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世界现代设计史有计划废止制及其影响 > 前言(第1页)

前言(第1页)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终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最近几年来工作的一个结果。在我撰写的诸多设计史论中,《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较早动手的一本。此书内容以现代产品设计为中心,涉及现代建筑和平面设计,用教科书的形式写成。从撰写的时间上看,可以上溯到1982年。这本著作的撰写、修改、发展过程,也基本反映了我自己从事现代设计史论研究的整个过程。1982年开始动手接触现代设计史资料的时候,我尚在广州美术学院刚刚成立的工业设计研究室担任副主任,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工业产品设计史的研究上,对于现代建筑、平面设计等其他方面的资料,也有些接触。当时高永坚院长要求我把研究重点放在弄清楚西方国家为主的世界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在1983年完成了《世界工业设计史略》的书稿。广州美术学院油印成资料给工艺美术系的老师作为参考,我也结合内容给师生们讲课,估计这是国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简单讲述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

当时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一本刊物叫《技术美学》,他们邀请我去中国科技大学讲学,从而看到这本书稿的油印本,表示希望刊载在杂志上,在这本油印的《世界工业设计史略》基础上,我用了几个月时间做了一些修改,算是本书的第二稿。加上一些我提供的黑白照片,由《技术美学》编辑部发行了内部版《世界现代设计史》,16开本,印数约为1000本,没有书号,随杂志寄送给读者,也通过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扩大发行,在早期的设计界流传得很广。

这本内部版发行的时候,1979年成立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叶振华约了几个人商讨出版一套正式的现代工业设计史论和技法丛书,第一本选题就是《世界现代设计史》。我们在苏州、上海、杭州、广州、北京开了几次会,决定由浙江美术学院的王凤仪先生牵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周峰先生负责出版,第一批出两本:一本是我的《世界工业设计史略》,另一本叫作《设计素描》,原是瑞士巴塞尔设计学院(TheBaselSchoolofDesign)的设计素描教材,由广州美术学院的吴华先老师翻译,我负责校阅。出版计划定下之后,我在1983—1984年间对原书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删改、修订,并且增添了一些插图。限于当时的条件,那些插图基本都是翻拍的,质量不够好。当时主要考虑的是要赶快出版,给国内刚刚启动的现代设计提供一本条理清晰的历史指南。据我所知,1984年前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还出版过一本柴常佩先生翻译的现代设计史论书籍,内容是美国平面设计史学家菲利普·梅格斯(PhilipBaxterMeggs,1942—2002)的《平面设计史》(AHistoryofGraphicDesign,1983,1stedition,VanNostrandReinhold)1983年第一版中的部分内容。柴先生当时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顾问,他的这个译本采用了部分节译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平面设计方面,涉及建筑、产品设计方面的内容不多。

《世界工业设计史略》(1987年5月第一版)1987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精简本。这本书出版时,我已出国,先在宾夕法尼亚州立西切斯特大学(WestChesterUniversity)艺术系做研究,也兼课,1988年开始在洛杉矶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CollegeofDesign,Pasadena)教学,1993年曾经回国讲学,朋友希望我将原来的《世界工业设计史略》加以整理,完善补充后出版。回到美国后,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完成修改,1993年由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比较完整的《世界现代设计史》。5年之后,我对原书再进行整理和完善,于1999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一版,成为“王受之设计史论丛书”系列中的一本。10多年来,这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总共印刷了30次,成为中文的现代设计史论著作里印刷量最大的一本,由于是国内大多数艺术设计学院和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修参考书,因而影响较大。

但是,那本书毕竟是10多年前的旧作了,基础更是近30年前的手稿。时过境迁,现代设计的发展迅猛,变化巨大,尤其是数码技术、网络资讯的发展和普及,更是当年完全无法想象的。动手编写那本书的时候,还没有网络,资料完全是在一个个大学的图书馆里阅读和手工检索的,那时用的参考资料,以及当时拍摄的图片,都已明显达不到现在的要求。再加上这是我撰写的第一本大型史论著作,当时对于处理这么庞大的主题经验不足,在全书整体结构的把握上、参考资料和论述文字的严谨性上尚有差池。因此,时至今日,对第一版的书稿进行全面的修订就很有迫切性、必要性了。

这次重版,对全书结构做了部分调整,有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点是比较集中地讨论工业设计史,使这本书更加接近一本工业产品设计史,弥补国内产品设计史的不足,同时也在整个历史发展的阐述中兼顾现代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情况。20世纪90年代在撰写本书的时候,互联网(Internet)和数码技术尚未普及,全部资料搜索、检索、校对都是采用手工方式,这一次应用新技术条件对全书的内容,对现代设计史的整个发展历程都做了一次细致的梳理,对照第一版书稿,进行了逐项补充和整理,图片也做了大量的更新。特别是增添了现代设计进入21世纪的新内容,添加了对近年涌现的优秀设计事务所、设计师的介绍。另外,纠正原来版本中的一些错误以及过于绝对化的提法。包括文字错误、具体人物和设计混淆的错误、专有名词不准确之处,以及理论阐述的错误等。这个工作花费的时间将近两年。

中国目前在设计方面的出版物数量相当庞大,不但艺术、设计类专业出版社出版,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出版有关设计、时尚的书。作为一个在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一个经济体量在世界占第二位的国家,一个在产品、室内、广告、平面、景观、展示等设计领域从业人数全球最多的国家,这样庞大的出版量,是自然的,在选题上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也是自然的。然而,现代设计史论著作在中国设计类著作中的极端匮乏,却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目前比较容易看到的现代设计史论著作恐怕只有个位数,反映出史论研究远远落后于设计实践的情况。

不过国内设计史的著作,却并不均匀,其中现代建筑史方面的著作比较多,包括译著在内,大概四五种,比较全面;而室内设计史、景观设计史则基本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版本,市面见到的多为不太系统的图集;平面设计史种类也很少,只有一两种;汽车设计、交互设计、动漫画设计等领域就更加凌乱。

本书原来基本以产品设计史为框架,因此最初叫作《世界工业设计史》,但是因为产品设计的发展和现代建筑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早期的工业产品是现代建筑家设计的,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原名Charles-ÉdouardJeanneret-Gris,1887—1965)、密斯·凡·德·洛(LudwigMiesvanderRohe,1886—1969)都设计过家具和其他产品,所以后来在改为《世界现代设计史》的时候稍微补充了一点现代建筑设计的背景,也略微补充了一点平面设计的内容。2012年11月,《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已经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那本书140万字,比较详尽,因此在目前这本《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就没有必要兼顾太多建筑发展的背景;而《世界平面设计史》也已出版多年,目前亦在着手改写第二版,因此平面设计的内容也无须在产品设计史中占太多的位置,所以,对这些内容均做了大幅度的删减。这本新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基本是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导的。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对设计发展的看法,在我撰写《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一版的时候,受到当时普遍历史观的影响,基本上采用了线性历史演进观,在阐述上采用了阶段性的递进方式,强调设计进程中革命化的发展,提出设计中后浪推前浪式地走过了150多年的历程。从结构来看,这种通史式的阐述,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读者容易掌握,因而,这个理论发展的框架,我在这一版中仍基本保留了。但是,必须在这里特别提出来的就是:设计史的发展和我们教育中的普遍历史观其实有差异,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发展模式,也并非总是后浪推前浪的进步,多元化、挫折性总是存在的,那么,在修改的时候,就需要一方面保存原来的阐述构造,另一方面要做一些符合具体发展情况的调整。

在撰写和研究现代设计史的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讨论涵盖范围的掌控。现代产品设计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而现代建筑的出现也在这个时期,共同的背景是城市化在西方国家的形成和蔓延。欧美的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化,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上最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现代建筑、现代城市规划、现代产品设计、现代平面设计(特别是广告、包装、书籍设计)才能够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早期的建筑师中很多人也设计工业产品,例如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AdolphGeorgGropius,1883—1969)设计了德绍包豪斯的门把手,勒·柯布西耶设计了一系列椅子,美国设计师雷蒙德·罗维(RaymondLoewy,1893—1986)的设计,则从住宅、火车、协和式飞机内舱和用具、汽水瓶开始,到标志、广告、插图、服装,无所不包。因而,要严格地把建筑史和设计史分割开来并不容易。现代建筑和现代产品、现代平面之间有许多重叠的部分,也有许多出于同一批人、同一个运动的情况。因此,一本现代设计史很难不谈及建筑的运动和流派,但是,建筑和产品又有巨大的差异。即便同在现代设计范畴内,产品和平面设计的设计内容、设计手法也大相径庭。我写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几个初期版本(包括1996年、2000年两个版本在内)中,对于把握建筑阐述、产品阐述、平面设计阐述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不是十分理想。比如在讨论后现代主义的时候,建筑所占的比例过大,而产品设计仅仅点到而已,平面设计则几乎没有讨论。在西方国家,部分作者把产品单独抽出来讨论,重点虽然突出了,但由于脱离了城市化和现代建筑的背景,因而设计史就成了一批设计师个人奋斗的记录,一批新产品的介绍,失去了纵横交叉的文明史作为框架,史论的结构就非常松散,对于设计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也就缺乏解释的力量,成为简单的“英雄创世”似的记述。潘尼·斯巴克(PennySparke,1948—)的著作《1900年到现在的设计与文化导论》(AnIntroductiontoDesignandCultureinthe20thCentury)正是希望打破这种局限。在西方出版的各种现代建筑史论著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这种努力,大部分作家在讨论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并介绍产品的发展过程。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剪裁、如何平衡,如何掌控相互间的关系,对史论工作者的学术技巧而言,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我在这一版写作中的一个关注焦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