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情就应当有一个基本的观念:那就是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有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地行动起来。因为,办事情要想成功就要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这许多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
一次行动胜过一筐空想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
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回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
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都快装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凭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后来终其一生也总是喜欢实干而不是空谈,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推崇实干而不尚空谈的“硬汉”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着自己的行动哲学。“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说。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作品,人们发现其中的主人公们从来不说“我痛苦”、“我失望”之类的话,而只是说“喝酒去”、“钓鱼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想是好东西,但要紧的是付诸行动。任何事情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
机会眷顾勇于行动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因为失败而放弃,也有人因为战胜失败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有人会因为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为巨人;有人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产品、抱怨公司、抱怨顾客,也有人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创新出大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有人会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每每跳槽,也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而使自己能胜任更复杂的工作后不断晋升到高位!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穴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和鸡一起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便一直以为自己也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似这积鹰学会飞翔的过程一样,只有历经磨练才可以唤起成功的力量,只有经过坎坷和磨难,才能获得成功的条件。当我们面对危机的时候往往会生发出巨大的潜在力量,所以我们要学会挑战自己,淘汰自己,让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所有的这一切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即使我们不能改变环境,至少我们可以改变内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我们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好今天;我们不可能每战每胜,但我们可以尽心尽力,所以我们要立刻行动,要直面困难,积极的去生活。
在很久以前,30岁的小王只身闯荡深圳。当他得知一家企业内刊招聘记者,当即携作品集赶了过去。
到现场一看,仅有的一个岗位,竞争者竟达125人!而且其间不乏学历、资历、年龄、口才诸方面胜过自己者。见此阵势,小王本欲打退堂鼓,可又一想既然来了,长长见识也是好的,便耐着性子坐下来。
面试的人太多,而且主考官正是该公司的老总,小王又被安排在后面,看着应聘者一个接一个面色沉重地走出考场,他已预感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必须采取独特的面试方式打动老总才能出奇制胜。
这时候,在会客室里坐等的几位应聘者开始闲聊。其中有这么几句牢骚话引起了他的注意:“来的都是有经验的人,小小内刊还拿不下来?一个面试还搞这么复杂!”“肯定要当面出题让应聘者动笔,不怕它,都带了作品集来,还说明不了问题?”
小王心里一动,当即赶往楼下的打字店,以“求贤若渴”为题写下一篇现场短新闻。回到会客室时,正好轮到自己出场了。
面试的内容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神色已略显疲惫的老总既没提业务,也不问应聘者经历,而是要他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如何当好内刊记者。小王当即递上刚打印完的那篇短新闻稿说,自己的角度就是“敏锐”。
最终小王成了应聘人员中百里挑一的幸运儿。老总说:“其实正确的方法大家都注意到了,但心动不如行动,你要当时把大家都注意到的东西先做在前面。”
是呀,心动不如行动,只有你当时把大家都注意到的东西先做在了前面。
我们还等什么?想好了,你就干,你才会有机会。只停留在“想”字上的人,他的愿望也只能是幻想。
机会只会眷顾那些有准备而且一直在行动着的人。
办事就不要有任何借口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