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不觉已到正午,关于瘟疫的回顾暂时告一段落,张三迁平息情绪,恢复了往常的文雅自如,他好整以暇地翻着书,有一搭没一搭跟石明亮扯些闲话,却一直没提起老辜。石明亮倒不耐烦起来。他回到猫城有三天了,寻访苏碧宇的事尚无进展,关于辛老头出走的种种疑问,也来不及向辛念香询问,还有那个来自草寨的小女孩阿圆,石明亮心想:得抽空去趟草寨看看,至少那地方的人还敢养猫,跟猫城的人不太一样。
石明亮忍不住看一眼手表,他想与其在这里耗费时间,还不如告辞出门,至于那位德高望重的老辜医生,见与不见,对他来说并不重要,无非是满足一点好奇心。他刚欲起身,张三迁觉察他的意思,不等他开口,便抢先说:“石兄稍安勿躁,老辜昨天连夜从医院赶着回来,特意交代了今天一定要见见石兄!”他又歉意地解释道:“不是老辜有意怠慢,实在是因为他老人家常年失眠,夜里睡不着觉,只有白天能有几个钟点勉强合眼休息,这两年状况越发不好,要不然老辜是断断不愿去住院治疗的。我陪石兄再略等等。”石明亮听他说得恳切,只得又坐了下来。
张三迁走到书房外吩咐几句,不一会儿,精致的食物流水似的端上来。张三迁面有得色,一边为石明亮布菜,一边絮絮地介绍各道菜肴的来历,又劝他多吃。石明亮微笑着,他无心在饮食上,如果不得不在虎斑客栈耗时间等老辜起来,他倒宁愿再聊聊过去的那场瘟疫。石明亮重启话头,问道:“那场瘟疫死了许多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没有人深究过?”
张三迁一怔,放下手中的筷子,说:“猫疫猫疫,自然就是猫得了瘟疫,再传给人的,这有什么好深究的?”
石明亮摇头表示不同意张三迁的说法。“我因为在野外工作的需要,也学过一些关于动物疾病的常识。”石明亮冷静地分析道,“自然界确实存在不少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但传染途径都非常明确,无非三种情况,要么是吃了受污染的肉,要么直接接触染病的动物,最凶险的是经由空气传播。很明显,当年那些猫并不是因为流感死亡的,当地也没有吃猫肉的习俗,所以不存在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这两种可能。”
张三迁笑道:“那么就是剩下的那种可能,被传染的人都接触了死猫。”
石明亮也笑了笑,说:“没有这个可能。猫狗的瘟病根本就不属于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就算接触了死猫也不会有事。何况,成年的猫即便是染上瘟病,耐受力也比较强,不应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暴毙。”
张三迁耸耸肩,说:“没想到石兄对瘟疫的病理颇有研究。不过,这些并不重要,不管什么原因引起了当年的那场瘟疫,重要的是,人们总算及时终止了它,猫城不至于元气大伤,如今这里可比三十年前繁华富有多了。”
“我倒不这样认为。”石明亮收起笑容,正色道,“猫城的人至今还生活在瘟疫的阴影里,他们不敢养猫,任由鼠患成灾,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当年那场灾难的真正起因。”
张三迁沉吟着,忽然拍了拍额头,说:“我想起来了,那时候是有人做了调查和记录的。”他走到书架旁翻检着,找了半天却一无所获。他又背着手踱步想了想,叫了三四个人进来帮忙,费老大功夫挪开书架,露出放在后面的十来只樟木箱子,靠墙叠得高高的,箱子有点年头了,红漆脱落,每一只上都贴着发黄的封条,标明里面装的都是记述本省各地情况的方志史书。张三迁指挥众人把樟木箱一只一只搬下来,从最底下贴着“猫城志”封条的箱子里找出一册书来。张三迁随手抖抖书页,把书递给石明亮,讪笑道:“这套《猫城志》是瘟疫后重修的,这一本里面有记癸亥年的事,也就是瘟疫发生那一年。时间太久了,已经没有人关心那年发生过什么,就算是在瘟疫中死过人的家庭,如今也不大提起那些事。”
石明亮接过书,笑笑说:“不错,我来了这几天,看这里的人光知道尊敬老辜,却很少有人说得出是为了什么,看来猫城的人确实不大愿意记住过去的事情。”
张三迁笑道:“比起当年人们对老辜的感恩戴德,如今这些口头上的敬意真不算什么,要不然,我们也不必大动干戈,费时费力地办寿宴——倒不是要刻意重提旧事,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辜的草药可不止救了一两个人呐。”
石明亮没有接话,他看看手中这本《猫城志》,也不知道在箱子里放了多久,页与页黏在一起,轻易翻不开来,带着一种特殊的灰尘、樟木和纸张霉烂混合的味道。张三迁提醒道:“在‘大事记’里。”石明亮翻到那里,只见上面记着自南宋起猫城历年发生的大事纪要,他略过前面几百年的历史,快速找到瘟疫发生的那一年,有几段半文半白的记录,可能猫城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么惨烈的灾祸,石明亮看其他年份都记得较为简略,唯独癸亥这一年特别详细:
癸亥年惊蛰,一老妪过南城医院宿舍,偶见死猫九只,此即为猫疫之始。当日疫病爆发,初五日,南城家猫野猫尽数死亡,又五日,疫病传染及人,死近百人,多为南城青壮年。此后疫病失控,死亡人数成倍增加,至三十日后瘟疫得以终止,猫城计有上千人因疫病而殁,另有举家离城迁居而避难者,不可胜数。
这一段记录跟张三迁说的差不多,石明亮想这些时间、数字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他接着往下看:
城中有传瘟疫乃从医院流出,院方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传言汹汹,不可遏制。疫病爆发第十五日,痛失亲人之百姓冲击医院,造成院方数人伤亡,幸有医师辜淼挺身制止。翌日为春分,辜淼不畏恶疾,为全城百姓义诊,又据家传秘方炮制药粉,灵验无比,疫病遂止。辜淼又召集全城勇士捕杀野猫,以断瘟疫之根。有孔一刀者以柳叶尖刀斩杀野猫无数,时人誉之为猫城第一刀客。
石明亮心中不少疑团逐一解开,他想难怪自己完全没听说过老辜这号人物,春分那日他已经随辛老头离开猫城,老辜成就大名是那日之后的事。义诊、售药、杀猫、平定瘟疫、名利双收,这一连串牵涉广泛的事发生下来,倒像一场战役打完,猫城也跟着大变样,旧的家族彻底败落,起来另一批新贵,老辜是其中最大的获益者。
然而这两段文字也没有提到瘟疫的起因,石明亮抬头看张三迁,张三迁示意他再翻一页,原来这年还没有记完。石明亮掀过书页,见癸亥这一年的最后,执笔者用不露山水的春秋笔法多记了一句:
最初所见之死猫九只,为医院院长郑济安所养。
看到“郑济安”这个名字,石明亮十分诧异,猛地站起来,沉声说:“不可能是郑济安!”
张三迁重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知道那时候郑济安在猫城很有声望,所以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是他,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引起瘟疫的,的的确确就是猫城医院的院长郑济安。”他拿起《猫城志》,指着那几段文字说:“癸亥年的记录,是上官嘉言老师写的,他在落笔前,带着一组调查人员走访了医院和城里的各个街道,关于瘟疫传染的部分,也得到了医院化验师的证言,这短短几百个字,可以说字字有据,绝无错漏。”
石明亮不语,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他本来就比常人高大,此时神情严肃,更显悍狠。张三迁不由得后退一步,问道:“你认识郑济安?”
石明亮摇摇头,说:“我不认识他,不过小时候见过他一次。”
事实上,在亲眼见到郑济安之前,石明亮就听九号墙门一带的老人提起过他,尤其是同住一个墙门的凤仙奶奶,经常念叨他的好。凤仙奶奶是老派人,习惯称呼医生为“先生”,说起来就是“郑先生怎样怎样”。凤仙奶奶上了年纪,又小又干,脸上皱纹如沟渠般纵横交错,从记事起,石明亮就知道她身体不好,平时没讲几句话就咳嗽气喘。但知道底细的老邻居说她年轻时也曾经很健美壮硕,红扑扑的脸蛋,夏天穿月白竹布衫子,露出雪白粉嫩的一双手腕,很有姿色。可惜给大户人家的少爷做了妾,正房大太太厉害,拿她当丫头使唤,洗衣服、挑水不在话下,因为大太太爱吃板栗鸡,大冬天的让她在冷风里剥板栗,受了寒不给她治,只让人灌凉水,说是可以降降火气,结果转成肺病,幸亏年轻体壮挨了过去,却从此落下病根,体格大不如前。后来实行新的婚姻法,不作兴三妻四妾了,大太太就把她赶了出来。凤仙奶奶一个人苦哈哈地过了后半辈子,七十多岁还自己拄拐杖去市集买菜,有一回胸闷气短,昏倒在街上,没有人敢扶她,幸亏碰到郑济安,他赶紧背起她送到医院里,还算及时,再迟一点就难讲了。凤仙奶奶说郑先生不但医好了她,还看她可怜帮她付了医药费,事后又叫夫人送了两大包百合干给她,教她熬百合粥食补,慢慢调养身体。石明亮记得每年夏天,她摇着蒲扇在院子里乘凉,常说起这回事:“我这条命是郑先生救的!郑先生就是老底子说的侠客,哪怕是像我这样的又穷又苦的孤老婆子,他也肯帮,又没有好处的,我能拿什么去谢他呢——北城一带很多老头子老太婆都受过他的好。”
讲到郑济安的热心助人,北城一带的大部分人都是赞同的,一些看他长大的老人家说他从小就心肠好,还补充道:“郑济安小时候跑步很快的,短跑得过第一名,破了省城的纪录,所以你们看他今年也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身体很好,年轻的小伙子扳手腕还不一定是他的对手呢。”
当然也有人对郑济安颇有微词,在石明亮看来,他们的不满都集中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比如他们说郑济安堂堂一个大男人,竟然喜欢养猫,一养就养九只,还都有名堂,叫波斯猫,宝贝得不得了,亲自给它们喂食除虫,都是些娘们干的事。还有人骂郑济安不修边幅,经常不洗脸就去上班,年纪并没有很老,头发倒有一多半白了,从来不梳理,乱得像一堆枯草,身上的白大褂穿成了灰大褂,下摆烂了好多洞,他也不管——总之,嫌他看起来没有医院院长的派头,过分一点的人说:“跟叫花子一样!这样的院长走出去丢我们猫城的脸。”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