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和我说话的时候,母亲习惯捧一本书坐在阳台上,也不怎么看,就是翻开放在小桌上,望着天空发呆。起初,我担心老年性痴呆开始侵扰她,医生检查后告诉我,老人家习惯回忆是正常的。医生只说对了一半,母亲不是习惯回忆,应该说,回忆是母亲一生的爱好。从我会听话时,她就经常给我讲故事。我那时太小,多半内容听不懂,不管我听得懂听不懂,母亲都讲得很认真。如果我捣蛋,她就会拿一块饼干吸引我,等她讲累了,我才能得到这块橡皮大小的饼干。母亲讲故事时有一个道具,是一块深蓝色的软布,上面印有十分模糊的图案。她自己应该十分珍惜这块布,因为她从不许我碰,即使我哭晕了也不行。
等到我长大一点儿能正常对话了,母亲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已经讲过无数遍的故事。我渐渐明白了,她讲的是陕甘宁边区时期自己从事税收工作的亲身经历,故事发生在边区所辖的宁安县。她的故事里经常有一个骑马奔驰在高原上的男人。是的,你没猜错,这个男人就是我的父亲,不过,我从没见过他。记忆里,母亲总拿一张骑在马上的男人的照片告诉我:“这是你爸爸。”
逗我叫一声,我就叫一声。我流着涎水每叫一声爸爸,母亲的泪水比我的涎水还要多。经常这样反复,我条件反射地认为,叫照片一声爸爸,母亲就会流泪。由此,她再逗我叫时,我就不叫了,母亲生气,我屁股就要轻轻挨上几巴掌。讲不完的故事、橡皮大小的饼干、对照片叫爸爸、一小块蓝布、挨不完的巴掌,构成了我童年的全部生活。
母亲仍然坐在阳台上,望着背后有阳光照射的亮亮的云朵,陷入了沉思。每每这时候,我绝不会去打搅她。
大概在我上班以后,她就明显减少了主动给我讲故事的次数,如果我主动问起来,她就像第一次讲述一样满怀激情,丝毫没有反复讲述的乏味情绪。或许是因为从小受母亲熏陶的缘故,我从事的也是税务工作。在我三十多年的从税生涯中,值得一提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出版了五本关于边区财税方面的史书。母亲放在小桌上的,就是我于2020年年末出版的《陕甘宁边区财税人物传略》。在这本书里,尽我所知收录了六十四位边区时期的财税人物,有领导、英雄、烈士,也有普通税工人员。我阅尽了能找到的所有史料,始终没有发现母亲讲的英雄父亲的事迹,更没有谢天华的名字。不过,母亲故事里的父亲,和我收录的税务英雄却多有相似之处,从他们身上,母亲大概多少能找到一点儿父亲当年的影子吧。
可能因我略通税史,2021年春节刚过,延河电视台《历史现场》栏目组约我录制节目《税史记忆》,我爽快地答应了,同时给导演建议,也应该给我母亲录制节目。导演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客气地说:“当然,带老人家来玩玩也行。”我郑重地告诉他:“我母亲会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她是边区时期税务系统的一名税务人员,见证了边区税收发展的整个过程。”导演一听,如获至宝,立即决定派车来接。我婉拒了,说母亲年事已高,行动迟缓,还是我带她去较为合适。
到延安的第二天,母亲就嚷嚷着要去电视台。导演考虑得很周到,担心累着母亲,录制时间没做严格规定,母亲累了就休息,想讲了就打开机器。谁知母亲一开口,坐在对面陪她聊天的主持人就插不上话了,她不愿意别人打断她,也不习惯顺着别人的思路讲。第二场开录时,就不再设主持人,大家都坐在台下当听众,电视台还从某个学校邀请了百十名学生。母亲就更显精神了,眼神里顿然有了辛永贞年轻时的活泼调皮劲儿,毫无老年人的臃肿与迟钝。坐在镜头前,灯一亮,她就找到了当年登台宣传税收政策的感觉,于瞬间容光焕发。母亲手里拿着我小时候看惯的那块蓝布,从表情看,她的思绪已经回到了艰苦卓绝的边区时期,回到了她曾浴血战斗过的宁安税务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