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熟知的木桶理论的直接意义有两个:其一,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毫无意义的,高得越多浪费越大;其二,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的木板的高度,以增大木桶容量。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然而彼德·杜拉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精力、资源和时间应该用于将一个能干的人变成一个出众的明星”,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无能的做事者”。这是一个与木桶理论相悖的忠告,我们暂称之为“杜拉克原则”。
彼德·杜拉克认为:“从无能提高到中等水平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远远超过从一流表现提高到卓越超群所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因而人们不应该把努力浪费在改善低能,而是应该使那些表现一流的人变得更加卓越超群。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切地知道这其中到底能节省多少精力、资源和时间,但这个道理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
木桶理论着眼于人的不足、人的缺点,而且认为人们的缺点、不足都是不好的,因而总是牢牢地盯住人的缺点和不足,千方百计地试图让人改正缺点。木桶理论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在现实的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这样做。因为短的木板通常是由于被损坏,而它又会损及周围的两块木板,因而增高一块木板是没有意义的。而同时更换三块木板,这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搞不好要把木桶拆开重新组装!我们要付出原材料、加工费、拆开、重组的劳动与时间。如果选材不当,木板之间的寿命不同,木桶还会有多次损坏的可能。
由于成本过高,我们很难见到加高短木板以增加木桶容量的实际案例,相反我们常常看到把大木桶截成小木桶的情形。因为一块木板损坏的同时,其他木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于是把高于最低木板的部分全部截去。这样既不会影响木桶的容量,又不会因木板的参差不齐而影响美观,同时还减轻了重量。这是实际的木桶理论。
而杜拉克原则则关注人的优点,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人们把精力、时间和金钱都用在尽量发挥人的优点上,而让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起作用,或者至少不干扰优点的发挥,即用己所长,避己所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最适合他的工作,也有他最不擅长的工作。如果一个人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用在克服错误、改善不足上,也许他的优点永远得不到发挥,甚至他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优点,有哪些优点,这是极其可悲的。
因此,与其把眼睛盯在自己的不足上,不如把精力都放在关注自己的优点上。
研究表明,人的大部分性格与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因素只占40%左右。后天养成的习惯、形成的观念比较容易改变,而先天形成的性格、特点一般不容易改变,即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子女无论怎么相像,仍然各不相同;一个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不会一样;无论人们怎样崇拜、敬仰爱因斯坦,去学习他,世界上也只有一个爱因斯坦。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
也许正是每个人都保留了与其他人不同的外貌、体征、性格、人格特点,人类社会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如果强制人们的某些性格特点,人们就失去了自我。
坏习惯必须改掉,因为它妨碍你取得绩效。你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并不一定要花大力气提高到哪怕只有中等水平。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不是改善你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使你失去自我。
保留自我,把精力用在发挥你的优点上。当然,这需要你真正知道自己的优点究竟在哪里,你在哪些方面会有更大的作为,不要在你不可能有作为的领域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把有限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放在发挥你的长处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