格和品行等方面综合考虑,再授予其一个适当的位置。

此外,经理人还需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即年龄一些.工作岗位可能有两人可以胜任,一个年轻,一年长。对此,经理人就应该考虑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在性格上的差异:年轻人热情奔放,充满活力,且敢抉敢闯,创造力强;中老年人沉稳、冷静、忍耐力强且经验丰富、老道。年轻人缺乏的是经验,中年人缺乏的是闯劲。了解到这些,经理就可以根据该项工作的特征确定合适的人选。

同时,经理们还不能忽视年龄层次问题,企业的年龄层次可以适当偏大一些,姜毕竟还是老的辣。而企业的年龄层次宜年轻化一些。对企业经理,如果发现有几人都能胜任某一项工作时,可尽量任用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精力充沛,后劲十足工作年限还很长,而年纪较大的人可能即将离任。这样就避免公司出现人才断层,有利于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正确处理统与分的关系

领导用人,其目的就是让人才为我所用,食我之禄,为我分忧。因此在具体实践中,经理人应注意统一领导与分工授权的关系。

统一领导经常表现为一种集权,使经理人限人事无巨细,事必亲躬的误区。但统一领导又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实现统一的领导,才能有统一的意志、目标、方向、步调,才能朝统一的目标迈进。为了解决统一领导中这一暗含的矛盾,就必须实现分工授权。

分工授权又可称为分层领导,分级领导,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化和程序,将领导纵向分为若干层次,分级排列直来,下级向其上级逐级负责,其管辖范围随级别下降而缩小,形成上下对应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使组织成为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统一整体。

能否实现有效的领导,其要素之一就要看他会不会实现层次分级领导。不进行统分结合的领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领导的。过细的领导,只能使其被一些琐事包围,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成了小事清楚,大事糊涂。正确的领导方式应当是在统一领导的大方向下,实现有效的分工授权,做到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三国时代蜀相诸葛亮,虽然是一代名相,但由于忽视层次领导,事必亲躬,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给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之憾。

据史书记载,他在军中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

问,甚至连粮草消耗这种小事都要亲自操劳。显然,他那种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弘扬的,但他那事无巨细,事必亲躬,越俎代庖的工作方法并不足取。

现在有些经理人,头脑中也缺乏这种分工授权的观念,在工作中分工不授权,反而大包大揽,弄得企业里形成了“领导忙得团团转,下属悠闲没事干”的反常局面。领导怨无尤人,埋怨下属没有积极性,不能替自己排忧解难。岂不知,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就是由于经理人不懂得分工授权而一手造成的。

领导干部要干领导的事,要围绕着提高领导干部效能,集中精力干那些必须由经理人亲自去干的重要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能颠倒工作的主次,尤其注意不能搞包办代替,不随意越权代理下属的工作。要保证使分工负责每项工作的人都有职、有权、有责,以防止分工负责的人难以行使职权,造成不应有的混乱。

刘伯承元帅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强调“执事者各司其职”。他说四川人办红白喜事,都要找能干的人当司仪,统管内外事务。每次在仪式上,司仪都要照例高喊“执事者各司其职”,接待的,奏乐的,设官分职,各尽其责。刘伯承在用人方面,提出“机关横宽纵短,单刀直入基层”,保持下属人员精干,工作职责分明。他所领导的部队也是如此,总是有条不紊,顺而不乱,科学运转。

任人要注意各个方面的协调

前面已经说过,人之为人,就有很多个性,经理人在用人过程.中应注意下属们的个性,安排合适的工作;另外还要有容人之心,不要在小事上过于苛求,使组织成为一个统一团结、不可拆散的整体。

但即使如此,就一个组织来说,上下级之间、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仍是经常发生的。其实这并不是奇,黑格尔曾精辟指出:矛盾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协调和排解这些矛盾,本来就是经理人的工作之一。

让我们首先关注一下组织中易产生矛盾的几个因素:一是利益的冲突,集体有集体利益,个人有个人利益,虽然说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多数人还是极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的,工资、奖金、福利处理不好,极易产生矛盾;二者观点分歧,这种矛盾虽不由个人恩怨引起,但若不能及时排解,就极易变成人与人的对立;三是感情冲突,有些个人个体素质差,或出言不逊,或盛气凌人,招人反感,最后引起敌视。当然,引发矛盾的因素还有很多,但这不是本章重点,不在多说,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矛盾的解决上。

追本溯源,这些矛盾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经理人在用人方面出现了偏差。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与下属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这就要求领导不仅要重视个人,而且要重视整体,尽量做到协调用人。比如说同一课题需要由几个人来同时完成,那么在选用人才时,不仅要注意人专其才,而且应尽量选取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工作,这样就减少了矛盾的隐患。另一方面,就是不要闲人,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就绝不安排第二个人,这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人有其责,那么就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放在勾心斗角上了。

用人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地当和事老,哪儿出现险情,就去那儿救火,这样只能使经理人疲于奔命,收效却甚微。真正做到用人协调,就是要合理用人,设法使组织保持一种科学而合理的结构,各种人才比例适当,相得益彰,实现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用人协调,一般来说要从以下几点人手:一是注意年龄结构;二是注意志趣相投;三是注意健全制度。

就年龄方面而言,一般来说老年人深谋远虑,经验丰富,但思想易保守固执;中年人思想开阔,成熟老练,但创新精神锐减;青年人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但缺乏经验和韧性。如能将这三个年龄段的人才合理搭配,梯次配备,就可以充分发挥各年龄段的自然优势,获得理想的整体效果。

当然这里说的合理搭配,并不是要搞平均主义,总体比较而言,较为合理的方式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以中年人为主,兼用老年人丰富的经验和青年人敏锐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耐压性,也能够保持工作的稳定性。

就志趣而言,不妨以马克思、恩格斯二人为例来说明。马、恩之所以具有非凡建树,不仅在于二人超人的天才,而且在于二人实现了知识、才能、性格上的互补。马克思善于思考观察,分析问题透彻,老成持重,从不讲未经深思熟虑的观点;而恩格斯思维敏锐,性格外向,性子急,能及时捕捉到新思想、新事物。马、恩在一起工作,恩格斯能帮马克思捕捉灵感和信息,而马克思又能使恩格斯的认识得到深化和提高,二个相互配合,共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堪称典范。当然,马恩二人的搭档,是历史提供的机遇和巧合,并非某个人的慧眼识珠。但二人之事对今天的用人者来说,却是有不少借鉴之处的。诚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把天看成是主宰一切的万物之主的话,那么不正是这位主宰一切的领导,实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诚合作吗?

最后说健全制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领导用人,如果一味靠感情用事,即使是再高明的领导,恐怕也有看花眼的时候。制定一套健全的用人制度,则是实现协调用人、优化结构的保证。

三个和尚没水吃,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用人制度。如果把和尚比作领导手下的人才,就可以出现这样一种场面,一个人才是艰苦奋斗的问题,两个人才是协调用人的问题,三个人才则是机构雍仲重叠,需要优化组合的问题了。俗语说无事生非,在工作中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必然就会产生互相扯皮,争功诿过的现象。领导任人,切忌出现三个和尚的问题。

一个组织,就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个系统的根本特点就是整体性。组织就如同一个健全的人,各个部门就如同人的各个器官,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余的器官是毫无用处的,同样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多余的部门和人员也是无益的。

企业坚决不用任何一个余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