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我,一个温和,一个暴躁。
【一】温和
从第一次真正接触写作开始,已经过去六年时间了。那些俨如泥沙的细碎时光里,最深刻的记忆便是高一的时候:在姨妈家里,寂静的午后,我一个人拿着纸笔,站在走廊上写完那篇后来被登在报纸上、并获得一个不小(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的奖项的文章;还有一次放学的黄昏,宿舍外的风很大,因为忘记带钥匙的我站在走廊上,看着天空的飞鸟一只只飞过,于是便拿起纸笔写了起来。后来那些文章被搁置在哪里都不记得,但我仍然记得当时耳朵里塞着耳机,趴在床上直到胸口作痛的日子。
而我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会为自己的长篇感动。
这不算是最完美的一份答卷,但对我来说,是我而今,最完整的作品。
它之于我,已不是小说那么简单了。
记得曾看过施夏明的一张关于《1699桃花扇》的映像,他身着昆曲的戏服,表情淡然地站在人潮喧嚣的地铁内。那一份与世融会却与世隔绝的气质,让我一直记得。
那样的修养性,一直住在我的内心里。
写长篇的日日夜夜,是临近春节的时候。我有时半个月不出门,只下楼吃饭、喝水、上厕所,连家门都没出。写到凌晨三四点,然后去睡觉,下午两三点起床,吃完再写,就那样写到傍晚,吃个晚饭再继续写。如此轮回,索然无味或者无头绪的时候,便在房间里放音乐,或者走来走去、看书——那一段时间,陪伴我的是看了无数次的《誓鸟》。悦然的文字总带给我安宁的心绪,她对我来说,亦是文字的启蒙,从初中刚开始接触小说开始,就一直看她的文字。
我的镜像里,曾存在着这样的画面:喧嚣世界里,若是你挽一手水袖,手拈一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或许路人给你一冷笑或者愕然,甚至是不解的嘲笑。
但是此刻,我只能,暂且把它当艺术。
其实我的内心,也住着那样的自己。
那样的我,极具忍耐与温和的心境。我不能说我多有涵养,但我自己知道,我对于自己的那一点要求究竟是怎样的。
2008年年末,我想要写一个故事,当时写完给空空看的时候,她说故事太局促。于是我再三思虑之下便想将它写成长篇,但这并不是我第一个长篇,我之前写过一个长篇,后来因对自己缺乏信心而停掉。可是,那样一思虑,便是几个月的时间,一直到2009年的年初,我才真正将它写下。买了一个本子,将提纲列好,每一章节的情节和故事的走向,还有故事的主旨,我不止一次告诉自己,这一条线,不能乱,一定要抓住。虽然写到最后,有些情节与最初的模样有所出入,但那仍然是我最欣喜的感动。
【二】暴躁
处女座的自己,会常常有莫名的焦虑与要命的精神洁癖。
对于自己的文字,极其挑剔,常常会在准备继续写下去之前,完完全全地看一遍前面的稿子,一点点修正,并找回文字的感觉。有时会感到莫名的暴躁,便听佛经——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举动,但我不能不感谢那些寂静的音乐,它不止一次让我的心静下来。
因为平时爱好极其广,阅读、逛街、音乐,反正与艺术有关的,自己总会爱好一些,因此,人便变得极其挑剔以及窄了。
不是不了解很多东西,是人本身有缺点,太了解自己有时会警惕自己的某些缺点,一再藏拙之下,便会成了刻意,刻意得看起来,便会觉得自己看似在厌恶自己的某些东西,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理解固然重要,可是不了解总有它的美好所在。
朦胧美是由此而来。
十多万字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漫长的坚持,再一次去修正它的时候,我仍然会记不起这之前的心情。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前面七章,在来广州工作的时候,在那间出租屋里,我将它完成。但完整地写完的那一个晚上,是什么心情我也忘记了。
而我也没心思理过它有朝会出版,也没想过,有天会自己坐下来,安静地去写这样一个序言。
暴躁的自己,有时带着自卑的刺,一次次挫伤自己,但我不敢推翻再重来,写下它,要对它负责。尽管我在之前已毁掉太多没坚持下去的开始,我相信每个写字的处女座,脑海里都有很多停留一刻的片断,文档里总有停留一半的坚持。
因为我知道,我是这样有着忧虑症的自己。
在书出版前,我已一再地坚持。
修正那些羞涩的文字,无论你们看见的是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模样。
但请相信,那是我最诚恳的心意。
【三】作品
许多看过书稿的朋友跟我说:“第二部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林知远和良辰建立友谊的开始。从那部分开始,你就越写越棒,给我的感觉就是你的主人公都开始自己思想和行动了,这个境界好高。”
这当然包含着称赞之意在,然而第一章,是最难写的地方,它铺张了我所有的耐心。
但我仍然感谢为我写书评的左小措小姐,是她的懂得让我心存感激。
这个小说里,我最想说的,其实是亲情。而友情与爱情则是一条明线,但潜伏在其中,左右着这些人物命运的,仍然是我们一辈子至为重要也不能磨灭的亲情。
良辰与父亲之间,凉澄与母亲之间,林知远与父亲之间,许沐南与养父母之间,甚至是林若锦与父母之间,那一些明显的代沟与误会,其实只是一碰就破的矜持。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与生俱来的天性,除了感动还有怨恨,而那些俨如小水滴般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江河,便汇成了所有的误会。青春被河流划过,与上一辈的青春断开,那些隐藏在河流里的真相,便是唤作代沟的东西。而之于我,父母的青春与我们的青春的差异,不只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而我们的一生,不正是为了引领这些差异性而前进的么?
父母之于我们,也不只是生与养的情分。
他们亦是我们的朋友。
而在这个故事里,良辰是一个人,但在广大读者的成长历程里,他不是独一的。
你们的青春那么相似,他的青春那么残酷,但我们所有人的青春,都殊途同归。
成长的路,有很多,但能经历的疼痛,只有三种:友情、爱情、亲情。这之间的权衡,是逃离青春,蔓延到一辈子的填空题。
【四】感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