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跟孩子接触
这里说的接触是指经常用身体、语言等等与孩子接触,并且除了宝宝的固定看护者,家里面每个成员都要与孩子有接触。尤其是妈妈,更不能与孩子脱离太久,即便是要去工作,也要见缝插针的找机会与宝宝接触。这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及以身体发育都是很有好处。
1~3个月宝宝的基本健康护理
?定期带宝宝去健康体检
意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了解宝宝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并且还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更加健康的成长。
方法:一般来讲,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个月就要进行一次体检。就此分析,在1~3个月时,应该检查两次,即满月时一次,3个月时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详细询问宝宝的进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全身检查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评价;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关节、骨骼、皮肤等的全面检查。发育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孩子发育的粗动作、细动作、言语发育、社会适应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必要的可能还要做实验室检查,如血色素检查,尿、便常规检查等。
育儿金点子:每一次宝宝的体格检查,父母都要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这些记录的健康手册,并且每次去看医生,不管去何处就医,都应该带上宝宝健康手册,以供医生系统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对孩子的诊断更准确。
?1~3个月的宝宝要接种两种预防疫苗
意义:宝宝出生以后,需要按次序进行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进行常规接种的有5种疫苗制剂。这五种疫苗制剂能预防7种传染病: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俗成小儿麻痹症);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等,所以科学有序的给宝宝接种疫苗对于宝宝的健康来说很重要。
方法:1~3个月的婴儿,需接种两种预防疫苗:在婴儿2个月时,要到指定的卫生保健机构或社区医院去服应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学名叫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服用这种糖丸时,最好溶化在温开水中服下去,以免使疫苗失去应有的作用。服糖丸后,最好间隔2~3小时后再喂母乳。如果婴儿有发热、腹泻时应暂缓服用。病愈后可补服。间隔一个月后,即婴儿满3个月后再服第二次,同样也在满4个月时,再服第三颗糖丸,这样在婴儿体内就可产生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服糖丸后一般没什么异常反应,个别婴儿会有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比平常稍稀,但婴儿无不适的反应,持续2~3天,可以自愈,不必处理。
另外还需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这种疫苗可预防三种传染病,分别是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这种疫苗在婴儿满3个月时接种第一针,间隔一个月注射第二、三针。即在婴儿3,4,5三个月时各注射一针。这种疫苗一般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可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也可在臀部的注射部位。当婴儿患病、发热、有严重湿疹时,最好暂缓接种。接种该疫苗后,可有轻微的发热、烦躁不安,注射后当天晚间婴儿睡眠不好,易惊醒哭闹,如发热未超过39℃,无抽筋等严重反应的表现,可不要处理,经过2~3天即可自愈。但是若第一针注射后婴儿体温升到℃~40℃以上,或有抽疹,则不宜再接种第二针,以免发生严重反应。该疫苗接种的局部可出现红肿,持续一定时间后也会逐渐吸收消失。
1~3个月:让宝宝感受到最初的爱和温暖(12)
?1~3个月的宝宝用药须科学
意义: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做家长的在喂给婴儿药时的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比如:孩子生病,不就医诊断,而是通过自己的判断来给孩子服用一些药物,有时甚至是成人药;还有的父母很可能不按医嘱自行给孩子加药、减药;甚至还有的父母会道听途说地喂给孩子一些保健药、祛毒药(在祖国的某些地区,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习惯,即喜欢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小婴儿服用一些如黄连、钩藤茶之类的草药。据说这样能解婴儿从母体带来的“胎毒”,保证日后夏不生痱、冬不长疮疖等,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等等。要知道,新生宝宝和小婴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都比较快,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强,如果宝宝用药不科学,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给孩子身体带来很大危害。所以给小婴儿用药一定要科学。
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宝宝生病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断,开方抓药,并严格按医生的嘱咐吃药,记住用药的方法,每次用药应看清楚药物标签,了解药物用途及用量。如果记不住,可以让医生写下来,一定要按正确的方法使用;其次,要注意避免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剂(退热片、APC片,除非万不得已)、某些抗生素(四环素类药物,氯霉素,新霉素等)的使用等,要知道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给宝宝喂药时,如果是粉剂、片剂时,可将药用温开水调匀后再喂,喂时,最好抱起宝宝,让宝宝半卧位,防止药物呛入气管内。如果宝宝不愿吃,请扶住宝宝头部,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宝宝双颊,使宝宝的嘴张开,用小匙紧贴嘴角,压住舌面,药液就会慢慢从舌边流入,直到宝宝吞咽药液后再把匙从嘴边取走。当然,对宝宝应设法解除其恐惧心理,家长可以让宝宝看着你先吃药,并说:“哎呀,吃了药病就好了。”宝宝慢慢就会消除恐惧。
宝宝服药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切勿误服过量,以免发生药物中毒。另外,还要掌握用药次数及天数。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所以对于小宝宝,应注意护理,避免生病,尽量少用药,即使是生病了,也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适合小儿的药物,并尽量采用中药制剂,这样会更安全一些。
育儿金点子:如果宝宝在喂药时,又哭又闹,不肯吃药,还可这样做:一人用手将宝宝的头固定,另一人左手轻捏住宝宝的下巴,右手拿一小匙,沿着宝宝的嘴角灌入,待其完全咽下后,固定的手才能放开。不要从嘴中间沿着舌头往里灌,因舌尖是味觉最敏感的地方,易拒绝下咽,宝宝哭闹时容易呛着,也不要捏着鼻子灌药,这样容易引起窒息。
txt小说上传分享
1~3个月宝宝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1)
?脐疝的治疗与护理
病症:不少宝宝在哭闹时,脐部就明显突出,这是由于宝宝的腹壁肌肉还没有很好地发育,脐环没有完全闭锁,如增加腹压,肠管就会从脐环突出,而形成脐疝。
处理方法:过去曾有人用铜板或硬布贴在肚脐上,然后加压包扎或用宽胶布粘贴,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宝宝的皮肤很娇嫩,长期摩擦易溃烂感染,胶布易使皮肤过敏,另外包扎过紧还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如果宝宝患有脐疝,应注意尽量减少他腹压增加的机会,如不要让宝宝无休止地大哭大闹;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调整好宝宝的饮食,不要发生腹胀或便秘。随着宝宝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多于1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手术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小儿外科就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