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四川最经典的方言 > 第181章 四川人不咋说理睬/理那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第1页)

第181章 四川人不咋说理睬/理那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第1页)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的“理睬/理”,用地道四川方言表达,多与“张”与“耳”相关的词,比如“张耳”、“张”、“耳”、“张视”、“耳视”等,详述如下。

一、张耳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过人疯》:“人得疯病是痰迷心窍,莫张耳他,自然会好。”又《节寿坊》:“听寿姑之言,如对牛弹琴,全不张耳。”“张耳”即理睬。

“张耳”在巴蜀地区如今的使用产生了分化。川西坝子等地多说“张视”或“张”,川东地区以及重庆多说“耳视”或“耳”。当然也存在混用的情况,尤其是处于成渝之间的地区。

二、耳(俗作“尔”)

明·李实《蜀语》:“不与人分辨曰不理……亦曰不尔。”

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中下:“不与人分辨曰不理,不尔。”

张慎仪《蜀方言》卷下:“不礼人曰不尔,曰不偢不睬。”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不尔,不理也。”

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不理人曰不尔识,曰不偢不睬。”

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不理人曰不尔识,曰不张识,曰不偢不睬。”

《四川方言词语考释》:“不尔视:不理睬。《蜀语》:‘不与人分辨曰不理……亦曰不尔。’”

“尔”或“耳”音借,“耳”活用为动词,表示听的意思。如《明清通俗小说语汇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93):“不尔”应写作“不耳”。

《晋书·王述传》:若其不耳,宜改迁园陵。

宋高宗《七十二子赞·仲由》:“恶言不耳,仲尼赖焉。”“不耳”正谓不听或不入耳。

《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八回:“众妖精说道:‘就是你要添,我也不耳你了。’”此正好与清代《西蜀方言》“不耳他”相印证。

三、耳视

“耳视”又作“耳食”、“耳识”、“尔识”、“尔视”等。音:ěrsi。同“耳”也作“尔”一样,“视”也作“食”、“识”,目前没有权威资料一锤定音确认哪个是本字。据义选字,似应作“耳视”。耳,听也;视,看也,则“耳视”引申为理睬。

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不理人曰不尔识,曰不张识,曰不偢不睬。”

民国二十三年《重修清苑县志》卷四《人物下·文学》:“(陈僖)性清介寡交,素不耳食,非目睹不敢信。”

民国二十四年《莱阳县志》卷三之二《礼俗·方言》:“不信闲言曰不耳食。”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昭人言耳食,犹俗语理睬之义,不耳食即不理睬也。俗师皆作此二字,其义未甚明晰。略谓以耳而食为事理之不可能,故不理睬也。俗又作尔识,则以义造词也。”

四、张

张理会;理睬。动词。《四川方言词典》:“张:理会;理睬。”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楔子:“我张着姐姐哩。”

《跻春台》卷一《过人疯》:“那时节要报仇上圣阻挡,你想要跟他和才莫人张。”“才莫人张”即才没有人理你。

《跻春台》卷二《巧姻缘》:“我都想来,又怕狗咬,又怕莫人张我。”

又卷三《双冤报》:“王氏恨夫打他,任你乱抓乱滚,全不张他。”

又卷四《错姻缘》:“素贞见夫不张,只得脱衣先睡。”

五、张视(张识)

张视:即理会、理睬。音zāngsi,同“耳视”一样,“视”也作“识”,即“张识”,没有权威资料一锤定音确认哪个是本字。

民国二十一年《万源县志》卷五《教育门·方言》:“不理人曰不尔识,曰不张识,曰不偢不睬。”

六、笔者举例

例句:

1、你就不用在这里装倒可怜兮兮的样子了,你爸不得张识你!此处“张识”可替换为前述的“张、耳(尔)、耳(尔)视(食、识)”,下同。

2、(小娃娃闹矛盾)我不张你了!我不给你两个耍了。

3、张他?球!我张不都想张他!

4、你咋不张我喃?我哪里把你惹倒了嘛?

七、除了“张”、“耳”的相关说法,川渝各地还有“甩”、“卵”、“鸟”等表达,不再展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