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过金庸的书。我除了去华山之外,还去嘉兴开了一个国际研讨会,有人针对王朔的批判金庸的意见说:“王朔,我就不用批判了。”因为王朔说他看的《天龙八部》是7册本的。天下的《天龙八部》就没有7本的,只有4本的、5本的,不知道他看的是什么。不理他就对了。按理说你王朔就写自己的就行了,不用管别人,但是,他不喜欢寂寞,过一阵子就要招惹个事,就要制造一些媒体事件,就像马拉多纳不踢球了,但是过个把月就要制造一个什么事件,生什么孩子了,或者到哪国去了,王朔也是这样,小说不高兴写了就制造一些事情,而且他写这种文章稿费很高,他的稿费可能是全国最高的,因为带有挑战性,可能是一个字4块钱,他现在是作家圈里稿费最高的人。
现场交流(2)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当然,我们传统把他给神化了,不能把他放到平凡人的角度来看待。我现在在北大讲鲁迅研究课,我从平常人的角度来看鲁迅,你越从平常人的角度来看,你越会发现他真正的伟大之处。我们知道一个人,他有缺点,他有欲望,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要吃饭要谈恋爱等等,才会发现他那些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多么可贵。为什么我现在要讲鲁迅呢?鲁迅的特点就是不被中国人所理解,他离我们一般人的智慧太高了太远了,我们一般人理解不了他。我接触很多韩国日本的学生,他们最佩服中国的一点就是中国有鲁迅,他们没有。他们把鲁迅当作东方人的财富。在整个东方文明遭受英美文化欺凌的时候,中国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所以有这么多对鲁迅的评价。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代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一种品格。
问:您刚才说我们“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感到我们的工作很重要。您在考入北大的时候实现了愿望,您觉得“有出息”指的是什么?当您留在北大成为著名学者和作家的时候,您对“有出息“怎样理解?还有,您是怎样教育您的孩子的?您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答:我是在哈尔滨工人区长大的,“要成为有出息的孩子”是邻居们常说的。老百姓常常说谁家谁家的孩子有出息。我妈妈就说,你看邻居家的哥哥多有出息,他会自己打沙发,还有一个哥哥更有出息,他会自己装半导体。在我们那个地方这就算“能人”。后来,我们家搬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对面,马路对面的哈工大主楼,就是一个像克里姆林宫那样的大楼,因为我父母不太了解考大学的事,他们从别人嘴里听说我上高中了,快考大学了,问我:考大学是怎么回事?我爸是个老山东人,问我能不能考上工大?我说工大是我不乐意去的。我从小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我从小就想着我将来一定要到天安门去。我有一篇作文受到老师表扬,里面说我到了北京,穿着皮鞋,夹着皮包走在长安街上……小时候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牛的生活。后来上了北大了,我就去实践了一次,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满足了这个愿望。
说到“有出息”,我为什么不愿意到工大呢?因为我和周围的人不一样,他们认为有出息就是为家庭、为自己谋得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是有出息。我小时候有幸读了很多书。现在很多人都说你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没读过什么书吧。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小时候读了很多书,而且读得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比如说,“批林批孔”的时候,我把《论语》都读了,我觉得孔子说得对呀;评水浒的时候,我把《水浒传》读得滚瓜烂熟,“一百单八将”全都能记下来,包括他们的名字、外号、所使用的兵器。因为读书,使我有一个比较超越的精神世界。人吃饭不是一个问题,人不应该想着吃饭的问题。还有,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三不谈”:不谈钱、不谈女人、不谈家庭琐事。我觉得人年青的时候应该这样,生活问题不要去想。当然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那个意思。就是人不要只为自己活着。
我小时候一直是好学生,我的快感是能为别人做事。我的周围的同学都是工人子弟,多数是学习不好的,他们都有求于我。我只有一个妹妹没有兄弟,打架是吃亏的。但我从小就发现:知识就是力量,虽然我打架不行,但是打群架的时候,我往往担任“参谋长”。有我担任参谋长的一方是必胜的,因为只要使用一些简单的谋略就很有用。从小我就觉得给别人做这样的事,是很高兴的,这跟我个人的思考跟学校的培养都有关系。所以我认为,“有出息”就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后来在北大学了一些哲学,认识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局限性。特别读了鲁迅的作品,读了《药》、《彷徨》。我们是想去启蒙人民,我们觉得学了很多知识,发现别人知识不够,然后我们去启蒙他。可是悲剧在于:启蒙者经常让被启蒙者给吃掉。我们学了鲁迅的《药》都知道,夏瑜他是要救人民的,结果华老栓拿着馒头沾他的鲜血,人民不但不理解他,人民还要吃他的人血馒头,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退缩了。鲁迅也经过几年这样的彷徨,经过了几年这样的彷徨之后,鲁迅还是决定战胜它,就是人民尽管是愚昧的,但我还是要为他们谋福利,还是要这样做。他的弟弟周作人没有选择这条路,周作人选择了为个人生活的这条路,他想获得自己的自由、自己的清白。但是,政治这东西是很有意思的,你越远离它,它越靠近你。结果周作人很不幸,日本人来了,他就不得不当了汉奸,越想自由的人反而越自由不了。所以,有出息不是完全不谋个人利益,是在个人温饱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尽量做别的事,为别人做事我感到很快乐。别人说你不觉得累呀?我说不觉得。你要是觉得累,你就不会去做。
现场交流(3)
我很反对“刻苦学习”这句话,我说,你要觉得学习苦,你就不学习,干什么“刻苦”学习呢,一定要快乐学习。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发片子下来以后就埋头做题,做完了以后,一抬头,都趴着呢——一览众山小啊!这种快活就是难以替代的。所以,我老在班上散布反对刻苦学习的言论,老师很反感。老师说:你们别信孔庆东成天玩,他骗你们,他每天回家半夜两点钟才睡觉。
我教育我的下一代,是把我的人生观点告诉他,但是不强迫他。在他小的时候、不懂事的时候告诉他,需要一定的灌输。我想等他长大了就会自由。但是,自由是有局限的。人知道的知识越多,你的自由度就越大。你只有两种选择的时候你怎么有自由?你必须有很多的选择你才有自由,我要把我知道的东西尽量告诉他。比如前两天我的孩子说(他上小学三年级):我爸爸这么聪明这么精明的人为什么不去炒股票呀?我爸爸要是妙股票得挣多少钱?我说:谁告诉你的,谁给你传输的观念?后来我一想,这是整个社会给孩子传递的信息,他们认为:有钱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我说我要炒股票,我相信比你的那些叔叔大爷都好。我的同学里有好多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比他们都强,我说当年他们都是我们班学习不如我的人,肯定不比他们差,但你有了钱干什么呀?比如说,在家里电视剧看不懂,这跟猴子看电视剧有什么区别呀,人不能返祖呀。假如说,你只吃过馒头没吃过饺子,你很遗憾吧,其实在精神领域是一样的。有的书别人能看懂你看不懂,你应感到自卑,你应该像享受一种好的食品一样,人类的这么美好的文化我也应该享受,凭什么就让他们享受呢。
我跟北大的学生说:我们北大有这么好的图书馆,有这么多珍贵的书,你不去读,四年以后毕业了,再也没机会读了,这是你最大的遗憾。你在这期间,你应读这些别人读不到的好东西,为什么不读?连《红楼梦》、《金瓶梅》都有原版的。我说你要不读这些人类最宝贵的东西,那你就是浪费。我教育孩子时,有些东西一时讲不明白,就先稀里糊涂告诉他。比如,我让他背一些典籍,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都背完了,现在背《论语》,二十篇已背了六篇。我告诉他,这是人类最好的书,你背了他以后,所有的书都是他的孙子,都是从它伸展出去的,都是它生出来的,别的书一看就懂了。他不太明白,说我的同学都不读呀。我说,不要管,每个人只和自己的同龄人竞争,你只要比你的同龄人多一点特长,你在你的这一代中就是佼佼者。我说,这个好处你将来会知道的。
人生有人生的底线,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讲真话。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说遇到外敌入侵,在刺刀下面怎么办?不能说真话,那第二条是保持沉默。沉默也不能保持,你必须发言,非让你表态,怎么办?第三条,说废话。可以说一些谁都知道的大道理,说了半天把时间混过去就完了。废话也不能说,实在要说,必须说假话的时候,要有一条界线——说假话不能伤害别人!比如说,日本鬼子来侵略,拿刺刀问你:你说皇军好不好?我一想,说皇军好,没事呀,不伤害别人,我就说:皇军好。这是假话,这个假话是可以说的。再问你:你的领导藏在哪里?这个不能说。人生有几个这样的界线,最后一个界线是不能突破的,最后一个界线是要用生命来保卫的。这些事情不能临时想,要提前想好。比如说,为什么鲁迅的骨头这么硬?鲁迅的战斗是从不屈服的,不是说他没有犹豫过,没有彷徨过,因为他早就彷徨过了,他彷徨了好几年,把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想好了,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所有的事情都想好了,所以他才不会背叛。很多背叛的人是事先没想好。比如说,我小时候就想到了被人家拐走怎么办?被压杠子怎么办?被灌辣椒水怎么办?竹签子捅进指甲怎么办?事先想好了,到时候也就不那么害怕了。你想好了在心里面体验一遍,这个体验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想烈士能做到,恐怕不是临时才做到的,是因为他早就想过很多可能性,人生信仰是这样坚定下来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现场交流(4)
鲁迅讲:革命是要人活,不是要人死的。怎么活呢?必须得有人死,做好死的准备,才能够活。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死没什么,人类的全部文明都是因为意识到死才建立的。人和动物不一样,知道自己早晚会死,于是想:活着的时候怎么办?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建立了功业,文明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吧。所以,我是能呐喊的时候,呐喊,不能呐喊的时候,沉默。包括说真话也要讲方式。
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病是被规定的还是自然存在的?孔教授现在已是功成名就,有知名度。您是孔子的后代,又是两位著名教授的弟子,属于强势群体。第二个问题,历史上有孔孟之道,你是孔子的传人,那么,孔家与孟家有什么历史渊源?
答:实际上这是三个问题。
首先,“自然存在”只能说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状态。我们只能说这个人,他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人的肺是四两,别人的肺是二两,只能说不一样。但是后来我们说,二两的这个肺它是“病”,这是被规定的。这个话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其实这个在哲学意义上已经是共识——“被规定”。这不是我的发明。必须被规定以后,我们才能采取某种措施。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当然,“规定”大多数是对的,但也有不对的。福柯反思的是,我们现在的文明、现在的知识体系最后是不牢靠的,有些建立在暴力的规定之上。比如说,前苏联的很多###都把对手说成是有病的人,说他身体不好,强迫他离开岗位。领导说他有病,医院就能开出他有病的诊断。他只要需要,就能制造出问题。这也不仅仅是医学,文学、政治,这些东西都是被叙述出来的,我们所有这些学科都离不开叙述学。
第二,你说我是钱老师和严老师的学生、孔子的后代,是不是强势文化对我有影响。第一个呢,我不是孔子的嫡系传人,是比较近的,而且,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以前不知道。以前我只知道我姓孔,因为我老家是山东费县,其实这个东西对我没有很大的影响。至于我是钱老师和严老师的学生,虽然他们都是我国有名的学者,但赫赫有名并不代表强势,而是他们有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为了坚持真理,真是掉了脑袋都不怕。恰恰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弱势。
第三,孔孟的关系。儒家学派的圣人是孔子,至圣先师。孟子被叫做亚圣。这两家在地理上、血缘上没什么关系,尽管都是山东人,他们只有文化上的一种关联。后来,人们在孔庙里把几个圣人放在一块儿同时祭祠,孔子、孟子、颜回、曾子等一起来祭祠。后来,孔家家族每一辈都有固定的字了。比如说,我叫孔庆东,我这个“庆”是生下来就规定好的,我这一辈儿就是“庆”字辈儿。我上面是“宪”字辈。当然解放以后很多人不按这个辈儿排了,但是多数人还是按这个辈儿排下来。现在,我们孔家还在继续修家谱。而孟家就不大按这个排了。孔孟颜曾四姓,过去还加上闵姓,我们见面都说你是哪一辈哪一辈的。我的上一代是“宪”字辈儿,我的下一代是“繁”字辈儿:孔繁森,他比我小一辈儿。再下一辈儿是“祥”字,是我的孙子辈儿的:孔祥熙。再下一辈儿是“令”字辈儿,孔令辉。当然,由于年代久远,辈份的差距已经不能反映实际的状况了。很多年纪大的比年轻的要小好几辈儿。我这个辈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农村人比较淳朴,他们非常讲究这个。比如说,我到农村去,见到本家,白发飘飘的老人见面先说:你是哪一辈儿的?我说:我是庆字辈的。他一听就叫着:“老爷爷、老爷爷”。其实他比我大好多,搞得我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我是搞现代文学的,所以,我觉得这只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标志。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在社科院,也是一位教授,他比我小一辈儿,我俩一见面先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平辈相论。所以,孔孟是一种文化上的关系,没有其它的家族中的血缘关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现场交流(5)
问:很感谢孔教授做的精彩演讲。孔教授从国家命运的政治高度、人文的深度来理解医学理解人生,对我自己来说收获很大。我觉得孔教授不光适合做教授还适合做领导,在您的幽默中充满了哲理、思辨。在您推荐的阅读书目里有《金刚经》,这本书里充满了辩证法,境界非常之高,我的问题是:怎样读像《金刚经》这样的书才会有最大的收获?
答: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你说《金刚经》一般人只能读到凡人的层次,我也只能读到凡人的层次。我跟你一样,我知道这本书非常重要,我为什么推荐给别人,是我自己知道很重要。其实,世界上有很多思想文化体系,每一种文化体系都有它的有价值之处,但是我们的人生有限哪。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汪洋大海学不完,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读哪些书有用。我把这些书分成主次,我说有些书是“爷爷书”,有些书是“孙子书”。孙子书是由爷爷书、爸爸书衍生出来的。你只要把爷爷书读好了,别的书一看就明白了。或者从另?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