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重生在海洋时代TXT > 38观历38(第1页)

38观历38(第1页)

魏先生坐在书案后像坐在书案前的林夕和魏云。讲着:“……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历史上确有夏历,而且它的影响力基于几千年后。在中国,最热闹的是除夕夜的辞旧岁。最让人充满期待的是新一年的正月初一。这个过春节的源头就在夏代。其标志乃是夏历。尽管夏历早已轶失。但它定下的种种规矩,却通过口口相传,通过其他一些古籍保存了下来。

据尔雅记载。年这个名词在中国出现的是比较晚的。在皇帝、帝尧、帝舜时期称“载”就是年的意思。到了夏代,称“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指的就是人的年龄。把年说成岁,可能与夏人重视以人为本有关吧。

到了商代,又改成“祀”。因为中国是慎终追远不忘本的国家。商人重鬼神,认为一年一祭祀是最大的事儿。因此。也就把年称为祀了。

到了周代,才正式有“年”这个称谓。但是过年也罢。祭祀也罢。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按立法定下来的规矩过日子。

古代农业社会是靠天吃饭。也就是说,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天时地利。

夏代的农业较前取得长足发展,靠的就是当时有比较先进的历法。

正因为如此,夏历又被称为农历。有了这部立法,农业的丰收就有希望了。

夏代有许多与酒和饮酒相关的故事传说。这是当时农业有了相当发展的一个证明。农业的发展要求天文历法为之服务。天文历法的制定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夏历的制定和推行,证明了当时夏代的农业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可惜的是,夏历的全貌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而没有保存下来,所幸的是,它的精华保留在了现存的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一文中。

夏小正的文献价值是很高的。它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夏历以正月为岁首,因此人们又习惯的把夏正带至夏令。

夏小正是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的全文总共只有400多字。

它的内容是按一年12个月的序列,分别记载每个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这些的依据主要是天象,天象中除北斗星的不同星象外,主要是月相。月有阴晴圆缺,人对月相的关注度是最大的。

每个月的时间概念来自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所谓月之朔望。朔是月运行到地和太阳之间,地上的人看不到月光的月亮。那是每月的初一,望是每月的15日。这时,人们能望到圆盘般的满月的月像。夏历最大的依据是月相的变化,由此来计时,计日,计月也计年。……”

这是魏先生正给林夕两人讲述《尚书》中的内容。

魏先生讲述完毕之后,给两人出了一道八股题,让两个人在一个时辰之内写一篇八股文。

魏先生自己拿着一支毛笔在一张纸上写字。林夕不用看都知道魏先生写的是什么内容,就是烟锁池塘柳。

林夕发现魏先生自从精力集中到这个对子上面之后。他的精神也好了,也不经常的和绝林老和尚坐在一起酗酒。

所以林夕决定不把那个下联告诉他,让魏先生自己慢慢对去吧。

关于粮城那些田地的事情也已经处理完毕了,和魏先生预料的一样就是那些地主看上了粮城的田地。那个大善人和县主簿来到粮城,和绝林老和尚与六伯商谈了三天,最后双方决定就以林夕列阵的那个小山坡为界。用山坡以北的310亩土地换取粮城西侧沿海的760亩土地。

林夕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感到非常意外。按魏先生的说法,应该是那些士绅想占便宜才对,怎么反而给粮城多了将近一倍的土地。

林长石听到林夕的疑问,冷笑道:“你以为那帮士绅那么好心肠。明天我带你去看看那700多亩土地,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第二天林长石带着林长见建、林夕、还有林长建的手下20多名家丁骑着马一路朝西而去。

路上遇到了丁家墩。山水屯。九山墩三个烟墩。在烟墩的周边,有四五户人家。每个烟墩大概有50多亩地。

林长石说:“这三个烟墩的150亩地就包括在那760多亩地内。原来都是军屯用地。后来粮城的人跑散之后,就被周围的乡绅占去了。在这里看守烟墩的军士就是原来留下来的,原来每个烟墩应该有12个人现在只有四五名火军。

一行人骑着马继续向前走。林夕被林长石抱在胸前和他同乘一匹马。其余20多人每人一匹战马。

林虎生和石元磊也来了,他们两个每人骑着一匹半大马,跟在林长石的身边,不时的纵马向前跑去。众人骑马走了大概有60多里的山路来到了一个叫羊山堡的地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