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听到权州县不想放自己走的消息,觉得这消息应该是准确的,他办理调走的各种手续时,也感觉到了,觉得不赶紧走,恐要生变。
跟爱人韦美娟商量后,改变了过完阴历年后再走的决定,改为马上走,立刻走。
于是,杨学山招呼全家快速打包捆绑行李。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去火车站托运行李。托运手续办好后,紧接着买上北去的火车票。
权州县委第一书记得知杨学山已经买好车票,马上就要走了,急忙赶往杨学山家。到了杨学山家,杨学山已经领着一家老小去了火车站,又急匆匆赶往车站。到了车站,杨学山已经上的火车。
杨学山见权州县第一书记来车站亲自“送行”,赶快从火车上下来表示谢意。
第一书记皱着眉头看了来到站台的杨学山好一会儿,没有说出话来。
见权州县委第一书记一言难尽,杨学山主动地先说话,谢谢这些年来权州县各级组织和领导们对他的关照,他会把这些年组织和领导的关爱化为动力,把他北方的家乡努力建设好,等把家乡建设好后,一定邀请领导和同志们前去参观。
第一书记看着杨学山高兴的样子,又看了看横在眼前的列车,握着杨学山伸过来的手无奈地叹了口气后,说:“也只能这样了,欢迎你还回来!”
杨学山握着权州县第一书记的手使劲晃动了两下,说:“付书记,您的心意我领了。谢谢了!但回来只能参观学习了!”
付书记苦笑了一下,说:“杨部长,不是你干得不好。我可以以权州县第一书记的名义郑重地告诉你,你在权州干得非常努力!非常好!到哪儿我都这么说!我到地委也这么跟领导说!据我了解,你的职位迟迟没有得到的调整,问题还是出在你爱人的社会关系上了。”说完后,遗憾地看杨学山。
杨学山愣了一下,然后长长地吐了口气,又紧紧地握着权州县第一书记的手晃动着说:“谢谢!付书记!”然后松开手,向付书记和其他前来送行的干部招手,说,“再见了!权州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
之后,杨学山登上了北上的火车,离开了他战斗、拼搏了十多年的南方省。
……
经过四天四夜,杨学山带着一家老小驰骋了大半个中国,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他从车窗眺望窗外的故土,倍感亲切,——山还是那亲切的山!水还是那可爱的水!耳边听到的声音还是那熟悉的乡音!他挺了挺胸,扩了扩胸,深深呼吸了一口久违后又重逢的那呼吸着长大的空气,感慨万千:十四年前,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飞就始于此!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奋斗,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人生就是一个转来转去、怎么转也转不出的大圆!真是不想不知道,人生何奇妙!但两次的起点完全不同,第一次,他是从社会最底层,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身无分文的贫苦农民艰难跃起,冒死闯关,只身与恶霸地主斗争,多次躲过敌特分子的暗杀,最终为人民政权杀出了一条血路,尽显铁骨铮铮的英雄气质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一介贫民奋斗的人生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作为地位卑微,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只有靠自己努力拼搏,甚至流血牺牲,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别无他路!
第二次起飞,起点已经从一介平民螺旋式上升到县级干部的高度!这对最先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草根来说是个巨大的变化!一个质的变化!杨学山想借助这么高的平台,展开雄鹰般的翅膀,在家乡宽广的天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实现自己更大志向!
然而,杨学山带着一家老小刚从火车上下来,就挨了老天爷重重的一棒!这一棒的重击差点把他的家庭击得粉碎!
离开南方省的时候,南方省热得还穿着短裤短衣,中午的太阳还很毒辣,把车站里的铁轨晒得“嗞嗞”冒青烟,袅袅的青烟好似火辣的太阳把铁轨点着一般。而此时的杨学山的家乡太行山脉北麓却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地冻三尺,山裂十丈。两地温差三十多度,又正好赶上一股强劲的西北风,气温又骤然降低到零下近二十度,进而把两地温差又拉到四十多度。刚从还热得汗流浃背的南方省来到把空气都冻成冰霜的太行北部的韦美娟和孩子们从车厢里一出来,就像掉进了大冰窟窿里。极寒极冷的西北风把他们冻得浑身打颤,满脸通红嘴唇发紫,迎面扑打过来的刺骨寒风吹得他们晃晃悠悠踉踉跄跄,冰寒刺骨的西北风钻进裤子里,如同尖刀割肉一样疼痛难忍,两个鼻孔刚呼吸进一口气,就被冰冷的空气顶得喘不过气来,“吸溜吸溜”的冷鼻涕止不住地向外流。出了车厢后,两只胳膊不得不紧紧夹着身体,两手捂着被冻得红红的耳朵,使劲地跺脚,努力让体内几乎被冻凝固的血液流动起来,给身体各个部位带来一些温暖,避免被刺骨的西北风冻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跟着憧憬着家乡美好未来的杨学山来到太行老家的杨学山家人,刚从南来的火车上下来,就领教到了杨学山太行老家严寒的苦头,三九严寒气候让杨学山的家人苦不堪言。然而,接下来杨学山贫困的太行老家破烂不堪的交通条件又给了初来乍到的杨学山的家人一个下马威!
那么寒冷的天气,杨学山带着一家人下了火车,还没坐上公交班车。一天只有一趟的公交班车已于早上开走。杨学山一家人只能在西面通风的简陋的候车室干等。因快要过年,来等车的人越聚越多。他们积极要求车站再开一趟班车。在众人强烈要求下,车站同意等距离最近的那趟班车回来后,再增加一趟班车。
当距离最近的那趟班车回到车站后,已经是下午后半晌了。车站的领导怕增加的这趟班车走得太远,当天回不来,影响第二天的发车,只同意开到当时还算重镇的塘湖,不到路较远的又从杨学山老家过的管头,而塘湖离杨学山的老家还是四十多里路!
那个年代,由于经济落后,再加上三年自然大灾害,各种交通工具不仅严重缺乏,还特别简陋。开往各地的公交车不像现在的客车大马,有窗有顶,坐椅舒适。那个年代的公交车都是敞篷的嘎斯车,没有座位,乘客都要站在露天的车厢里,任凭凌冽的寒风蹂虐。就这敞篷的嘎斯车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为了不让行李跟乘客抢占有限的露天的车厢空间,每个公交班车的驾驶室顶上焊接一个铁筐,用来专门放置行李。
开车前,工作人员用小推车把行李拉到车前,搬上铁筐里摞好,然后用一个麻绳织好的网兜罩上系紧,然后再检票放行。
可那天增加的班车开车时间已经很晚了,没有工作人员事先帮助乘客安放行李。当乘客从检票员手里接过检过的票,自己扛着大包拎着小袋,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嘎斯车,有的登着车轮子,扒着车帮,纵身跳上车;有的拉着车帮的粗铁环链子,登着车后帮两边的铁扣爬上车;一家人的,先一人爬上车,把行李放到前边占上位置后,再把车下的家人快速拉上车等等,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灵通,力争抢占最前边的好位置。这些争先恐后爬上车的人知道,虽然前边吃风,冻得脸红鼻赤,但还是比站在车厢后边强得多。
当年把交通道路习惯性叫马路,而不叫公路。因为当年汽车极少,修建的交通道路主要是为马拉的大车通行,所以叫马路。马路的路面不是现在这式的硬化路面,都是见水就松软的土质路面。一到冬天,中午的太阳把路面上的雪水晒化,晒化后变松软的土路又让过往的车辆碾压得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等太阳一落山,被碾压得坑坑洼洼的土路又冻得帮帮硬。车驶过这些冻得硬帮帮的坑坑洼洼时,都要前仰后撅东倒西歪。乘坐在行驶在这样坑坑洼洼路面上的公交班车,如同坐上了蹦迪车!小坑一小跳,大坑一大跳。每当车驶过这些大大小小的坑时,车上的乘客就会被颠得“当”的一下跳起来,特别是没抢到车前边位置的乘客,都会被撅起的车屁股掀起很高,高得时候高过了后车帮,吓得车后边的乘客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哎哟”的惊吓声。当车驶过一面是坑,一面是平面的路段时,就会小坑小倾斜,大坑大倾斜。而每当车向一边倾斜时,车上的乘客都会“呼啦”一下被车的倾斜甩向一侧,吓得车上的人情不自禁地大呼小叫。尤其是车大倾斜时,被甩到一侧的乘客造成的巨大冲击力把车帮挤压得“咯吱咯吱”作响,好似在向乘客们痛苦地发出再用力挤压,就撑不住了,就要断折了的危险警告。
另外,行驶在土质马路上的车辆,屁股后边都会被卷起浓浓的尘土。这浓浓的尘土像一个灰色的粗尾巴紧随着车一步不落地疯跑。每当车刹住停下来,这个又大又粗的灰尾巴立刻生扑到车上来,横扫车上每一位乘客。车前边的乘客因车后边乘客的遮挡,还少吃些土。而被挤在车后边的乘客就吃土吃大了。要是遇到久旱无雨的天气,路干得冒烟时,被委曲在车后的乘客让车后冲上来的尘土呛得连气都喘不来!每当车一刹住停下来时,他们都不得不赶快用手捂住嘴和鼻子,以免呛住呼吸道。
刚从南方省来的韦美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尘土飞扬的恶劣情景,因为南方省气候湿润,路上不怎么能扬起尘土,所以礼貌地把其他乘客让上车后,才带着孩子上车,自然也就没占上前边的好位置,只能站在车的后边位置。每当车前仰后撅东倒西歪时,占领车前边和侧面位置的乘客都可以把住车帮,保护住自己不被颠晃倒。而站在车后边的韦美娟一家,没有任何可把住的东西,只能蹲下身子来,把住后车帮,以防被扭桑巴舞的车甩出车外。这样好容易煎熬到下车时,韦美娟和孩子们完全变成了土人,脸上,身上,鼻子眼儿里,嘴里,浑身上下哪儿哪儿都是厚厚的尘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跟着憧憬着家乡美好未来的杨学山来到太行老家的杨学山家人受到的打击不只是这些,还有太行县艰苦的生活条件!
南方省权州县是个鱼米之乡,商品粮供给几乎百分之百的大米白面,而且,杨学山在权州县是县委委员,享受县级领导的待遇,吃住在县政府大院,一日三餐都由食堂按照每家每户预定的数量做好米饭,等吃饭的时候,每家每户到去食堂去拿就行。可来到北方的太行县,生活水平骤然下降。商品粮供给只有5%的细粮,95%的粗粮。这5%的细粮全是小麦粉,一粒大米也没有!95%的粗粮,不是玉米面就是红薯面,小米虽然被纳入粗粮范围,但我的记忆里,95%的粗粮里好像从来没有小米,只是放假回到老家西罗山村时,才能吃个水捞小米饭。平常,除了过年过节能吃上金贵的白面馒头外,几乎天天顿顿都是玉米面和红薯面,早上玉米稀粥加玉米面窝窝头或红薯面窝窝头,中午还是黄金塔和黑尖塔,晚上还不重样。有时为了改善生活,食堂大师傅给食堂就餐人员蒸发糕压饸烙。然而这发糕还是玉米面的,这饸烙还是红薯面的,只是变换了一下形式。就这玉米面发糕和红薯面饸烙算是当年的好饭了。
从小吃着大米白面长大的杨学山的爱人韦美娟,初来乍到生活条件这么艰苦的太行县,根本吃不惯这些粗粮,在天天顿顿不是玉米面就是红薯面的的轰击下,很快胃就开始造反起来,一咽进这些玉米粉的烹制品,特别是吃进红薯面的烹制品,这些玉米面和红薯面就跟孙悟空大闹铁扇公主那样,大闹韦美娟的肚子来,一股股酸水开始从胃里往口里反,反得韦美娟胃不断痉挛。后来,看见这些黄金塔和黑尖塔,就犯悚,经常三四天饿着肚子不敢饭饭,人也很快就瘦了下来,瘦得本来就大的两只眼睛,显得更大了。两只本来北方人看着抠抠的眼,更加向里抠抠了。两个脸颊又深深地往里凹,显得颧骨高高凸起,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
经常不吃饭,胃里没有食物,可每天胃里都要分泌胃酸,没多长时间,韦美娟就被烧成了十二指肠溃疡,痛得满地打滚,面容憔悴,头发蓬松凌乱,如同从地狱爬出来一般。痛得的最厉害的一次一连痛了好几天,韦美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痛得特别厉害的时候,用硬棍顶着痉挛的胃……
对跟着憧憬着家乡美好未来的杨学山来到太行老家的杨学山的家人不只遭受到太行县的上述艰苦的生活条件的打击,住房也遭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难。
在南方省权州县时,权州县政府给杨学山分配了宽敞明亮的住房,夫妻一个大房间,孩子们两间面积不算小的房间,还有一个保姆房间,还有一个大客厅,房前还一个宽宽的前廊,前廊连着院里的过廊,下雨时通过这些过廊到食堂打饭、到幼儿园接送孩子时,不管下多大雨,都淋不着。来到太行县后,连间普普通通的平房都没给,临时住在废弃的库房里。而且库房是东西朝向,为了防盗,窗户还建得很小,光线暗淡,空气流通也很差,使得库房里成年累月都阴森森的。另外,屋里还弥漫着货物发霉的气味。
地处太行北端的太行县是个受季风影响很大的地区,每年入冬后,寒流刮起,强劲无比,天寒地冻,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吹到到门上,“哐当”的一声,如同有人用力撞门似的,尤其是到了数九寒天,钻进库房的刺骨寒风把屋里的水都冻成了冰坨子。尽管身着棉衣棉裤待在库房里,仍寒颤不已,吸溜吸溜地往被窝里钻。因饮食不习惯太行县粮食供给的韦美娟因经常不敢吃大量供应的玉米面和红薯面,越来越消瘦,特别怕冷。每当屋里灌进寒冷的西北风,韦美娟都被冻得瑟瑟发抖浑身打颤。为了挡住外边的冷空气,韦美娟就用纸条和布条把窗户缝门缝塞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结果有一天夜里,在南方从来不烧煤火的韦美娟把取暖的火炉封死了,一氧化碳开始从墙角向屋中间弥漫。到了第二天上班了,前来提货的人左等右等,不见开票的韦美娟来上班。单位就派人来韦美娟住的库房叫她。见房门没上锁,就在屋外叫韦美娟。可喊了多声,没听见屋里有人应答。又开始敲门,敲了半天门,屋里还没人理。判断韦美娟一家人可能都煤气中毒了,赶紧把门踹开……
喜欢光之源泉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光之源泉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