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杨锦麟最近视频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序 稀世老鸟杨锦麟(1)

刘长乐

《山海经》说:“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闽在海中是传说,西北有山是事实。福建境内山岭耸峙,河谷错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被大山占去,人被挤到了海边上。辽阔无垠的大海就这样成了闽人的土地,闽人的故乡。

长期与变幻多端的海洋打交道,使闽人身上具有一种双脚离开陆地的不安定感,一种明知凶险却冒死而为的勇猛,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一种比其他人更能吃苦耐劳的原动力。

作为闽人的杨锦麟,就是在这种地理文化环境下长大成人。

三十五年前的一个夏夜,福建西南部大山深处,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拖着超过自己体重好几倍的竹子,蹒跚而行。天越来越黑,别人早把竹子扛出山了,只剩下劲小力薄的他,在恐惧、绝望和野兽的低吟声中独自穿行。忽然,前方出现了专门回来接他的知青大哥。大哥扛起楠竹,引着他走出大山。少年心里的感动刻骨铭心,以至于必须用整整一生去回味。

这个少年就是杨锦麟,一个尚未成人的下乡知识青年。

当我听杨锦麟讲起这个故事时,一阵眼窝发烫。我们这代人,刚懂事时“饿”了一家伙,中小学时“乱”了一家伙,尚未成人“下”了一家伙。时机与时运似乎总在与我们作对。杨锦麟这个出身不好的“黑五类”,在八年知青岁月中,带着赎罪的虔诚,干农活直累到尿血,落下腰肌劳损,终身无法痊愈。他希望因此能“脱胎换骨”,但等待他的只有苦难和挫败。

偶然的机会,杨锦麟当上了小学代课老师,但没当多久,就被揭发出“黑五类”身份,立即被驱逐。有一次,知青点分到一个中专名额,杨锦麟得知自己的名字被公社知青办刷了下来,连夜赶了八十里路,想当面向县招生办“申诉”。结果还是被“调包”了,理由是对方根红苗正……

十年炼狱,杨锦麟明白了三个道理:

一、珍惜机会。如果一个人用数年血汗、星夜急走八十里山路的哀求,尚不能争取到上中专的机会,他一定知道“机会”二字意味着什么。

二、勤劳肯干。无论是农民还是渔民,手停意味着口停。冒死出海,才能让自己活得好,活得踏实。

三、自信人生。喜欢你的人不再喜欢你,但是你自己要喜欢自己,对你有信心的人不再有信心,但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把自己当成一个皮球,别人越骂你,你的气越足,蹦得越高。

恢复高考的机会被他死死抓住了。1978年闷热的夏天,杨锦麟发奋复习了二十天,用他话说“扇扇子只会浪费时间”,最后连裤裆都捂烂了,真是苦不堪言。考试结束,他竟然没忘了像“白卷英雄”张铁生那样,给自己报考的厦门大学的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的最后是四个字:我要读书!

然而,他交的不是白卷。杨锦麟被厦大录取。

杨锦麟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当上副教授,又娶妻生女,日子过得安稳而优裕。可是,别忘了,福建先民闯荡大海、异地谋生的血脉从来没有离开他的身体和心灵,一个男人的野心在这个时候也在发芽。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五岁的杨锦麟挈妇将雏,跨过罗湖桥,来到香港。

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一切归零,重新回到社会底层,过起打工族的日子。做生意、炒股票、合伙办厂……失败了很多次后,他终于承认,人的才能是有限的,老杨还得吃卖文为生这碗饭。他先后在香港《信报》、《明报》、《快报》、《亚洲周刊》、台湾的《中国时报》、《中时周刊》以及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等华文报纸杂志开设专栏。“有半年时间,一家三口吃喝拉撒靠的只有我这一只笔。”有段时间,杨锦麟一连搬家四次,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省房租。

这种“技术含量”颇高的卖文生涯虽然无奈而苦涩,但也逼得杨锦麟把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潜力开发出来,他以从未有过的勤奋不停地写作、思考。这是一种精神斗争,智力斗争。他认为,香港提供的资讯空间可遇不可求,为人们提供了观察、打量两岸三地的最佳视点、最佳维度和最佳方位。

杨锦麟的勤奋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一则真实的笑话是:一天晚上,老杨入住内地一家高级酒店,不知是喝多了还是别的原因,稀里糊涂把卫生间的门锁死了。第二天早起,想方便一下,发现进不了门,急忙呼叫服务生。趁着服务生取钥匙的档儿,老杨打开电脑写文章,以此分散内急的注意力。等钥匙取来时,他已写了一千字。方便之后,老杨仰天长“笑”:我这一泡尿值一千块钱呀,哈哈哈!

认识杨锦麟是在电视屏幕上。那是邓小平先生去世当天,杨锦麟到香港中天电视做嘉宾。他面对镜头的沉着老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也应邀来凤凰客串过《时事开讲》等节目,我们成了朋友。

2003年,凤凰计划开办一档全新的读报节目,每天把海内外华文纸质媒体讯息精华以“评说”的方式介绍给观众,满足生活节奏快、没时间读报纸的电视观众对于报纸资讯全方位、多视角的信息需求。我为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有报天天读》。“天天读”带点“文革”色彩,“毛主席语录天天读”是我们这代人共有的名词记忆。

我以为,节目关键是“读报人”的水准。他应该有丰富的平面媒体经验,必须对两岸三地问题做过深入研究,要有出色的新闻解读能力和一流口才,还得懂电视、能上镜、长着一张“TV face”。我想到了杨锦麟。

。。

序 稀世老鸟杨锦麟(2)

用杨锦麟自己的话说,他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长相平凡、年过半百的对象,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没有机会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保安门卫,也未必有机会,更遑论被毫不犹豫地推到前台。但是,我相信他、佩服他,我认为他一定能行!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