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七嘴八舌的典故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但是我一爬上去用脚磕了磕石头缝,石头里面发出了“咚咚”的声音,我可就心虚了,心想:哎呀!这座山表面上是水泥而里面却是空的呀!再害怕也没有用啦!只有拿出勇气来爬吧!拍完了这个镜头,从山上跳下来我对大家说:“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真可气,我虽然装他,但是却非常恨他……”

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在一块儿演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一方面得演好自己的戏,同时也得时刻注意动物的表情,假若它心情不愉快发了脾气,甭说演员,连导演都解决不了它的问题。这得靠细致地耐心地跟它搞熟了才行。当我跟大象一起演戏的时候,的确心里扑通扑通有点紧张,这种紧张不是怕戏演不好,而是我听说大象曾经用鼻子打伤过饲养员,如果它看我有点别扭的话,我就有由演员变成伤员的危险。大家如果仔细看看这场戏的话,会看出来我脸上很不自然,说真话,那是吓的!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和大象交了朋友的?”告诉您,熟悉阶段虽然比较长,但是我们之间感情最融洽的时候只有五分钟。这五分钟感情是靠半桶胡萝卜和二斤香蕉才巩固下来的。

当大家看到我扮演的这位头戴鸭舌帽、身穿秋装的游客,在秋风送爽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去逛动物园不慎落水的时候,一定会哈哈大笑,可是大家决不会想到我实际拍下水这场戏的那天,已经是零下8度、刮着四五级大风的严冬了。我当时混身是水,几乎成了冰棍儿。一位老大娘在旁边咧着嘴说:“哟!看电影多舒服哇!这照电影假戏真做可不易呀!”不易是不易,可这部影片喜剧的味道不浓,不够令人满意,观众们看的时候一定会感觉到刚刚想乐而又乐不出来。这就叫“笑得不过瘾”,也就是说戏没有演好。

诚恳地希望大家给我提意见,教给我怎样才能演好喜剧,我保证,如果能有机会再上镜头的话,演得准比这回强。

原载《大众电影》1957年第2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毛主席听我说相声(1)

侯宝林

1993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1992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有人特意编排了一出叫做《毛主席与侯宝林》的电视小品。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反响。为此,一些老朋友和新闻出版界的人都要我写点儿什么,我又何尝不想了却一桩旧心愿,只是一场大手术夺走了我的整个胃脏,化疗又摧毁了我百分之八十的体力,手中的这枝笔提起来没有一吨重也好像有八百斤,真是力不从心了。

毛主席听我说相声不是进城以后的事。那时他在香山,还没搬进城里住呢。每次开会几乎都有晚会,有时在东交民巷。当时还是木板条儿的大椅子,只有中间第三排放两把藤椅,是为毛主席和朱老总准备的。因为当时全国正在打仗,还是“战犹酣”的时候。朱老总是很少来的,可主席每次都来。我记得头几次在我演出时,中央首长都在,那时任弼时同志很瘦,还没去苏联养病呢,后来他从苏联回来,我见到他在天安门城楼上,胖多了,可精神了。

那时我的相声节目有点儿特殊,就是说,不论什么晚会—歌舞晚会、杂技晚会,还是戏曲晚会都夹我一场相声,大概因为毛主席爱听相声吧。好像是在1950年,###同志(当时他还是办公厅主任)见我去了,非常高兴。他说:“哪一个人能使我们的主席这样高兴,只有侯宝林,侯宝林是我们的国宝。”当然,这可没有文字记载啊!

那阵儿,彭真同志是总提调,所有的晚会都归他负责。当初北京还没有文化局,叫文艺处。刚进城叫文管会,后来成立了文艺处,张梦庚任处长。后来改局了,他就升为局长,他也是主席很喜欢的一个演员。

有一次,我和他商量:“今晚有两个晚会怎么办?”他说:“你先到那边儿去,让车跟着你,你那边儿下台,大褂别脱,就跟车回来。”回到这边儿,梅兰芳的戏刚完,大伙儿正不知怎么办呢,我告诉检场的:“你搬着场面桌,顶着走,别等梅院长下来,你就把桌子摆上,我就跟着上了。”

那时候没有报幕员,不像后来,每场节目都有报幕的。那时就只有听我指挥了。等梅先生快走到下场门儿,主席站起来,把风衣往胳膊上一搭,就要走。桌子搁上了,主席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怎么梅兰芳演完还搁个桌子啊?我们跟着就上了,主席笑了,放下衣服,坐下来听我们说相声。那时节目都长,一段相声至少是25到30分钟,尽管已经很晚了,主席还是从头到尾听完了这个节目。

主席听我说相声,喜欢用拳头打拍子,这个细节我注意过。主席擅长诗词,人所共知。那几年刚进城,是他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写字也是那几年的特好,诗词也写得多。当我在相声中提到诗词时,便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天,主席还没坐下,站着脱风雨衣,一听我说到诗词,马上转过头来给了耳朵(注意听)。我就说,最近作了一首诗,其实,诗是引用老昆曲《昭君出塞》中王龙的词儿,后来被评剧借过去了。一般主席乐的时候,就是脸憋得红红的也不出声,只有这一回,张开嘴哈哈大笑。这四句诗是:

胆大包天不可欺,张飞喝断当阳桥。

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

大概是这第四句词儿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吧?

后来政务院改成了国务院,国务院的工作加重了,主席的工作减轻了。仗也打完了,蒋介石去了台湾,主席工作少了。春耦斋的舞厅就是这时候为他盖的,我们原来是在老春耦斋演出,后来又为主席翻修了一下。翻修后,我们每周进去两次,每礼拜三、六。

主席的舞会很少有人去打扰,朱老总只去过一次,一家三口,老总、夫人,带女儿。那时候我看老干部穿布拉吉还是头一回,是康克清。江青就去过一次,还是在舞会正式开始前,待了一会儿就走了。有人让我陪她跳舞,我没跳,因为我不会。陪王光美同志跳过一次,跳了一身汗,她不舒服,我也不舒服。人家会跳,我不会,人家很累,所以后来凡是夫人们来了,让跳舞,我绝对不跳,刘主席夫妇也只是偶尔去一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毛主席听我说相声(2)

说起跳舞还让我想起一件事。一次,我被人硬拉着跳舞,边跳边说,精神不集中,一不小心正撞在主席身上,我当时很紧张,心想糟了,那种心情不亚于契诃夫笔下谨小慎微的小公务员伊万·德米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要知道在半个多世纪里,他毕竟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最具有权威的大人物啊!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主席时,发现他笑了,目光是那样慈祥,全然没有动怒的迹象。这件事、这令人难以忘却的目光,几十年来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毛主席确实喜欢听相声,有人说毛主席听相声也是搞社会调查,了解民俗,了解民间的喜、怒、哀、乐。我们当时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非常认真,完全按照“讲话”的精神搞节目。创作新的,整理旧的,把旧相声中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去掉,创作新社会需要的相声。

1950年我们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编了4个小册子,都是新相声,使相声打了翻身仗(而且没有向上级要一分钱),这在当时太难了。首先就说我们那点儿马列主义水平吧,实在太难了,全靠“讲话”的精神作指导。主席喜欢我的相声恐怕和这一点有关,当然他也很喜欢我这个演员。

1956年,大概是由于我发表了几篇有关相声的学术文章吧,主席见到我说:“怎么,你要当博士哟!”从这句话里,我体会了主席的心情。解放后听我说相声最多的可能要算主席了,现在回忆起来,大约有150段左右,连新带旧。一些传统节目我们在外面已经不说了(不合时宜),到了主席那儿,人家说:“你还教育主席呀,外边不说的,这儿也可以说。”不过我使的传统段子都是经过自己加工整理的。旧相声中有许多低级庸俗的东西,只有经过改编的,主席才听得过去。我这个人适应性强,接受新事物快。我在台上别人看着不旧,没有旧艺人的气质,这大概也是主席喜欢我的原因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