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北京的部队大院是北京军区吗 > 部队大院的老百姓三④(第1页)

部队大院的老百姓三④(第1页)

杨传福心里想着昨天与费元青一起去公园的事,不知不觉地又走到那一天晚上与费元青在这条马路上分手的地方。他不由自主地朝费元青住的方向看了看,知道费元青在这种天气是不大可能出门的,而且今天是星期六,他的女儿也可能还会带着小孩子来看他。

路灯已经下了夜班,把照明的义务移交给了黎明。

小雪像丝箩筛粉,欲停未止,几个原来与杨传福同在这个路段晨练的老人从旁边走过,用目光与杨传福打着招呼。

杨传福怕自己出来的时间长了,引起郑丽娜的担心,还没有走到军事博物馆就折返往回走。

杨传福边走边想,费元青的老伴虽然不在了,但是人家儿女双全,而且已经有了孙辈绕膝,自己的女儿秋萍也是二十六七岁的人了,她真正成了秋天的浮萍,不知道今后的根在何处。

昨天费元青也问到了秋萍的情况,杨传福告诉他,秋萍前几天与郑丽娜通电话时说,她考虑到目前国内的展空间比较大,自己又是独生子女,父母将来需要照顾,硕士毕业后就打算回国内就业。对于父母多次催促的谈男朋友的事,秋萍对郑丽娜说,她学习的地方华人圈子很小,如果国内有合适的男孩子,可以帮她留意一下。费元青听了秋萍找男朋友“本科以上学历、一米七五以上身高”等条件后,给杨传福开玩笑说,我是想高攀可惜梯子短,要不然我就让我的儿子追求你的女儿,咱们朋友加亲家。不过我知道我儿子的条件虽然不太好,但是,他们编辑部有些编辑的条件不错,其中一个还是你的老乡,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有没有对象。

杨传福听了费元青的话,连忙说让他问一问爱军,如果有可能,让爱军帮助秋萍物色一个男朋友。

雪停了,天亮了,太阳公公像是昨天夜晚里多喝了几杯二锅头,满脸通红地从东边的楼顶上爬上来,向刚刚醒过来的北京城问早安。

杨传福回到家里,吃过早饭,听到墙上的时钟敲了九下,才拨通了远在老家的母亲的电话。

杨传福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以后,都会再看看北京和家乡的天气预报,他昨天就知道老家今天有大风降温。

老人家还没有起床,农村的老人在天冷的时候一般都处于半冬眠状态,睡到——应当说躺到——上午九点或者十点钟,起来随便吃点东西,如果天气尚好,就找个背风的地方,几个人聚在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家常,也不用给老天爷交取暖费,下午两三点钟再吃一顿稍微像样的午饭,五六点钟就又钻进了被窝。老人家在电话里告诉杨传福,他的两个弟弟已经为她生好了煤火炉子,因为天气太冷,儿媳妇们不让她再单独做饭,每天中午轮流给她送吃的。

杨传福的母亲已经八十七岁,父亲去世以后,老人家原来在杨传福的两个弟弟家轮流吃住,虽然生活当中难免与儿子儿媳磕磕碰碰,多年来也算相安无事。当老人把两个兄弟站在一起阶梯似的四个孩子一个一个地带大之后,矛盾也就凸显出来了。从六七年前开始,老人家不顾孩子们的反对,坚持自己一个人过日子,理由是年纪大了,毛病多,不想给后人找太多的麻烦。杨传福隐约地听说,两个弟媳都有嫌弃老人的话语和行为,性格倔强的老母亲对杨传福也说过:我可以吃粗茶淡饭,可以穿破衣烂衫,但不想听别人难听的话,也不想看别人难看的脸。

为了老母亲生活上的事情,杨传福费了不少的心思,与两个弟弟之间也有过一些不愉快。杨传福心里有时候在想,“娘生十子不嫌多,十子养娘嫌啰嗦。”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过去生活条件不好,一对夫妻可以养活一群孩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群孩子反而养活不了一个老人。民间还有一句老话,“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子孙。”可是,有的人抱了子孙,却忘了曾经抱过自己的老人。一个老太太能吃多少、喝多少?锅里多添一碗水,就是她的一顿饭,房间再支一张床,就是她的一个家。对于家里的事情,远在千里之外的杨传福也没有别的办法,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在外边长住,虽然到北京来过几次,但是在大儿子家住不了几天就要走。以前农村生活条件不好,杨传福每个月给老人家寄几十块钱的生活费,两个弟弟都觉得很稀罕,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每个月再寄回去几百块钱,也没有谁在乎。

杨传福的弟弟们对他这个当哥哥的也有意见,说是村里在外边混事的干部,有的给家里盖了房,有的给家里买了汽车,还有的把家里的亲属在城里安排了工作,杨传福除了给老人寄一些生活费和零用钱之外,没有帮过家里多少的忙。“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是两个弟弟对他经常说的话。

杨传福退休以后,打算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回老家一趟,多陪母亲在家里住住。老人家知道大儿子在外边工作了几十年时间,现在在农村住久了不习惯,以往回来不是感冒烧,就是肠胃不适,她让杨传福每年在气候好的时候回去一两次就行了。杨传福也知道,老人家心里是想让自己多陪陪她,倚门望乡关,盼儿早日还,每一次知道大儿子要回去,她都会有好几天高兴得睡不好觉。但是,她又不忍心看着大儿子在家里生活不适应。人世间,不顾自己的感受和难处,甚至不顾自身的安危,始终一心一意为你着想的那个人,只能是母亲。

杨传福心里很清楚,不知道哪一次,自己与老母亲的分别就成了永别,自己每一次在家里住的时间有限,目前容易做到的,就是平时多打电话问候问候老人。

杨传福每一次离开老家时,也都是依依不舍,在北京没有多少事情的时候总想着再回去看看。他觉得一个六十多岁的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回到久别的家乡,推开熟悉的柴门,高喊一声“妈,我回来了!”然后看到一个身体尚好的老太太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迎出来------

今年中秋节前后,杨传福陪母亲在老家又住了半个多月,他每一次回到家里,老人家都是只让大儿子坐着陪自己说话,什么活也不让儿子干。杨传福要给她倒开水,她夺过杯子自己倒,杨传福要给她叠被子,她把杨传福推到一边。

“我对你在家两个兄弟也说了,我现在手脚没有大毛病,自己能干的事情你们谁也不要管我,等我什么事情也干不了的时候,你们再帮我。”她对杨传福说。

侄子侄女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住校学习,杨传福每一次离开老家,都对两个弟弟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平时多去老人那里看看,把老人照顾好,不要让老人渴着饿着,摔着碰着,更不能惹老人家生气。

让杨传福感到欣慰的是,老母亲一个人生活上还不是太孤单,弟弟和弟媳不与老人在一起过日子,矛盾似乎也少了很多,他们都能够做到经常去看望老人。按道理说,弟弟与弟媳能做到这一步也算不错了,后村的杨老拴老两口也是与两个儿子分着过,按照协议,每个儿子每个月给老人家各兑三十五块钱的生活费,杨老拴经常因为不能及时拿到钱找两个儿子要账。儿子们平时非常不情愿给老人兑钱,老人有了事他们也不愿意过去帮忙,村里有人说,杨老拴的两个儿子,一个想要老人的地,一个想要老人的房,都不想要自己的脸。村里还有人说,杨老拴和老伴养了一头猪,喂了一只羊,再加上两个儿子,他们老两口一共有四个“畜生”。“畜生”到底是不如人,杨老拴和老伴的身体都不是太好,口渴的时候没有谁去倒一碗水,肚饿的时候没有谁给做一餐饭。

杨老拴的大儿子念过高中,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听到村里有人骂他是“畜生”还振振有词:“人本来就是畜生变的吗!”

他的话说得也对,不过,“畜生”变成人要多少万年,人变成“畜生”只要很短的时间。更可悲的是,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如果有谁把他们关进猪舍羊圈里,猪羊说不定都会往外边轰他,羞于与他为伍。(未完待续。)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