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泰与郑清之相谈甚欢。
在交谈中,作为主战派的宋朝丞相郑清之,受到赵泰的影响,确定了自己的执政方略。
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援金、备战、伺机收复中原!”
在历史上,郑清之在接任史弥远的位置后,也曾经积极主战,推动了“端平入洛”,可惜宋军因为准备不足,加上主和派的掣肘,没有实现“据关、守河、复三京”的目标,反而被蒙古人击败。
赵泰与郑清之达成共识,认为蒙宋之间必有一战。
在这个共识之下,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着,为蒙宋战争做准备而展开。
赵泰认为“端平入洛”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便是宋蒙联合灭金,宋军配合蒙军攻陷蔡州,灭亡了金国。
这固然一雪靖康之耻,战术上获得胜利,可战略上却是失败,他也使得宋军入洛时,得不到河南境内,金国残余势力的支持。
金国虽是异族入主中原,可是百年时间,已经一定程度汉化,而金国境内的百姓,与南宋分离百年,对于金国也有了一定的认同感。
第二个原因,便是南宋准则不足,赵范、赵葵立功心切,派急于占据河南,接手金国经营多年的潼关黄河防线,仓促出兵进入中原。
此时中原被蒙古人破坏,宋军训练和准备不足,进入洛阳后发现西京洛阳人口不足三百户,军队无法就地获得补给,后勤又跟不上,作战遂即失败。
第三个原因,便是南宋内部的问题,意志不够坚定,主战主和左右摇摆,遇见挫折就改弦更张,没有全力去执行一个策略。
在端平入洛时,四川的赵彦呐,京湖的史嵩之,都没有配合主战派出兵。
京湖方面能够给进攻蔡州的蒙军,运去三十万石粮草,却不愿运粮给汴京,南宋内部党争,导致没有协调,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赵泰总结了经验,便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他拿到宋援后,便准备回金国,借助宋朝的钱粮,培养自己的人马。
赵泰觉得南宋“端平入洛”的方略,并没有错,只是执行出了问题。
因为在蒙古灭金后,蒙古谋臣耶律楚材,立刻向窝阔台呈报《平南之策》,“先谋犯蜀、顺流而下窥江南”。
在南宋发起端平入洛的同月,窝阔台便召开诸王大会,并对王公们说,“如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尽灭,惟东南一隅,还没有被征服。本汗欲率兵灭之,你们等以为何如?”
由此可见,蒙古灭金后,马不停蹄的便上马了灭宋的计划。
因此南宋方面,“据关、守河、恢复三京”的战略,并没有错。
金国人靠着潼关和黄河防线,挡了蒙古人十多年,南宋如果迅速收复河南,便能加大战略纵深,迟滞蒙军的进攻,使得南宋拥有更多战略纵深,从而挡住蒙古的进攻。
如果赵泰能够在金国养兵数万,提前准备粮食,那么等金国灭亡后,便能够迅速配合宋军收复河南。
这样一来就能改变宋军入洛的结局,南宋在战略上,便不会那么被动。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