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平行、互相监督的朝廷官府新监察架构呈现在众人心头。
魏忠贤没什么表情,更没什么动作,也许只有最细心、最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凑近了才能发现微垂的眼帘之下目光的飞速闪动;号脉的中医搭上他的脉门才能发现心跳的加速。
皇帝的安排进行到这里,魏忠贤心中都是深深的失望与不安:李邦华、袁可立成了都察院的总宪,都察院和六科又有了随时面圣面奏之权,东厂和锦衣卫的职权范围也受到了明确的限制,尤其是动用刑罚的限制,让东厂和锦衣卫再不能成为自己手中的利器。
失望与不安的同时,他也十分疑惑:为什么皇帝没有对东厂和锦衣卫有任何官员的变动?即使抛开东厂,锦衣卫南、北镇抚司彻底的分开也应该有所升迁变动啊?怎么可能让原来彼此相熟的人一动都不动?可是什么都没有动,似乎皇上只是定了这么个事,却并不着急完善,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魏忠贤心中也同时反映出一件事:“大儿”田尔耕如今与自己这个“义父”魏忠贤完全对等。至少在朝廷名义上,他们彼此完全对等了。
“直面皇上,如果做得好,那就是天大的权柄。”田尔耕、许显纯离京前安排在殿上的亲信心中当然也有疑惑,但更多的是暗自兴奋。
不只是他们,许多大臣也敏锐的想到了这些,不过所有人都是不动声色:没有哪个文官不想限制太监和诏狱的权力,包括阉党的文臣,当年皇帝大肆派出镇守太监去监军的时候他们就共同反对过。
皇帝如此定制,摆明了对百官的道德操守不抱希望,因而才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不能让皇帝彻底废除东厂和诏狱的情况下,这几乎已经是群臣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无论彼此争得如何激烈,身上都少了一套不受控制的酷刑,头上都少了一把不受控制的刀,人人都有了在大理寺说理的机会。
当年杨涟等人便是没有得到在大理寺说理的机会。
金殿上一时似乎更静了。
“说到奏疏直达,通政司需谨记,任何奏疏,从你们到朕手中,不得超过十二个时辰。超时,便是欺君,欺君,便是死。”让群臣消化半晌之后,王战简单警告了通政司一句。话虽简单,内涵却是生硬无比,以后再想玩弄颠倒奏疏顺序甚至令皇帝干脆看不到奏疏那套把戏就是死罪。
“还有,除了大臣们的奏疏,朕还要看到民间的信息。马上成立一个民信司,凡士农工商皆可投书于民信司,内容限于对朝廷治政、律法、架构,对商业、工业、格物科学等六方面的建议与批评,报送时限与奏疏一般,朕每日阅读。朕能不能看得过来是一回事,你们让不让朕看到是另一回事。”言语间,王战又设立了一个新部司。
王战目的很明确,坚决要让最底层的老百姓的信息能畅达上来。王战始终认为,只听大臣的汇报是不行的,毕竟绝大多数大臣也是有私心的,海瑞、刘宗周、黄道周毕竟是少数。王战更坚信,每天抽出半个时辰看老百姓的信息,只会让朝廷治政更有的放矢、效率更高、让天下更公平,绝不会耽误朝廷治政。
对于皇帝的一项项决策,群臣已经说不出是什么心情,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念头:皇上您看得过来吗?
王战倒是打算好了,一者,内容有无意义,很容易看出来,二者,看不过来也没关系,看就比不看强,强得多。
“大理寺专责审判,此后大理寺官员名称皆增加审判二字,以让百姓明晰其职责。”王战继续推进议题,“凡徒、流、死之刑皆需由大理寺审理之后方可定罪判刑。大理寺要按朝廷、省、府、州县分级设置,一直设到州县一级,审理之前要通知巡捕司和刑部监审,审理之时必须允许报馆采风使和普通百姓旁听,用于审理的大堂要够大,要能容百人旁听。刑部外派监审官员暂时就派设到府一级,巡视各县,以后一批批的培训后再增加刑部人手。都察院外派御史随时关注民情,随时抽查卷宗,随时可以旁听。”
“审断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最大的腐臭!大理寺已经是老百姓最后的依靠,若是负责审断的大理寺执法者再枉法审断,老百姓便失去了最后的公平。国朝百姓都知道三司会审,知道三法司,朕以为,报馆采风使和普通百姓旁听,可以名之为‘二民督’,也就是来自百姓的两股监察力量,这个名称要传出去,老百姓最容易记住这种称呼,记住了这称呼,对断案的监督也就成了习惯,这种民间的习惯形成了,自然可以流传千古,华夏老百姓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公平。”
“诸公切记,没有公开就没有公正,没有公开公正就没有民心。”
针对大理寺,王战推出了确保公正的措施:庭审公开,让报馆和老百姓来旁听监督。
在王战的心里,合格的刑部监审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还是要耐住性子一批批培训,所以短时间内只能都暂时派设到府一级,县级只能暂时空着。都察院御史则暂时随机的都察,以后视情况决定是否在每个县的大理寺都派驻御史。
而且,即使极大地扩充了南、北都察院和刑部的人员数量,王战也仍然觉得不足,一定要有老百姓的公开监督、一定要有大理寺的公开断案、一定要让老百姓形成公开监督大理寺断案的习惯才好。而普通百姓旁听和采风使旁听并将审案过程中的一切都登报公开,就是最简便有效的监督方法,且不用花费任何朝廷岁入,只要大理寺的厅堂够大、开门把人放进来就行——亿万百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只看你是否发挥。
无论心里喜欢不喜欢,群臣听了皇帝的安排也都不由得暗暗点头,这样的安排,旁听百姓令案情被一城一地之人皆知,采风使将案情登报之后则令全大曌百姓皆知,世道人心、天理伦常成了高悬的明镜,审案之人确实难以在收了好处之后枉法断案,否则不等御史弹劾就已经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了。
“圣上此举,实在是为百姓而殚精竭虑。此举令高悬之民心得以实用,令民心之中的天理伦常得以庶实于公堂、庶实于百姓身边事,于世道人心、公正廉明有大益,吾皇圣明。”听了皇帝环环相扣的改革安排,刘宗周出班郑重施礼,发自内心的称颂。
“吾皇圣明。。。。。。”群臣齐赞。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