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修功积德 > 第29部分(第1页)

第29部分(第1页)

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这是从“理”上来观察;“事”上确实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但都是我们的‘同胞’。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才晓得真正是‘皆吾同胞,皆吾一体’。佛说“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所以佛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这样建立的。哪一个不应该礼敬,不应该爱护呢?人人都应该敬爱,事事物物我们都应该要敬爱。

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从前读书明理的人“敬圣敬贤”,跟我们现代工商社会贪、瞋、痴、慢不断增长的人“敬圣敬贤”,在思想、心态上不一样。从前人敬圣敬贤,是因为圣贤是我们的模范,取“见贤思齐”的意思;现代人敬佛、敬菩萨、敬鬼神,是希望佛菩萨、鬼神多让他赚一点钱,其目的在此。‘通圣贤之志’,圣贤之志就是为众生造福。哪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安和乐利?中国人常讲的五福——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福,希望自己长寿、富贵、健康、幸福,这是世间人的希望。但是这些都是善因善果;希望得好的果报,但是忘了好的果报是要好因缘才结得的。若不修好因,不结善缘;希求好的果报,是决定不能得到的。圣贤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以圣人之志就是群众之心。只是圣人有智慧,群众迷惑颠倒,所以圣人教导大众修善积德,才能使人人皆得到好的果报。

修善积德从‘爱敬’开始。先学爱人、敬人,爱物、敬物,爱事、敬事,对于人、物、事要真正‘爱敬’。所以十大愿王里的菩萨修行原则,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我们读《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就是教“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要从这里下手。

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圣贤、佛菩萨只有一个想法、一个心愿,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各得其所’。聪明杰出的人,诱导他成佛作祖;没有这个大志,他希望得到什么,都祝福他、帮助他能够如愿,这是圣贤之志。所以要心存爱敬。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

‘成’,是成就。别人有好事,我们要帮他成就,这也是性德。

‘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这是举一个比喻。‘玉’是石头里面最精最美的,加以琢磨就变成玉器;‘圭璋’,是古时候的信物。在古代——尤其是上古,玉做成“璧”,璧是圆形的,中间有个孔;“圭”是手上拿的。当时的用途,就像我们现在记事用的记事本子,是作备忘之用。“圭”大,“璋”比较小。这些玉器在故宫里可以看到,有商周的、秦汉的,历史的价值都非常高。

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

我们今天所讲的“培育人才”。看到这个人心地很善良、很忠厚,或者志向纯正可取;‘资’,是资助,我们应当要帮助他、成全他。‘皆须诱掖而成就之’,就是要诱导他、要成就他、教养他、培训他。《华严经五十三参》是很好的榜样,你看善财童子自己以学生身分去参访善知识,他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的长者。纵然年岁很轻,他的道德、学问是我们所尊敬的,我们应当跟他学习。他见到善知识先是礼敬,善知识一定会问他,你从那里来的?你到这里来做什么?你有什么需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问与善财对答完全相同。所以这句话给我们的印象非常之深刻,前后重复了数十遍。第一句是:“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立志要成就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我不晓得怎样修持?怎样存心?所以到这里来请教。”发心就是此地讲的“立志”。志可取,又好学,我们遇到了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所以有志向、有目标、不论世间、出世间都是有前途、有成就;遇到这样的人,就是俗话常讲的“遇英才而育之”。你真正遇到这样的材料,就要设法去帮助他、成全他!

‘或为之奖借’,‘奖’,是奖励。‘或为之维持’,‘维持’,就是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使他能安心于学业和道业。

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世出世间贤者在修行过程中免不了遭嫉妒、毁谤,往往会给他带来困惑;有时候足以教他退心,那就很可惜了!这时我们要替他分忧。‘诬’,是诬蔑冤枉。要帮他洗刷冤情,成就他,以‘务使之成立而后已’为目标;如此成全人便是大学问、大智慧、大福德之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是帮忙照顾他的人给他的;他将来有多少的功德,照顾他、帮助他的人也是跟他同等的。中国古代,“荐贤受上赏”——你替国家推荐一位贤人,国家对你的奖赏是最高的。为什么?这位贤人为国家建功,替国家服务,为老百姓造福,都是因你推荐的,等于就是你造的。所以在过去中国社会,确实是举贤能、举贤良、举孝廉;把人才发掘出来,推荐给朝廷、推荐给国家。

好人为什么还有人找麻烦?俗话常说“好事多磨”,多魔障!你作恶——魔就喜欢作恶,他不但不会障碍你,还会帮助你;你做好事,恰恰跟他相反,他看了不顺眼,所以来找麻烦。一方面是魔来找麻烦,二方面是自己生生世世的冤家债主,看到你修行,将来你超越六道轮回——过去世你欠他的命没有还,欠他的债也没有还,怎么可以跑掉呢?他不甘心!不甘心就要来障碍你,所以菩提道上魔难重重。

无始劫以来自己所造无边的业障,要怎样免除这些业障呢?我们每天将所做的功课回向冤亲债主,把所修学的功德都分享给他们。诸位要知道,全给他们就是自己圆满的功德!我们要什么?什么也不要。不发这样的愿心,你想在菩提道上没有障碍,相当不容易!所以发这个愿心,最好能依照《金刚经》的理论方法,要真正依教奉行,真实的去做。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

一般人,跟他同类的就喜欢。学佛的同修彼此见到特别亲切,对于不学佛的人就有距离、有界限。尤其是在家庭中,父母没学佛,兄弟姊妹没学佛;你吃素,他们不吃素,这一家人就闹得鸡犬不宁。这是我们的错,自己要深深反省。最大的错在那里?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因为看到你的同修道友到家中来,亲密超过了家人,你喜欢同道比喜欢母亲超过多了!母亲一看,她心里当然不舒服——嫉妒。你要以爱护同道的心去爱护你的家人,家人就不会有反对的。所以往往学佛搞得家庭不和,自己都不知道反省,不晓得原因出在那里;我们在旁边明眼观察,看得清清楚楚。问题出在那里?实在应当反省,一反省就找出来了。我们的同修到家里来,对我们的父母尤其要更尊敬、更孝顺,那你的家人也更快乐了。不但不反对,还觉得学佛好,学佛都不错,鼓励你的亲戚朋友都去学佛了。所以家庭里面亲属之间,不能用“言教”;要学舜王,要用“身教”,做出来给家人看。他们看到确实是好,自然就会给你宣传。

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