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萧养,原名“黄懋松”,大明王朝正统年间的广东农民起义领袖,自称“顺民天王”。
谈到正统年间的“广州黄萧养起义”,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怎么了解,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是这场起义的人数高达十万人,持续时间将近两年,而且还是和土木堡之变同时发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应该说,这次起义事件是正统时期大明王朝内部矛盾爆发的代表事件。
黄萧养出身于广州南海县的一户贫苦家庭,他小时候因为家贫被自己父亲送给了一户姓萧的人家做养子,因此他长大后给自己取名黄萧养,以示感恩。黄萧养从小学医、学武,成年后黄萧养自己本人靠着行医谋生,家里其他人则以种地为生,后来因为和当地的土豪就一块田地归属发生矛盾冲突,自幼习武的黄萧养失手打死了土豪的一名手下,被判入狱。幸运的是,黄萧养入狱不久即逢天下大赦,被放了出来。出狱后,黄萧养凭借出众的身手加入了一个贩卖私盐的队伍当帮工,并在江湖中闯下了一些名声。一次在运送私盐的过程中,黄萧养遭到官府捉拿,被压送到广州大狱进行关押。也就是在广州大狱中,黄萧养受到一名同样被关押的商人的怂恿,利用自己这些年行走江湖闯出来的名声威望,煽动一百七十多名犯人越狱,黄萧养带领这一百七十多名犯人越狱成功后,先抢劫军器局夺取了兵器后又抢下一批船只逃出了广州城。紧接着,黄萧养带领众人回到自己家乡南海县,举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自封顺天王,并很快聚拢起了十万名对朝廷不满的下层民众及数百艘船只,浩浩荡荡的向广州城发起了进攻。
这个时候,大明也正在北方跟瓦剌人作战,没办法抽调更多兵马救援广州,朝廷官兵被黄萧养的起义队伍打的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龟缩在广州城内据守不出。黄萧养的起义军因为是仓促组织起来的,缺乏兵器更缺乏大型攻城器具,因此对城高墙厚的广州城也无可奈何,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朝廷向黄萧养提出招安,黄萧养以及他手下这些人本就是因为贫困无以为生这才官逼民反,这时候听到朝廷向他们妥协,很多人就犹豫了,队伍的人心也开始渐渐离散。就在黄萧养及其手下仍在犹豫要不要接受朝廷招安的时候,北方的“土木堡之变”告以段落。大明王朝暂时稳住了北方局势后,便马上收回了之前的招安承诺,开始派兵坚决清剿黄萧养的起义军。
几个月后,黄萧养的起义军被朝廷大军全部镇压,黄萧养也死于乱战之中,这一场历时近两年,起义人数高达十万的黄萧养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高达十万人的大起义肯定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为什么又会在广州一带爆发这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问题带来的贫富分化,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缺乏生存保障,必然会形成巨大的社会隐患。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多山的广东地区由于缺少优质可耕种土地其实并不富裕。而且多山的地貌又导致广东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分散,这又导致朝廷官方对基层的治理十分困难。于是,朝廷就有意用政策促成土地兼并,培养一批地主乡绅,替最高统治者控制土地这种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再利用这些地主乡绅对底层民众进行自觉管理。毕竟对朝廷官方来说,直接控制一百个大地主乡绅,远比直接控制一百万名民众要容易多了。这就是著名历史学家费孝通所提出的“皇权与绅权共治天下”理论。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农业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明知土地兼并会造成巨大社会问题,却依旧在一定程度上放任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其实,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人,对于古代农业社会为什么会形成土地兼并问题,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偏见,总是过分的强调上层阶级阴谋论,却忽略了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和管理效率所导致的无解矛盾。其次还有一方面原因则是,在正统之前,广州一带的民众因为从事与海上贸易相关产业曾富裕过,元朝的海上贸易比较发达自不必多讲,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虽然实行了严厉海禁,但是到了永乐时期,又因为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朝廷垄断的海上朝贡贸易,因此广州一带跟海外贸易相关产业依旧还算繁荣,等到了宣德后期,随着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结束后,大明海上朝贡贸易几乎完全停滞。
也就是说,在黄萧养起义的二十年前,广州一带的民众也曾富裕过,但到了黄萧养起义时期却完全没落了。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一个地区曾富裕过的民众沦落到穷困地步时,自然就会对朝廷生出更大的不满情绪,正是在以上种种因素下,最终才在广州爆发了黄萧养领导的十万人农民大起义。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