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吃饱了撑的倒也不是完全的贬义。别的不说,这一万多羌人内迁之后,西部边境的不稳定因素减少了许多。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就是建设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西河郡,有点得不偿失。羌人骚扰也只是偶尔为之,还不如保持原状。吃饱了撑的说这个。
王莽的改革大计,当然远不是搞搞学术,修修黄河,扩张一块领土这么几件。更多更大更强的改革举措后文会慢慢讲到。
但还应当提醒各位的是,不能指望王莽改革出民主政治,三权分立这种东西来,站在今人的高度评价古人,是一件很不讲道理的事情。
有些人天生就喜欢折腾,在不同的场合又叫责任心强、控制欲强、事儿、不整点动静出来会死。。。等等,王莽就是这么个人,基因决定的,没有办法。《汉书》里明文点评王莽的性格,躁扰。就是性格比较急,自控能力不好,收不住。此类人在我们周围所在多有,好在大部分影响范围有限,杀伤力不大,顶多就是制造一些不爽出来。但如果有带有此类基因的这样一个人,天资很好,人也肯努力,又赶上天时、地利、人和、狗屎运。。。最后成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至少我不认为,这对一个国家,对这个国家的人们会产生积极影响。当然了,我说的是王莽。向前推两百多年,还有两个类似的人,秦皇汉武。秦皇汉武更多是建立一个新世界,王莽要做的是改造一个旧世界,不过本质差不太多。
秦始皇嬴政出身帝王之家,但又血统不明,有私生子嫌疑,在赵国做了多年人质,随时会死,内心难免惶恐敏感,所以后来秦始皇做事,多少总带一点戾气;汉武帝刘彻生于帝王家,长于帝王家,长大后自己做帝王,他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汉武帝做事情,总带有霸气,大手笔。王莽出身一般,成长环境一般,还是个纯正的读书人,非要说他身上带什么气的话,只有一点书呆子气---不过有书呆子气不代表王莽是书呆子,这是两回事,一个书呆子能三两下把淳于长干掉吗---所以用来形容秦皇汉武的词雄才大略,就很难安到王莽头上,太不搭调了。如果一定要找个什么词,王莽只能算一个适逢其会的读书人。
也是刘家人自己不争气,昭宣二帝留下那么好的基础,元、成、哀三帝哪怕有一个靠谱的,也不会轮到王莽一个外姓人登堂入室,指手画脚。
秦始皇折腾死一个国家,汉武帝折腾半死一个国家,王莽才刚刚开始折腾,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国家要经历阵痛,老百姓又要受苦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之际,百姓最苦。
王莽正式辅政这几年,老天帮忙,没发生什么大灾,也就没有民乱,国内局势相对稳定。一大群人说,要给王莽加九锡。九锡就是九赐,君主赐给大臣的九件事物,锅碗瓢盆车马衣衫等等,都是些礼器,不值什么钱,但意义重大,这表示最高奖赏,钱、物、官位、爵位都赏了个遍之后,只剩九锡,九锡再往上就没了,君主要再赏东西,就只有把自己的位子让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君主给某个大臣加九锡,多半都是不得已,因为此人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什么人才会赏无可赏,很简单,拥有一切的人,比如眼前这个王莽。
加九锡这事,个人崇拜的成分很大。对王莽的个人崇拜也是日积月累,慢慢成形的。
大臣们上书给王莽加九锡,需要皇帝批准,皇帝很小,什么也不懂,都是王莽说了算。要不要加九锡,全看王莽自己想不想。不幸的是,王莽同意了,自己给自己带上了巨大的高帽。
为什么说不幸,因为这透露出一丝不好的倾向。九锡这个东西,对王莽的实际权力没有任何影响,皇帝都是他的傀儡,九锡不九锡的,也就是个好看。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王莽不拒绝,拒绝了还能博一个谦让的好名声,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别说什么无法拒绝,拒绝了也没人自杀,也伤不了天下人心。向前推,当年有人暗示霍光做掉昭帝,自己上位,霍光毫不犹豫把此人杀了;向后看,李严向诸葛亮劝进,让他加九锡,诸葛亮说,等我把魏国灭掉,十锡都有,九锡算什么;曾国藩灭掉太平天国,一群部下要他在南京称帝,曾国藩不但没理会,干脆把湘军解散了。
王莽和霍光、诸葛亮、曾国藩的处境差不多,为什么这些人可以拒绝劝进,王莽不拒绝?答案很简单,王莽自己就想进。这就是不幸,这就是那一丝不好的倾向。李逵说他要去东京汴梁,杀了皇帝,夺了鸟位自己做。李逵讲话一向没谱,没人当真。但进一万步讲,这件事即便真的发生了,李逵自己会心安理得,旁人也不会觉得突兀,因为他是李逵,他就是这么做事的。可惜王莽不是李逵,粗暴、直接、两把大斧开路、身前身后不管不顾,王莽做不来的。王莽是正经的读书人,研究生时期的方向还是《礼记》,所以王莽的内心再怎么躁动,该讲究还是要讲究的。大司马,安汉公,加九锡,一步一步来,试探也好,缓冲也好,说服自己也好。。。王莽离最终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
公元5年,小皇帝刘衎死了,年仅十四岁。
《资治通鉴》里说,刘衎是王莽毒死的。王莽不让刘衎跟妈妈见面,刘衎语露不满,导致王莽担心刘衎过几年懂事了,可能对他不利,于是在腊八节宴会那天,借敬酒的机会,把刘衎毒死了。
司马光这历史写得,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老师教得真好。
司马光认为王莽是读书人中的败类,于是专拣丑的写王莽。刘衎一个小孩,又没有像样的支持者,王莽有的是办法让他消失,比如逼着他禅让帝位,怎么也比下毒这种最没有智慧含量的行径强啊。下毒这种事连董卓都不屑做,遑论王莽。司马光哗众取宠了。
班固的祖姑是大名鼎鼎的成帝班婕妤,班家数代历任政府高官,班固对汉朝的忠诚不用怀疑,对王莽的讨厌绝不亚于司马光,但班固还是在《汉书》里老老实实写道,刘衎是正常死亡。就是病死的。刘衎还叫刘箕子的时候,就生过大病,前文有记述,他病死也不足为怪。只是十四岁就死了,很可怜的一个孩子。
刘衎的谥号是平,汉平帝。按谥法,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取哪一个意思都是偏褒义。当然,这要算到王莽头上。也不奇怪,这几年没什么天灾,王莽又颁布了一批针对各个阶层的优惠政策,加上王莽本身非常勤政,对他接近六年的辅政生涯有个肯定的小结性评价,也算合情合理。
元后照例组织大家开会选新皇帝,平帝哀帝成帝都没有后代,元帝的直系后代绝嗣了,按规矩只能从宣帝的后人里选。宣帝的后人光曾孙辈的就有53个。5个王,48个侯。宗正把它们都喊来,排排队,考考试,等着戴高帽。
王莽来了。王莽说我一个也不要。众人问为什么,王莽答,不告诉你们。
王莽觉得这群曾孙年龄偏大,人情世故都懂,扶哪一个上皇位都不放心,以后不听指挥怎么办?做傀儡,要么傻瓜,要么小孩儿。
于是王莽把宣帝玄孙辈的又都招来了,好嘛,一大群孩子,连婴儿都有,人声鼎沸。
然后还是排排队考考试,开会讨论那一套。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应付公事,最终选谁还是看王莽,王莽说什么,鼓掌同意就是。
然而就在新皇帝人选悬而未决之时,发生了一件看上去惊天动地的事情。
长安附近的武功县县长,挖井挖出一块石头来,纯白色,上圆下方---天圆地方,御玺的造型---上书八个大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