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娅算的比例没错,将比例代入人口基数、进而估算卧底的数量也没错。
但她在算账的时候,没有加入“活字印刷式管理”这个条件。
E。C。S。O的基层小组之间没有联系,别说二号基地有100名卧底,哪怕只有50、甚至30人,也都只是戴森·维克多这一个基层小组的人。
至于其他小组有没有人在这、又有多少人在这,就连戴森·维克多都不知道,所以“5%”的比例肯定不对。
而先前在手术室的时候,我和索菲娅研究过“活字印刷式管理”,我不相信她这么快就忘了,那就只能是她故意忽略的。
这是一个很恶劣的情况。
在开战之前、用错误信息让己方轻敌,绝对算得上是兵家大忌——可是破绽太明显,好像就不能算是破绽了。
于是在索菲娅继续“捧杀”的时候,我换了个思路、把整件事重新想了一下。
在我们能召集的一万多人中,E。C。S。O的卧底不会有5%那么少,但也不会特别多。
按照我的估算,卧底的数量最多不会超过20%,否则以E。C。S。O的渗透程度、再加上杨佩宁的手段,联合政府早就变天了。
所以我们实际要面对的卧底数量,应该在两千人到三千人之间,而这又要提起另一个方面——E。C。S。O的渗透目的。
曾经的E。C。S。O,对于成员的选择都集中在“精英”的层面。
而在两次剿灭行动之后,杨佩宁虽然出于需要“放低标准”,但他主要瞄准的还是管理层、或者说是有某种“特权”的人。
这种人通常不会在战斗岗位,毕竟除了“入侵基地”这种武装行动之外,他们也用不上太多的护卫队员。
而我们现在能召集的,基本都是护卫队、调查员、安全员这种战斗岗位,所以在我们能用的这批人里,卧底的比例还会更少。
几个条件综合起来,我们的赢面确实不小,也就是说索菲娅那不算是完全的“捧杀”,只是没把中间的弯弯绕绕全说出来。
但真正让我打消怀疑的,是我在确定这不算捧杀之后、开始盘算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首先,E。C。S。O暂时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开战态势,所以大概率不会是当面锣、对面鼓的阵地战,而是一场渗透与反渗透的非对称战争。
其次,在岳升和杰德、甚至索菲娅的共同努力下,联合政府很快就会认定E。C。S。O依然存在,所以接下来肯定会有一次大规模行动。
或是人员的全面审查、或是成立专项调查组,总之联合政府必须要有一次公开的大规模行动、来给二号基地的近两千条人命一个交代。
不过这是一个官方机构该有的反应,杨佩宁肯定也能想到。
所以我现在要考虑的,不是我怎么对付E。C。S。O,而是先预想杨佩宁会怎么应对联合政府、再找出他这个应对方式中的漏洞加以利用。
可是预判杨佩宁的太难了。
不是我作为学生对老师的忐忑,而是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双方一旦出手就不会留情,即便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也肯定会极尽所能的进行遮掩。
除非制定联合政府对E。C。S。O的策略时,不把所有的方面做到极致,让杨佩宁应对的时候轻松一点,留下漏洞的概率也就更大一点。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先输一次,才可能会有赢的机会。
当然,为了避免杨佩宁有所察觉,这次的官方行动也不能太草率,至少表面上要表现出“彻底剿灭E。C。S。O”的决心,但又不能彻底把E。C。S。O逼上绝路。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先输一次。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