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虽然欧洲的老财团控制的国家,很麻烦,不招人喜欢,但是至少和他们是已经相处了很久,知道对面玩法和出牌套路的。牌桌倒了,规则发生变化,重新洗牌,甚至对手也有所变化,那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
特别是在米国重返欧陆的大背景下,后面的重建有相当概率会让他们更加倒向米国。
“cortana,再次核算参数。”
企业现在非常紧张,如果是血肉之躯,现在应该是肾上腺素加速分泌,汗流浃背,肌肉高度紧绷的状态了。为此,她还专门命令cortana来执行她最讨厌的简单的数据计算任务,并且还反复以不同的坐标系数据进行计算和比对,确保正确。
Cortana对此颇有怨言,因为从纯理性的角度看来,弹道导弹的数据计算,就算是科技跃升之前的共和国计算机技术也能基本做到了。同时末端弹道导弹的机动变轨其实也相当有限了,因此才需要大量的假弹头等作为迷惑手段。既然如此,根本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就像用天河一号去做四则运算一样,颇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但是企业在这种时候,非常紧张,身为人的立场让她务求谨慎,不完全信任战机的机载系统,既然有更强大的人工智能,那非要确保万无一失,而且让她再算一遍也不费什么事。
虽然很厌烦这种任务,但是既然是企业提出,她还是无条件地执行了。当然,抱怨的话少不了就是了。
最后一次数据核算,基于战机和附近侦察卫星的实施捕获数据进行了微微修正,和上次的计算依然完美重合。
同时,阔剑机群的火控系统里,则再次更新了数据,刷新后的目标定位依然牢牢锁定各自的分配目标。
企业的心神已经完全集中到了遥远的轨道上的机群,连座驾地狱猫的操控都一时间忘记了。不过二战电风扇相对于现代战机更好的静态稳定能力,让它依然保持着平稳。
没有再犹豫,电磁炮弹体上膛,火控保险解锁,发射授权通过,在她熟练的精确操控下,拦截集群同时进行了第一个波次的发射,24道一闪而逝的高亮弹道在大气边缘闪过,以极高的速度划过了遥远的距离,笔直地冲向了各自的目标。
此时,第一波次的弹道导弹群,也刚刚越过高点,正在逐渐进入俯冲姿态进行加速。
地面上,欧洲各国的拦截系统也正在紧急启动。不过最快的倒还不是德国和意呆利,当然更不是GDI系统驻欧洲防空司令部的轨道防御能力——说实话,面对共和国的轨道优势,他们倒还真没开发出什么强大的新武器,无非就是用新技术对老式的拦截系统进行了改进罢了,面对舰队群和武装卫星群,打不打得到,数量够不够,和能不能打穿厚重的装甲板,确实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反应速度最快的,竟然是现在正面对复杂国内局势的毛子。不过想想也不难理解,除了共和国,这些年好像也就他们真的面对虫群的轨道防御,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拦截实战。在非洲出现变故的早期,其部署在东欧的“新沃罗涅日VP”预警雷达就捕捉到了信息,由金刚石--安泰公司开发的“努多利”反导拦截系统迅速进入了警戒状态,毕竟挨打的目标里有不止一个其国内目标。
不过,所有国家都还是在等待共和国的表现,这是共和国很早之前就通过UNSC做出的世界承诺——即如果人类国家面对大规模的、可能导致文明危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略打击,那么共和国将承担人类的安全责任,无偿进行大规模的拦截。
承诺有效的对象是人类全体国家,包括北美那个不是那么招人喜欢,有时候喜欢惹一点小小麻烦的那位,一视同仁。
虽然米国方面碍于面子很不爽,但是共和国外交系统直接表态“如果贵国不愿意接受,也可以拒绝,这是自由国度的自由”,然后他们还是闭嘴了。
短暂的等待之后,拦截机群的电磁拦截弹,带着恐怖的动能,跨越遥远的距离,非常准确地一一命中了目标,并且余威不减地直接穿透了弹体,以强大的动能和高速度,迅速脱离了地球轨道的束缚,向着遥远的星际空间消失了。
整个大气上界,立刻暴发出了一连串的小规模爆炸。被摧毁的弹体内部,虫群的生物科技构装体,遭到了严重破坏,高烈度的生物质燃料随后发生爆炸,将弹体炸的粉碎。没有爆炸的也被彻底撕裂,彻底偏离了轨道,向着大气层坠落下去。
作为弹头的部分,现阶段并不清楚是不是核弹。如果是核弹,那么后续落地之后的处理恐怕要麻烦一些。不过只要虫群没有提前设置好定时引爆,那么一般的物理撞击并不能引发核爆。
尤其是氢弹,起爆甚至是需要一颗小型原子弹作为高温高压条件的来源的,不是什么一般的炸药就能提供足够引发聚变反应的能量的。
眼看着第一轮拦截成功,全世界都微微松了一口气,看起来似乎还算轻松。很快,第二轮拦截弹也迅速到位,再次引发了一轮小规模爆炸。
只有企业自己,现在全神贯注,生怕自己控制的战机,飞行姿态“抖一下”,导致弹道出现偏移。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下,起始点偏一点点,最后偏出数百米都是很简单的。
察觉到情况不对,对方的弹道导弹群立刻做出了一些姿态修正,试图进行规避作业,但是这种相对固定的弹道导弹机体,再怎么变幅度都是有限的,敌不过十分暴力的数据运算。
特别是在拦截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火力密度都非常强大的情况下。
比起要从地面上起飞的动能拦截弹,直接在大气层外稳定高频率发射的拦截弹,显然要强大的多。首先就不会受到从低层大气一路向高层大气突破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自然因素的影响,越向星际空间,大气越稀薄,环境条件就越趋向于单一化稳定化。
不过,在一千两百公里左右的高度上,分别射向欧洲大陆各处的弹群,必然不会是紧挨在一起的,要知道国际空间站也就四百公里左右的高度。从偏东方向过来的企业拦截机群,能直接面对的是对方射向东南欧、南欧和东欧地区的导弹群,而向着伊比利亚、英伦三岛这样的西欧地区的弹群,就相对较远。
此时,它们已经速度已经逐渐加快,开始逐渐再入大气层了。
PS:身体出状况了,估计要抽空看看老中医了,睡眠长期不行,又经常熬夜加班,属实顶不住了,今晚就这一章了,一会儿另一本书还有两章要写。。。
第302章高空核爆和疯狂的虫族
蔚蓝的大气边缘,大群弹体正在以极高的速度再入大气,如同一群死亡彗星,拖着长长的慧尾在重力加速下狂暴俯冲。
而在进入再入段之后,弹头载具打开,大量的分导式弹头被释放,一时间,大气上界,开始闪烁一大群光点目标。
今天西欧地区的天气很不错,万里无云的晴天,但是也因此,那闪闪的光点更是让人看得绝望。在地面上的肉眼看来,是看不到太明显的弹道的,各种洲际导弹再入大气的轨迹图片都是通过摄影器材拍摄的,人本身其实只能看到大群闪闪的光芒。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