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戎马生涯怎么解释 > 第96章 走进佤族畲族高山族(第1页)

第96章 走进佤族畲族高山族(第1页)

佤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山地,是一个分属于中国的云南与缅甸佤邦的跨国民族,历史悠久。在我国只有两个佤族自治县,分别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建筑主要是用竹子、茅草、白树、麻栗木、红毛树、水冬瓜树等材料修建住房,是四壁着地的毛草屋,也有土坯草房和少数青瓦房。也有与傣族架空“楼房”相似的地区。装饰也是比较原始古朴,住房一般修建在大山里一个平缓的小山上。从山顶顺坡往下延伸,房屋与房屋之间的分布,没有什么规律,紧紧挨在一起修建。寨子周围有人们种下的荆棘,经过多年的生长和人为的修剪,成为了村寨的围栏,形成了进寨的简易屏障。进寨的门口是用竹子和木条搭建的寨门,门头上悬挂着带角的牛头骨作为装饰,传说牛头骨能驱鬼辟邪。佤族居住的是“干栏式楼房”或“四壁落地式”房子或竹楼。“四壁落地房”也叫“鸡笼罩房”。佤族的“杆栏式”楼房,比其他民族的杆栏式住房,在建造上要简单得多。

四壁落地房的结构比“干栏式”楼房简单,主要使用三棵长杈粗大的树木作为柱梁,用细直木作为椽条。房屋的房顶至房檐倾斜度较大,椽条上再盖上茅草,房子的四周是用竹篾编成的篱笆墙,正门向东。歇山式屋顶的特点是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这个意思是由原来的东西走向,修到这儿变成了南北走向,并低了一层,也就是说修到这儿改变了方向歇住了)分为垂脊和戗脊(要比正背低一些,方向也不一样)故而叫歇顶式。房内主要分为里外两间,相对较小的里间是主卧室,宽大一些的外间是生火煮饭、聚会待客以及孩子们睡觉的地方。从前的佤族人家基本没有什么家具,室内最显眼的设施便是卧室的门口架设的火塘,火塘搭着竹编的架子,是放置粮食、盐巴、辣椒,以及烘烤牛肉干的地方。

阴历十月是佤族的“盖房月”。这个时期砍伐的建筑材料经水泡后晾干,不容易遭虫蛀。但缺乏科学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木材是否容易招虫蛀更多地取决于木材的处理方式和环境因素,而不是砍伐的月份。盖房也要选择“吉日”。方法是到山上选择一棵大树为主柱,砍伐时要看树是否平稳着地,若是平稳着地,就证明选择的日子是吉日,所砍的树也可以用来做主柱,否则的话便是不吉利,就得重选大树和日子。佤族人盖房是一生的大事,有“一家建房,全寨帮忙”的传统。讲究的是一蹴而就,全寨人轮番作业,昼夜不停地施工,直到把房子建好为止。完工后,寨人欢聚在新房前载歌载舞“贺新房”,房屋主人会用好菜好酒款待众乡亲。每一个民族的特色建筑,反映出各个民族的特有文化和内涵。

佤族人的美食有:“鸡肉烂饭”是佤族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将鸡杀死后,连毛一起放入火中,用明火烧烤,待鸡毛烧焦后,全部拔掉,然后继续放在火上烤至金黄色,冲洗干净后,才放入锅里煮,煮熟后捞出来作为备用。用锅里的鸡汤把加入的大米煮熟后,再加入绿色配菜搅拌均匀即可出锅食用。鸡肉可以凉拌,也可以红烧。酿肠是佤族的另一特色美食,原料包括肠衣、芭蕉花、米饭、猪肉、猪血、猪肺、茴香、大小芫须、葱、薄荷叶等食材和配料。然后将所有配菜剁碎后搅拌均匀,灌进肠衣里放入锅里煮十五至二十分钟即可食用。

牛皮稀饭是西盟县岳宋乡独有的名菜,是将晒干的水牛皮,在碳火上将牛毛烧掉,刮去牛皮上的黑色焦质物,洗净后切成条状和块状与红米一起熬煮半小时,再加入面瓜、瓜尖、瓜花、姜巴叶等去腥,然后继续熬煮半小时即可食用。魔芋也是佤族喜爱的一种食物,做法有点像做豆腐,将魔芋舂碎加水进行熬制,等魔芋水沸腾后进行过滤,再放入独特的凝固水凝固,食用时淋上辣子油、小米辣、蒜、葱、香菜、花生碎沫等即可食用。也可以与酸菜肉等炒着吃。佤族的其它菜肴与各民族菜品大同小异。

佤族的传统节目有“新米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早稻成熟时,佤族人民把这一时间称之为“朋奥”或“波奥”,意思是“尝新米”,也是第一次过“新米节”。第二次是在农历八月真正的“新米节”,佤族人民称之为“朋挺”或“奥瓦”,是感恩自然和庆祝丰收的节日。“木鼓节”是在每年四月十日至十二日三天时间,主要是为了更换新鼓,从砍伐树木到开始制作木鼓的工作过程。“崩南尼”是佤族辞旧迎新的节日,选择在佤历一年最后一个月,祭亥日没有固定在哪一天,只是定在佤历的最后一个月,主题是辞旧迎新。全寨的头人和青壮年男子会集聚到寨王家,商定迎新年的安排。要杀猪、杀鸡、舂粑粑等来祭拜神灵和祖先。

佤族称春节为“过大年”,通常会持续半个月的时间。“过大年”分为“大年”、“中年”、“小年”三个档次,把大中小三个年,分别称为“务底”、“务掌会”、“务雷”等风俗习惯。“取新火节”是每年农历十二月或次年一月举行。佤族会在长者的指挥下,要熄灭火塘的火,再通过古老的“钻木取火”燃起新火种,象征着新生命的重生,蕴含着吉祥与健康。“泼水节”是每年佤历六月二十一日,人们会互相泼水,敲响鋩锣,打起象脚鼓,跳着各种不同的舞蹈来庆祝这一节日。“摸你黑”是佤族的独特节日,就是用锅底灰和一些干净泥土用水做成黑色涂料,在过节时,把这些黑色的涂料,相互涂抹,旨在驱邪祈福、求平安。佤族其他的传统风俗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畲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传统民居主要包括“茅寮”和“瓦厝”两种建筑形式。“茅寮”也称为“畲寮”,是一种以毛竹混搭树木构成骨架,以茅草盖屋面的简易房屋。这种房屋的屋架用藤条束缚连接,形成网格结构,室内立柱较多。“茅寮”分为山棚与泥间两种类型。山棚搭建简易以三到五根带叉的树枝或树干作为支柱,再在支柱上绑上横条作为主体结构,顶部成八字形为简易的歇山式,用茅草或树皮覆盖。通常建在田边地头,作为休息的场所,有时会在这里过夜。“泥间”也称“土寮”,通常用小竹或芦苇杆编成篱笆,在拐角处用木头固定篱笆的走向,然后在篱笆上抹泥土,是真正的泥巴墙。屋顶成人字形,中间高两边低,先把小竹等材料编成篱笆铺在支架上面,再盖上茅草或树皮用藤条竹篾固定。“土寮”通常建在村中,是畲族同胞的普通民居。

“瓦厝”也称为“瓦寮”,上面用青瓦覆盖,是另外一种房屋。是土木质结构,四周用土打挘成墙,屋顶呈八字形。房屋中间用一根柱子撑着屋顶,就像一把张开的大伞,所以有些人把这种房子叫做“孩儿撑伞”。畲族人民多选择在避风向阳、有水源的地方建房,畲族人喜欢集居,房屋都建在一起。畲族人的堂屋高大、宽敞,在正堂上设有神龛,厨房多设在墙角处,灶台的上方供奉着灶王、灶婆的神龛。这些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畲族人们的智慧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

畲族美食繁多,“乌米饭”是畲族农历三月三的特制食品。是用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的叶子,摘回家中后洗净,放到石臼舂碎,用袋子装好,放到铁镬里加上适量的水熬汤,当汤呈紫黑色的时候,捞出袋子只留汤汁,然后将精选的糯米放进汤汁里,浸泡三小时后,再把糯米捞起来,放进木甑里蒸熟就成乌米饭。食用乌米饭的好处在于乌稔汤汁有开脾、防腐功效。糍粑、米粉炒腊肉、鲜笋炒肉、芋头粑粑等。还有:”畲娘熬笋”是以深山特有“白肉笋”为原料做成的。“工头大肉”是用一年以上的猪,宰杀后的五花肉切成均匀的厚方块状,用油锅翻炒,抽出部分猪油,炒至五分熟后,把大块的猪肉捞上来,把猪肉齐整地放好,放上葱、白糖、水等,再在肉上浇淋酱汁,最后放入锅中焖煮而成。“酒糟畲参”是将高山梯田泥鳅与酒糟融合,再用红曲和糯米发酵而成的酒糟为这道“酒糟畲参”着色增味。是采用酒糟与泥鳅一起焖烧的方式制作而成。“青蛙煲”主要材料是青蛙、药材和蔬菜等制作而成,营养丰富,具有滋阴壮阳的功效。是将青蛙去皮取出内脏后切块,加入药材和蔬菜,煲煮数小时后即可食用。畲族的美食有许多,虽然材料相同,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做法也各不一样,色味也各有差异。

畲族小说歌是一种长篇故事歌,多半是由汉族民间神话故事、传说、评话唱本等改编。当然也有畲族流传的英雄人物故事,如《钟良弼》《钟景祺》《蓝佃玉》等。民歌是畲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主要娱乐形式。又称为“畲歌”、“山歌”。畲族人民喜爱唱歌,他们是“俗不离歌”,擅长“以歌代言”。畲族人有“饭以养身,歌以养神”的理念。他们张口就是歌,歌词都是根据当时的情景自编的,适应任何场合。畲族舞蹈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它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有着本民族信仰、礼俗等方面的表现特征。

畲族舞蹈不仅表现在娱乐方面,他们用舞蹈表达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上的宣泄,而且用这一形体艺术,向人们展示畲族的历史和文化。畲族传统舞蹈可分为生产舞和祭祀舞两种,以祭祀舞蹈为主题。采茶舞、民歌、木鼓舞、三月三歌会、竹竿舞、丧葬哀歌等,无一不体现出畲族人民的生活与情怀。

高山族的住房形式多样:干栏式住房、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干栏式住房是高山族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住房通常分为两层,下层无遮栏,用于圈养家畜或放置农具,而上层则住人,与其他民族的干栏式住房大同小异。在这里主要讲一讲高山族的“板岩石屋”。它是利用大块岩石为建筑材料,不使用木质材料,而是采用石材进行建造。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展现了高山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体现了他们对环境的尊重和适应。这些房屋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板岩石屋不仅在结构上体现了他们的建筑智慧,而且在文化上也承载了高山族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高山族阿美人居住的地区,男子在十四、五岁时就会被编入“巴卡露该”(少年组),在集会所锻炼三、四年以后升入“戛巴哈”(青年组)。这时男子取得成人的资格,可以结婚。这种传统习俗反映了阿美人在社会化和成人仪式方面的独特方式。排湾人民居、雅美人民居等,以及特色建筑如泰雅人了望塔、鲁凯人司令台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高山族的美食有:米酒、袍汤肉、腊肉、腊肠、红肠粑、牛肉面、蚵仔煎、珍珠奶茶、棺材板等。其中“米酒”是高山族的传统饮品,是将糯米提前用干净的水浸泡一夜,直至发涨。然后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蒸笼或饭甑中,用蒸屉垫上一层纱布,然后将糯米均匀推开后放在布上蒸熟三十分钟,直到糯米完全熟透。将蒸熟的糯米倒入一个发酵用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山泉凉开水,然后用竹筷将糯米打散,使其降温至不烫手的温度。再将酒曲压成细细的粉末,撒入已经晾凉的糯米中,并搅拌均匀,压实使表面光滑,并在糯米中间挖一个圆孔,方便观察是否有酒液出。然后用保鲜膜将容器盖严,放置在温度大约为三十度左右的地方发酵。发酵完成后,检查米酒是否清凉爽口,酒味不冲鼻即可。

高山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高山族普遍喜欢食用生姜。“袍汤肉”是立即将新鲜猪肉煮熟并清炒,然后将猪肉按部位砍成适当大小,涂上食盐、花椒和木姜子,腌制一周后,挂在炕上熏制,直到肉变得鲜红透亮、肥而不腻、清香扑鼻。食用时,将腌制好的肉切成薄片,与姜葱蒜末酸辣子一同烩煮热后即可食用。“腊肉”是将煮好的肉抹上盐,用粽叶子或绳子扎起来,在大缸里腌制几天,然后挂在火炕上方,用木柴烧火熏制而成。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一个民族,高山族的节日大多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男子会出猎,而妇女则在家中酿酒、制糕。祭期的长短各地不一,但通常包括播粟等农事活动,人们会举行歌舞表演,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高山族的“播种祭”是一种重要的农事祭仪,主要目的是祈求丰收和种族繁盛。“平安祭”是布农人的重要节日之一。在平安祭期间,人们会穿上民族盛装,前往祭场参加奉送神灵的仪式。然后人们会集体饮酒,载歌载舞,表达对平安和丰收的喜悦心情。“丰年祭”是高山族多个部落共同庆祝的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在八月十五日举行的丰年祭,他们以歌传情,以舞蹈动作表达对丰收的庆祝。

高山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之间不通婚。青年男女有恋爱的自由,通常在劳动、唱歌和舞蹈等活动中选择配偶,但婚姻必须取得父母的同意才行。高山族的服饰色彩绚丽,最具代表性的是贝珠衣,是用贝壳磨切成的贝珠,串在一起而制成的,这种服饰原来是酋长或族长做礼服用。贝珠衣的制作复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十分宝贵。高山族在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才能:有歌舞、音乐、雕刻等。他们的歌谣、神话、传说等口头文学非常丰富。

高山族的“甩发舞”可以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那个传说,阿佤山有一对非常相爱的青年男女,男的叫岩奇,女的叫叶带。岩奇英俊威武,叶带则是以她那齐腰的长发而出名。一天,他们相约到山箐里找竹笋,由于竹林里蜘蛛网很多,密密麻麻地沾满了叶带的长发。他们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仍然无法将蜘蛛网从叶带的头发上清除掉。后来,聪明的岩奇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竹片制作了一把竹木梳,送给叶带,让她在月下梳头,并在水槽下冲洗头发,最终将蜘蛛网清除。从此,他们每晚在月光下,用竹梳子相互梳头,互诉衷情。当微风轻轻吹来,叶带的长发随风飘洒起舞,妩媚动人。因为洗头时,头发上沾满了水,叶带想把头发上的水迅速晾干,就边跳边甩头发,后来她根据这些动作,创作出了边唱边跳的"甩发舞"。“灵祭舞”以模拟、反映和再现捕渔、狩猎、农耕等生产、生活的动作和场景为主。

高山族信仰“原始宗教”和自然神灵。原始宗教包括:农事祭、狩猎祭、渔祭、祖灵祭等。“自然神灵”高山族的自然神灵包括天神、自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灵妖怪。高山族崇拜的图腾包括鸡、犬、牛、猴、鹿、貂、狮、螺、龟、虫、鸟、蛇及巨石、树、竹、葫芦、云、太阳等。台湾各个地区的高山族人崇拜的图腾各不一样,每到崇拜对象的节日时,都会举行各种祭祀和占卜活动。

这三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传承,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风俗习惯,都有着各自的理念和认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他们的信念永远不变。这就是不发展中的发展。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