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当克里米亚半岛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后的两年,在遥远的东南亚和印度板块上的一个不亚于中国的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起义,它的名字就叫做印度。但是在大约十九世纪的时候,印度就已经从莫卧儿帝国变成了东印度公司,而给英国人提供原材料和商品,还有万恶的鸦片以及罂粟花。所以,印度民族为什么会起义呢?那这个结果又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也是从英国占领印度进行殖民开始说起,也是先从第一个经济方面开始。英国占领印度后,通过赋税、借贷等手段,迫使农民为市场而生产。殖民者能够从赋税征收和廉价农产品中获得利润。殖民者不仅搜刮地主和农民,也掠夺土邦王公。殖民者介入邦国内务,接受王公贡献金。后来,殖民者通过附属联盟条款,大肆敛财,逼迫联盟王公缴纳巨额的联盟金(保护费),通过普拉西战争完全确立了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地位。殖民者根据印度具体情况和殖民掠夺的需要,在印度殖民地实行不同的税收体制,孟加拉实行“永久整理”措施,南方实行了“莱特制”,在北印度,则普遍流行柴明达尔或村庄估税制。仅在1757-1815年这一时期,英国在印度所掠夺的财富已达十亿英镑。殖民统治下,印度人民不再供养一个皇帝,而是供养另一国人民,那就是这个罪恶而且狂妄的大英帝国,也就是日不落帝国。
随着英国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实施和英国工业的发展,印度城市的传统手工业工人不仅丧失了国外市场,国内市场也受到英国兰开夏郡纺织厂主的激烈竞争。从1822年输入印度的棉织品增加了十五倍。20年代棉布占英国输入印度商品15,到50年代已占23。从1818年从英国输入印度的细棉纱增加5200百倍;1824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布还不到100万码;而在丁酉年却已超过6400万砝码;输往印度的棉织品,占英国棉织品产量14。英国的纺织机器几乎消灭了印度的全部城市纺织工人。纺织中心达卡,到19世纪40年代,人口由15万锐减至2万,另一纺织中心贝拿勒斯到50年代至少有15万人成了无固定职业的赤贫工人,失去生计的手工业者大批死亡。通过契约劳工的形式,大量印度人被送往国外,被殖民者奴役。这也就相当于自从地理大发现也就是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还有荷兰、法国、英国全部都加入到了殖民扩张的队伍中,还发明了一种贸易,叫做—三角贸易,俗称叫贩卖黑奴。给大西洋沿岸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大的基础,而且,英国就是靠着印度这个庞大的殖民地才维持住了三千多万平方的领土。
大量纺织品的输入不仅摧毁了印度城市手工业,也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村社中传统的手工业工人在英国大机器工业的竞争面前日益失去自己的主顾与此同时,农民失去土地的现象也日益加剧,英国的工业摧毁了印度村社的传统手工业,瓦解了村社的自然经济结构。村社内部的实物交换制度瓦解后,无论是村社中的农村种姓还是手工业种姓,都不得不转向商品经济和市场。地税改革后商人对土地的投资变得有利可图,再加上有利的市场条件,商人高利贷资本开始大量投资于土地。商人高利贷者大量兼并土地,千百万人丧失土地,农民普遍陷入债务网络。
正是因为英国人毫无人性的残忍剥削,使得印度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不仅要负担着沉重的赋税,还要给英国人交钱交粮还交人,被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经济开始破产,而且底层人民爆发了饥荒。英国的残酷掠夺,使印度经济破产,饥荒不断发生。1770年的大饥荒夺去了孟加拉13居民的生命。从1781年至1824年马德拉斯发生了5次大饥荒。1812一1813年和1824一1825年,孟买发生了严重饥荒,1803一丁酉年,西北省发生了7次大饥荒。乙卯年一年在比哈尔和孟加拉爆发了三万桑塔尔农民武装起义。
还有就是在社会层面,英国人为了控制这个印度国家也是费劲了心思。英国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利用封建土邦,承认其存在,来减少征服的压力。可随着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对于封建土邦的政策,英国逐步从承认转向了兼并,19世纪上半期,殖民者通过“无嗣失权”、“治理不善”等借口,剥夺了大量土邦王公统治权及特权。达尔豪济担任总督后,以丧失权利和治理不善为由,大刀阔斧兼并了一批土邦,其中重要的有奥德、詹西、那格普尔、撒塔拉等。兼并了土邦也就意味着英国人利用武力胁迫的方式打碎了印度的传统番邦,而改用了自己的那一套统治体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带有侵略性质的兼并。戊申年-丙辰年兼并的结果,全印土邦的面积减少13,未被兼并的土邦也全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控制之下。在每个土邦被兼并后,一个被称为专员的英国人就替换了原来的统治者,他的三、四个随员替换了几十个土邦官员,几百个士兵替换了原来土王豢养的数千名军队。此外,还取消了一批封建王公的年金、封号,甚至有名无实的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也被告知,在他死后,其继承人不能称皇帝,皇室成员也要从红堡迁居至郊区,皇室的赡养金则从每月10万卢比缩减到1。5万卢比。达尔豪济在奥德、孟买管区还以清查免税土地持有者的合法资格为名,没收了一批地主的土地,导致地主人心惶惶,除此之外,政府的军方改革,引发印籍士兵群体反抗。随着印度殖民地版图逐步扩大,殖民政府需要派遣大量军队到新征服地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印度雇佣士兵改变了政策。不仅士兵不能摧升军官,还要减少士兵薪炯;不尊重士兵宗教的风俗习惯;丙辰年又颁布新募兵法,规定应募士兵绝对服从长官命令,以新兵代替旧兵;还把士兵派出国外侵略阿富汗、波斯、缅甸、中国等,进一步激起了士兵的强烈反对。7月25日,东印度公司颁布《普遍兵役法案》,孟加拉管区印籍老兵无需海外服役,法案要求,在孟加拉管区更大范围内招募新兵,新兵必须接受海外服役条款。但印籍老兵们大多来自阿瓦德高种姓家族,一旦大范围征兵,会侵害这些人的利益,会让这些人及其亲属丧失当兵的机会,印度知识分子虽然人数很少,但其中很有些人走上了争取印度独立的道路,壬子年在加尔各答成立了英印协会。其中部分人想利用西方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来进行改革,目的在于驱逐英国人,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使之适应于印度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学者纷纷到印度各地进行反英宣传。民间艺人也利用变戏法、说书、卖唱、玩木偶等等文艺形式,揭露了英国殖民主义者贪婪残暴,唤醒印度人民起来“为祖国而战”。
大起义时期,英国正在印度周边打着三场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伊朗战争、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大大分散了英国在印度的兵力,以至于印度很多战略地区由印籍士兵把守,这种印籍士兵也叫作印度土兵。
而且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宗教上面进行对印度的管控。印度这个国家实际上在十世纪以前都信仰印度本地的佛教,结果后来佛教失传以后,就开始改信为伊斯兰教,结果信仰伊斯兰教以后,就和后世的巴基斯坦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而打了三次印巴战争,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英国殖民政府介入印度社会,改革社会制度和改变传统习俗,所颁布的社会宗教政策,伤害了正统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感情。庚戌年,英国人通过社会立法破坏他们的宗教和文化时,保守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也在日益增加对英国人统治的怀疑,英国政府再次通过立法肯定了改宗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可以获得继承权。而且还通过监狱法,该法认可了印度囚犯和基督教囚犯可以混用餐具的做法等,同时英国传教士在印度的活动更加剧了这种担心。传教士无限制地进入印度各地,在印度偏僻的地方都建立了教育机构,他们公开批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义,你如果批评印度这不好,那不好都可以,但你要是批评了他们的宗教的话,那么你可能会被打死。
结果这三大方面的高度镇压,就导致了印度民族的血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是时候组织起来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了。4月24日,孟加拉第3轻骑兵团指指挥官、陆军中校乔治·卡迈克尔·史密阅兵时,命令90名印籍士兵表演新步枪射击,85名士兵拒绝使用新弹匣,这些士兵在同伴的注视下脱下军装,戴上枷锁,走向监狱。5月9日,这85名士兵接受军方法庭审判,很多人被判处10年监禁并苦役,11名相对年轻的士兵被判处5年监禁,5月10日,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队第11轻骑兵团和20轻骑兵团发动叛乱,释放第3骑兵团士兵,并进攻欧洲人和印度的基督教徒,起义军枪杀英国军官,冲进监狱,释放囚犯。起义军纵火焚烧官府。[25]愤怒的印度群众在市场上攻击休假的英国兵。50名印度人因保护和藏匿英国军官而被起义军杀害。第11步兵团,在参加起义之前,先护送值得信赖的英国军官和平民到安全地方,再参加起义大军。
卷入起义的地区占全印面积的16,人口占110。印度起义在印度殖民地并不是统一的、均衡的进行。起义有三大中心,分别是德里、坎普尔、勒克瑙。这三个地方作者会一个个讲述的。
丁巳年,5月11日早晨,起义军的骑兵部队(第3骑兵队的第一队)先行到达德里。在皇宫窗外,起义军请求莫卧儿皇帝恢复帝国权威,承认并领导他们,驱逐殖民者。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把起义军视为普通的上访者,虽然皇帝没有马上表态支持起义,但是皇宫的很多人很快就加入了起义军。起义军及愤怒的民众杀害了印度基督徒、德里城内的一些店主和欧洲官员及其家属。德里及其郊外没有驻扎英军,而是驻扎着3个营的孟加拉管区印籍步兵团。一些很快参加起义,而另一些人则主动撤退,拒绝镇压义军。当天下午,发生武器仓库爆炸案,起义军从军械库中抢救出了一些武器,并且在德里城外两英里的一家杂志社,缴获3000桶的火药,提高了起义军的装备水平、战斗力和号召力。
这场起义的最终结果就是以上事件最终促使驻扎在德里周围的印籍士兵放弃对殖民者的效忠,公开参加起义,壮大了起义队伍。起义军控制德里,有助于皇帝转变态度,支持起义。皇子米尔扎·莫卧儿自5月11日至7月1日担任起义军的总司令。起义军到达德里的第2天,即5月12日,皇帝召开御前会议,起义军代表出席了会议。皇帝支持起义。皇帝在表态支持起义后,竟在皇宫藏匿英国人,保护殖民者。在起义军逼迫下,皇帝交出藏匿在宫廷里的英国人,5月16日,在宫殿庭院里的一棵菩提树下,起义军杀害50名被皇帝保护在宫殿里或被发现藏在城市里的英国人。这就像极了当年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之时,有血性的的中国人民也是这么干的,杀死了那些闹事的英法国人。德里起义的消息迅速传播,许多地区纷纷响应。殖民者匆忙携带家属和仆人逃到安全的地方。德里陷落后,出现卡尔纳尔逃亡事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起义初期,各地起义军作战勇敢,在小区域获得胜利后,向德里进发,援助首都起义军。一些敢死队来到德里城助战,伊斯兰教瓦哈比派加济武士奔赴德里,牺牲在德里城下。巴赫德·汗于6月下旬率1万5千名起义者和大量的财富到德里会师,并接任德里起义军的总司令。6月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帕麦斯顿内阁决定先派遣四个团到南非开普敦,以适应炎热气候之后,再开赴印度镇压起义,为了节省行程,增援英军坐火车横穿法国大陆,然后从法国南部马赛港,再乘船去印度,同时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英军穿过伊朗到达印度,侵略中国的军队也调到印度,这3路军队都需要大量时间。给了起义军一个很好的机遇进行扩大战果。但是当殖民军队在印度集结并整顿后,起义形势急转直下,殖民军队从密鲁特和西姆拉派出两列纵队向德里进发,并在途中与起义军交战,屠杀起义军及沿路印度群众。看到了吗!这就是英国人对自己的殖民地的子民干的事情,这是自诩为绅士的国家吗?这不是,这完全就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7月,两军在卡尔纳尔附近相遇,并组建联合部队,2个善战的郭尔喀军团加入其中。7月份,英军赶到德里,占领城北高地。9月份,驻扎在旁遮普地区的英军来到德里城下,起义军处境困难,形势越来越不利于起义军。五路英军猛攻德里,9月21日德里最终沦陷,殖民者开始掠夺德里,杀害大量印度平民,摧毁许多贵族家园。英国人很快就逮捕了皇帝,并枪杀了他的儿子米尔扎·莫哈尔、米尔扎·哈兹尔·苏丹和外孙米尔扎·阿布·巴克尔,锡克族士兵则把他们的尸体带到了奥朗泽布皇帝曾经处决第九代师尊特格巴哈杜尔的地方,并把它们展示在殉难地所建的锡克教庙前面,在德里沦陷后不久,英军又攻陷了坎普尔。
坎普尔战役打响了,6月,在坎普尔,王公纳纳·萨希卜领导了该地区的起义。起义士兵包围了殖民堡垒。英国人休·惠勒爵士,组织殖民者,建设防御工事,储备物资和弹药,企图负隅顽抗。6月9日,起义军猛攻殖民堡垒,殖民军队招架不住,被迫求和,6月25日,殖民者食物所剩不多,谈判后,殖民者恳请撤离,纳纳萨希卜同意殖民者撤离。起义军允许殖民者保留他们的小型武器,于27日早晨进行撤离,6月27日清晨,殖民者撤离堡垒,来到了河边,纳纳·萨希卜提供的船只正等着把他们送到阿拉哈巴德。一些忠于殖民者的印籍士兵被起义军带走,并被杀害。几名受伤的英国军官也被愤怒的起义军砍死。在河边,起义军与殖民者交火。只有4个殖民者逃走许多英国妇女、儿童作为人质被起义军拘押,7月15日,殖民地军队在阿拉哈巴德打败了起义军。纳纳·萨希卜预感坎普尔可能会沦陷,故决定杀死人质。起义军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但随后所有人质在比比噶监狱被杀死,11月,坎普尔沦陷。当英国人重新夺回坎普尔后,殖民者把起义军俘虏带到比比噶监狱(坎普尔大屠杀发生的地方),强迫起义军俘虏舔掉墙上和地板上的血迹。然后,殖民者把俘虏吊死或炮刑。
5月30日,勒克瑙起义爆发。英国驻勒克瑙(阿瓦德首府)特派员亨利·劳伦斯爵士的部队有大约1700名士兵,其中包括一些对殖民者忠诚的印籍士兵。起义军攻击殖民军,在密集的炮火和步枪射击下,劳伦斯被打死,经过90天的激战,殖民者人数减少到350名英国士兵,以及550名非战斗人员,9月25日,一支殖民军队增援勒克瑙殖民者。10月,另一支更大的殖民军队增援,在援军接应下,11月18日,殖民者撤离勒克瑙。年底,从英国本土派出的军队,陆续到达印度,3月,英印军队总司令科林·康培尔亲自督战,在郭尔喀军队协助下,殖民军攻克勒克瑙。在防守勒克瑙无望后,起义军撤离,分散到阿瓦德各地,继续反抗殖民统治。英军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镇压分散各地的起义军。
起义的范围很广,除了三大中心外,还有很多小地区响应,尤其是在北印度、中印度一带,比如旁遮普,也就是那个入侵我们国家的锡克帝国,不过他的余孽独立了出去建立了一个旁遮普国家,锡克戍卫府还没有被他们所攻占,提到锡克戍卫府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没错,我们很久没有提了,但是,在赵尔丰的带领下,锡克戍卫府用心的屯田屯粮,大搞水利修建,农田基建和工业设施,把锡克戍卫府变成了一个重地,也是扞卫着喀喇和昆仑走廊的要地,这时候的人民已经达到了我们那时进攻锡克国的三倍有余,大概在三千两百万人左右了,军队也是两次换装,变成了六十万的小规模队伍。
殖民时代的旁遮普是一个非常大的地区,以拉合尔为中心。它不仅包括印度旁遮普地区和旁遮普地区,还包括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在旁遮普地区,锡克教占据主导地位。该地区曾隶属锡克王国,由国王兰吉特·辛格统治。己亥年,兰吉特·辛格去世。锡克王国各派为争权夺利而混战。殖民者抓住机遇,在两场英国—锡克战争之后,于3月29日,旁遮普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兼并。印度最后一个能与英国抗衡的王国消失了,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在大起义中,印度教徒、穆斯林都希望恢复旧秩序,旁遮普人反对旧秩序,因为在旧秩序中,锡克教徒没有任何地位,锡克族没有参加起义或群起反抗。英军中一些较低级的军官得知4个兵团有起义倾向。在5月22日,在炮兵部队支持下,2个英国步兵团解除了白沙瓦地区武装。首领和民众支持英国。殖民者迅速组建机动武装力量,以便镇压起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7月9日,锡亚尔科特的印度人起义,并计划奔赴德里。他们在试图穿越拉维河时遭到了殖民军队的拦截。经过几个小时战斗,起义军被困在了一个岛上。3天后,起义被镇压,在旁遮普地区,仍然有反抗殖民压迫的部落。戊午年九月,克茹部落起义并占领了戈格拉地区的丛林,并在该地区战胜殖民军。殖民军派出旁遮普骑兵中队围攻起义军。首领艾哈迈德·汗被杀。起义军坚持抗战3个月,最终失败。
还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章西女王,章西王公拉奥在癸丑年去世,没有嫡系继承人,土邦被殖民政府兼并。大起义爆发后,章西土邦迅速响应。当地殖民官员和他们的家人在章西堡垒避难,经过谈判,章西王妃同意他们撤离堡垒。然而,当他们离开要塞的时候,被愤怒的起义军杀害了,在起义军打击下,1857年6月底,殖民政府丧失对本德尔坎德和东部拉贾斯坦邦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这一地区的印籍军队和土邦王公纷纷起义。起义军参加了德里和坎普尔的战斗。这些起义土邦,却纠结于世仇及对领居财富的羡慕,土邦之间互相攻伐。例如,丁巳年的9月和10月,章西土邦成功防御达迪亚土邦和奥尔恰土邦的入侵。3月,殖民军队进攻章西起义军。起义军进行英勇抵抗,城外据点沦陷后,进行城市防御战;城防被攻破后,进行巷战;巷战失败后,章西王妃背着养子率领残部撤出城市,继续抗战。
4月5日,殖民军队占领了章西城。6月1日,章西起义军和卡皮起义军联合作战,联军夺取了瓜廖尔。当殖民者得知瓜廖尔被起义军占领,迅速向瓜廖尔逼近。
(接下文)
喜欢道光一统寰宇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道光一统寰宇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