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牧人的杖属灵书籍 > 第32讲 传道书(第1页)

第32讲 传道书(第1页)

各位,我们开始讲这个单元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我要读几句引述的话,但是我不说是出自于哪里,如果你同意那句话,就请立刻举手,好吗?不同意就不要举手。

请听第一句,“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有人同意吗?有六个人同意。下一个,“人比动物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人的生命也没有意义。”没有人同意这句话吗?接下来请听下一句,“满于现状好过贪得无厌。”这句话大家都同意。“劳碌的人不管吃多吃少,至少睡得香甜,但有钱人却担心得整夜失眠。”同意吗?你们都同意啊。“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不过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有道理吗,没有道理?再来,“我在一千个男子中,找到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在众女子中,却找不到一个。”没有人同意啊。好,再听下一句,“快跑的人未必能赢,勇敢的人未必得胜。”这句你们都同意哦。再来,“要在不同的地方,或是好几个地方投资,因为你不知道在这世上会遭遇什么恶运。”这个你们不确定吗?

每一句你们都应该同意才对,因为这些都是《圣经》的话,刚刚那些都是《传道书》中的话,都是直接引述《圣经》。可是你们有半数都不同意。

我刚刚那样做,为的是要证明断章取义是很危险的。你可以断章取义地引用《圣经》来证明各种论点,我相信你们都听过这句话,“断章取义的话毫无意义。”

《圣经》里这卷《传道书》,真是一卷很奇怪的书,问题不是出在它的意思难懂,而是在于你同不同意。其中有些话很直接,很容易懂,简单到不太像是上帝说的话,反而比较像是幸运饼内的小纸条,讲一些平凡的格言,听起来其实好像跟丁尼生的诗句也差不多。

去年是丁尼生逝世百年纪念,我随便读几句他的诗句来给你们听,“爱过又失恋,强过未曾爱过。男人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女人的好坏则有如天堂和地狱之别。王死权倾,知识来了又去,智慧长存。智者择善固执,义无反顾。”

丁尼生的诗听起来好像跟《传道书》也差不多,不是吗?事实上,《传道书》读起来很像现代人的论调,有很多“论”或“主义”,我常会提防冠上“论”或“主义”的东西,只要看到“论”或“主义”我就会有戒心。只有两种论是我认同的,那就是浸礼论和布道论。除了这两个,其他的我都有戒心,那些会让人走火入魔。

我在《传道书》中看到的论点有宿命论——该来的躲不掉;存在主义——活在当下,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呢;男性沙文主义,刚刚读了一两句,显然是男性沙文主义;享乐主义——活着就是要享乐,不妨吃喝快乐吧;愤世主义,传道书中有很多愤世主义,听起来很像是现代人的论调,今天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世代,很难相信世上有好人存在,总觉得别人行善的背后动机不正,别有用心。我们是一群愤世嫉俗的人,而且整体看来有一种悲观主义,对人生感到悲观。

读《传道书》其实会觉得挺丧气,因为作者本身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尾声,但他对人生感到绝望、幻灭,我说作者的人生已经走到尾声,是因为我们很容易从书的内容看出作者的年纪。

我们刚研读过《雅歌》,所罗门写那卷书的时候几岁你们知道吗?他颂赞那段爱情故事的时候年纪还很轻。但是你读《箴言》的时候看到他说:我儿啊,你要提防女人。你想他当时几岁呢?这个时候他已经迈入中年了,想阻止儿子重蹈他的覆辙。我听过有个女孩问她说母亲说:你年轻的时候到底有多叛逆,现在才这么担心我?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所罗门告诫儿子要提防女人的时候,他已经是中年人。但是他在《传道书》则说:你当纪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他写《传道书》的时候几岁了?他的人生已经走到尾声了,他说他已经快要回到永远的家。

他回顾这一生感到失望,心中有许多懊悔,他觉得他这辈子有很多遗憾。《传道书》中的领悟是他观察人生的结果,他在书中一直说“我看”、“我看”、“我看”,他观察人生、观察人得出书上的一些结论,这不表示上帝的人生观跟所罗门一样,这一点很重要,所以你不能够把《传道书》的每一句话,都当成是上帝说的。

但我们要晓得上帝为什么把这卷书放进《圣经》,所罗门在这里给自己一个希伯来头衔叫做qohelet,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可以翻译作传道者、哲学家或是教师,我觉得最接近的翻译应该是讲员,因为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下议院中主持辩论的人,这个老人好像在主持一场辩论。但这场辩论是在他脑中进行,他给正反两方平等的机会来发表意见,他先听脑中反方的意见,再听正方的意见,至于辩论的主题则是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他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到底活得有没有价值,他不断去听正反两方的意见不断进行辩论,希望能够做出决定是哪一方赢。到了老年的时候才在辩论这件事,实在很可悲,因为人生只能活一次而已。人只有一辈子,昨天已经过去,一切不能重来,毕竟人生只能活一次,到老了才觉得错过了今生,实在可悲。

难怪很多男人有中年危机,很多男人在四十几岁的时候,达到年轻时所定的目标,这个时候站在顶端观看却看不到什么,过去那么辛苦到底为了什么,因此很多的中年男子到了这个时候想要重新来过,把房车换成跑车,把黄脸婆换成辣妹,做一些疯狂的举动,因为觉得错过了人生想重新来过,再婚个两三次,想重新抓住人生,想在生命结束之前好好过这一生,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地普遍。

各位,所罗门就这样一直在脑中不停地自我辩论,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值得活吗?我们应该怎样善用人生?我想这大概是所有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我们都只有一个人生,只能够活一次,但很多人想都不想这个问题,只是吃饭、还有工作,过一天算一天,像这样虚度人生实在是可悲。勉强过一天算一天,很多人就像这样,只关心怎样活下去,问题是如果人生不值得活,为什么要活下去呢?

我们先来看反方的论点,我有没有虚度人生,这一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他一开始就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可惜英文翻译得并不好,把虚空译作vanity,因为这个字今天已经变成虚荣的意思,大多数的汽车在遮阳板上都装有化妆镜,你应该注意到放在哪一边吧,这是为了要满足虚荣的镜子。今天vanity这个字的意思已经变成了骄傲、虚荣,但它原本的意思是空虚,是指去做一件徒劳无功的事、白做了。我想最接近这个意思的英文字应该是pointless(没有意义),这个人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却大叹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凡事都没有意义。

各位,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结论,另外一个现代译本译作没有用、没有用、完全没有用。所罗门曾经处在上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都能随心所欲,他原本是王,所以他有权利随心所欲;他也非常有钱,金银财宝无数,只要是钱买得到的东西他都买得起;另外他也很有名气。这些是大多数人想要的东西,财富、权利和名气,藉此找到人生的意义,让人生活得有价值。所罗门名利双收,声名远播,连示巴女王都大老远前来朝见,想看看所罗门王的样子,看了之后也觉得名不虚传。

所罗门说:我什么都试过了。他列出一堆他有兴趣的事,各样的事都有,他首先尝试科学,他非常用心地钻研农业畜牧,研究如何培育牛群,他下了工夫去研究,也培育出上等的牛种,但这无法满足他,虽然他对这件事有兴趣,却无法感到满足。

接下来他钻研艺术,尝试了两种艺术,先是音乐,当然他从父亲那里遗传了对音乐的热爱,他下工夫钻研音乐和乐器,宫中有管弦乐团演奏,但是他仍然感到不满足。

接下来他对建筑产生兴趣,打造出伟大的建筑物,因此很有成就感,建筑物的寿命比人长,所以玩建筑很有成就感,只是难免会出错。

接下来他改成收集名画,他盖画廊,到各处去收集名画,花很多钱把这些名画据为己有,在画廊中走来走去,这些名画都是我的,但不久他又失去兴趣。

接下来他尝试娱乐,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所以他找喜剧演员来宫中表演,剧团就定期进宫为他表演喜剧,他常常看得捧腹大笑,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大笑一场,各位有没有听过这句话?所罗门试过了,虽然好玩,但不久仍然失去兴趣。

接下来他投入商业投资,在商场上积聚了大笔财富,货品买卖他相当擅长,他发现他可以赚很多钱,多到用不完,但他还是觉得不满足。

所以接下来他尝试享乐,最常见的乐趣就是美食、美酒和美女,所罗门在这三方面都是个中好手,但是他内心仍然感到空虚,

最后他去钻研哲学,买了一大堆书,想要从书上搜寻智慧,他从埃及买来了大量的书,埃及有很多智慧书,他买了各种智慧书籍,放满了整个图书馆,他研究书上所有的智慧,研究所有杰出的着作,但最后他说:着书多,没有穷尽,人读不完所有的书。

这些事都不能够满足他,虽然带给他刺激,却不能带给他满足。要知道,做上面这些事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把那些事当成人生最主要的目的就会失望,那些事不能带给人生意义,现代人都需要听听这些话,不是吗?他说:我什么都试过了,全都没有意义。如果你已经找到人生的意义,就可以享受这些事,但是如果你想从这些事找到人生的意义,你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你会变老,年纪大了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享受这些事,也可能对那些事失去兴趣。

这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世代,一天到晚想尝试新的东西,书店中最多的书就是食谱,很多人一天到晚想尝试美食来刺激我们的味蕾,今天晚上吃泰国菜,明天晚上吃中国菜,后天晚上吃印度菜,好像家里的菜做得不够好吃,一定要用尝试新东西的刺激来满足我们,非得尝遍世界各地的美食才行,实在是很悲哀。

很多人想用这些方法找到人生的意义,其实只要你找到人生的意义以后,就能够享受这些事,但是如果把这些事摆在第一位的话,就会感到苦恼和沮丧,你会因为这些事无法满足你而感到苦恼。

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所罗门他为什么不明白人生真正的意义,所罗门的眼光十分狭隘,他观察得太多,却明白得太少,他的眼光只局限在整幅画的一小部分而已,目光狭小,所见甚少。所罗门的眼光狭隘受限于两方面:第一,他所见到的全是日光之下的事,他总是说:我看日光之下……。如果你的眼光都只局限在日光之下,那么你就永远无法明白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我最近和师母在太阳海岸遇到了最悲哀的一群人,这些人到西班牙去度假了两周,就决定要退休去住在那里的艳阳之下,你在那里也只能晒太阳而已,难怪黄金国度幻灭,因为那样的生活不真实。我们看到的这群人,他们买下了别墅却脱不了手,又没有钱回来,一辈子就这样困在艳阳下。

人的眼光不能放在日光之下,一定要放得更高才行,如果你只看到日光之下,就看不见人生的意义。

所罗门的观察还有第二个限制,就是他只看今生,他完全没提到来生。如果你的眼光只看今生今世,那么就永远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明白人生为什么值得活,你需要从上帝的眼光来看,要跳脱时空的限制,因为如果受限于时空,人生观就会非常狭隘;如果你能够从天上的角度来看人生的话,从来生的角度来看今生的话,就能够渐渐明白人生的意义,了解吗?

由于他眼光狭隘,所以带出许多负面的想法,因为我们住在科学世代,我们对事情的观察都受到科学的影响,但是科学只能够观察今生在地球上的事,科学时代跟所罗门一样眼光都非常狭隘,可惜我们都在科学时代长大,所以也都深受其苦,我们的眼光无法超越。你需要跳脱框框,从外往里看才看得清楚,上帝是在框框之外,所以祂能看得清楚。

很有意思的是,所罗门在《传道书》中,每次谈到上帝就变得正面而且乐观,每当他受限于人的观察,不从上帝的角度来看,只看日光之下还有今生的事,他就会越来越沮丧,但是当他想到上帝,思想就正面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人生。

《传道书》中有两章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事情,这个时候生命就对焦了。第一处在第三章,这一章大家最常听到、也最常引用,做每件事都有适当的时机。梅尔文布莱格最新的小说拍成电视影集,书名叫作《跳舞有时》就是取自《传道书》,有很多人都喜欢引用《传道书》第三章来为小说或是电影取名,这一章很受欢迎,大多数人引述传道书的时候都是引述这句话,其实第三章整段都很重要,可惜大家没有完整引用。这是诗的形式,有节奏,是讲时机的一首诗,但是重点是诗结束后,又回到了散文体,说这些时机都是上帝设立的,就像《诗篇》作者说,我们的年日都在上帝手中。

如果你确信人生掌握在上帝手中,相信祂知道你什么时候应该跳舞,什么时候应该哭泣,相信临到你身上的事都不是偶然,而是上帝的计划,相信祂要在你的生命中编织一幅画,相信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因为这等于是害了你,如果我们的感觉一成不变,其实等于没有感觉,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毕竟情绪有低潮才会有高潮,如果感觉一成不变就等于没有感觉。感谢主,我们有感觉,有的时候我们想跳舞,有的时候又不想跳舞,有的时候该接吻,有的时候该停下来。

各位,我写了一首歌,我们来唱唱看,好吗?我用的曲子大家都很熟悉,应该都会唱。歌词是在讲时机,以《传道书》三章做为开始和结束,讲到上帝决定我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最适合,实在很棒。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掌握在上帝手中,所以事情发生的时机都是最合适的,这并不是宿命论,宿命论相信命运已经注定,没有人能够改变,但是上帝会自由选择要让什么样的事临到你,祂会适时调整我们的人生来成全祂的旨意。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好吗?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