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优书网 > 林汉家的动物园(第1页)

林汉家的动物园(第1页)

林汉家的动物园

坦克的开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一款坦克的开周期很长,其设计前必须考虑到对手坦克的展进度。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穿越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可以提前知道对手技术展的进度而制定自己相应的开标准。

对于二战来说,坦克的展度和飞机性能的提升很相似,皆是一年一个样。两年前的经典,在各国间你追我赶之后,两年后就成了过时货,又要苏德两国的情况最为突出。

被林汉粉碎的这个历史位面,林汉和汉娜虽然制定联合苏联,赤化欧洲的战略方针,但两人也无法预伏苏德之间的脆弱“和平”,到底能维持多久,所以在制定坦克升级方案时,一切皆是以最坏的情况预估。而对面苏联,斯大林出于对“穿越者”“先知”的恐惧,也是拿着鞭子强逼苏联设计师不停开升级新式坦克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所以两国尽管一直和平,但装甲兵的更新换代度却是极快。

对于德国装甲兵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受凡尔赛条约限制,整个国家的军工展被长期压制得无法正常展,被迫“放羊”的时间达十数年之多。

坦克的开设计,同样也必须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点一点地进行技术积累。德国坦克开时,汉娜不是不想一步登天直接开出三十吨级别的坦克,但是这根本不可能。技术的开,最讲究积累,不顾现实直接乱上三四十吨甚至五十吨的坦克,那会扯到蛋的。(ps一下,看到一堆穿二战的小说,有些无知的作者,在一九三九年就给德国上四五十吨重的虎豹,先不说这个时代的德国有没有这个技术。光是战术运用上也是不可行的,虎豹糟糕的道路通过性在西线一样是灾难。)

林汉一家人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制定了“小步快跑”的科技开计划。

在科技展的过程中。最大困难就是“研”方向难以确定。

当一项新兴科技展到一定程度,就进入了分叉口处,面对着面前突然出现的多条分支,似乎每条都能通向终点,科技家们在路口处时往往不知所措。最后能做的。要么是赌博式地选一条走下去,或者仗着财大气粗,不怕烧钱,每条路都试过去,用实践是检验真理这条绝对正确的“手段”,以烧钱的方式“烧”出一条路来。

不过对于1932年还在处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的德国来说,他们不可能象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般,用烧钱的方式烧出一条路来。

而原历史位面的德国,正是因为搞不清楚方向,又什么都想尝试一下。耗费了无数的经费,更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导致坦克开进度严重落后不说,到最后更直接点歪了科技树,选择了最糟糕的一条路:重叠式负重轮这最错误的方向。

不过这个位面的德国,由于有穿越者相助,来自后式的林汉和汉娜,非常清楚未来十年,甚至是五十年里坦克的展方向。

从一开始,德国的坦克的开。就定下了:较大直径负重轮、倾斜装甲、扭杆弹簧悬挂这三大展方向。

而坦克开的远期方案,则是以三十吨坦克、88毫米~1o5毫米坦克炮、柴油动机、通用底盘为终极目标。

舰男位面一号坦克展史

早在1932年希特勒比历史提前半年当选德国总理之前,德国6军军械局在1931年就秘密下令开一种造价低廉,能立即生产的过渡型坦克。几家公司公展开竞标设计。结果都十分相似。军方最后选中克虏伯公司设计的1ka1底盘,为了保密,称其为农业拖拉机。

如果就这么按原来的历史走下去,克虏伯公司要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即一直拖到1934年四月,才能将这个型号的坦克正式定型。即后世的著名的5。5吨级别的i号坦克。

克虏伯公司开设计的一号坦克是不折不扣的训练坦克,两人车组,武器仅能安装两挺792毫米机枪,装甲薄,常见有许多开口、裂缝和焊缝,车体强度差,连说是反坦克炮了,就连带钢芯穿甲弹头的机枪或反坦克枪,都能轻易地击毁他。

不过希特勒在1932年提前半年上台后,在穿越者的干涉下,已经开出毛胚的克虏伯公司的1ka1底盘,被直接扔到了一边。知道自己是在和时间赛跑的希特勒,已没时间去等克虏伯公司完善的他的设计,他直接要求克虏伯公司直接抄袭英国著名的维克斯轻型坦克设计,并定下达硬性指标:在1933年八月前必须生产出过五百辆坦克交付6军坦克教导师使用。

在这之前,德国方面已经通过苏联,偷偷地获得了一辆维克斯坦克,以及苏联方面转手倒卖提供的该型坦克的图纸。(注:苏联一开始购入维克斯mke的目的即对这种坦克进行测评,测试结果现mke比他们自己研的坦克还要来的优秀,因此向维克斯购买生产授权在苏联大量生产,苏联自制的mke即为t-26轻坦克。一开始苏联生产的t-26为a构型(换装苏联制dp机枪),随后将炮塔改装变成一炮塔安装37毫米炮,另外一个炮塔仍然安装机枪的混合构型,这两种构型并没有生产非常多的数量,真正量产的款式为b构型修改型,安装了45毫米坦克炮以及2挺机枪。最终生产型t-26除了改用了焊接制法,还采用了加入避弹构型的铸造炮塔。)

克虏伯公司依苏联人的提供的维克斯坦克的图纸,直接开始生产德国版的维克斯坦克,德国6军将其命名为一号坦克。在此期间,德国方面也得到了一辆维克斯坦克的苏联改进型——即著名的t26轻型坦克。(注:历史上苏德蜜月期时,苏德两家军事交流是非常广泛的,早期型的3号坦克甚至在苏联测试过。)

在吸收了两家坦克设计的特点后,克虏伯公司的坦克设计师,依汉娜的要求对维克斯坦克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1、加强承重悬挂构件的强度设计,进行类似t25的改进。以便其能达到汉娜提出来的十吨坦克的设计标准。

2、参考t26的布局结构,改两人车组为三人车组。

3、扩大炮塔座圈,依汉娜提供的草图为为参考,重新设计炮塔。提高后座空间距离,以便能安装一门4o毫米6o倍径的反坦克炮。

虽然心急火燎的希特勒下达了1933年八月前就要交货的硬性指标,但实际上完全没有准备好的克虏伯公司,一直拖到当年十一月才开始量产坦克,第二年一月仅完成三百辆i号a型坦克的生产计划。而余下的24o辆一号a型坦克,则是被奔驰公司和“艾瑞丝蒂法”公司在此期间完成了订单。

主要原因还是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德国那糟糕的军工生产体系的因素。在知道德工体系生产如此拖沓之后,希特勒不得不从上台一开始就对德国国内的军工体系进战略性的调整,也影响到了该型坦克的生产。

不过此时的一号a型,只能说是一个半成品——为其配套的4o6o倍径的反坦克炮,此时根本连影子都没有。古德里安的三个坦克教导师接收到的54o辆一号a型坦克,都只能临时装上一挺792毫米的机枪凑数。

不仅如此,为了加快生产度,节省成本。这批一号坦克虽然完全可以承受十吨的体重,但a型装甲都被减薄到8~12毫米,仅能抵挡步枪和普通机枪子弹,使用专业的反坦克枪就可以轻松地击穿其正面装甲。

这一批的一号坦克中,十吨重的b型只造了二十辆用于测试底盘测试,以便为将来的改进提供经验。

该型坦克虽然就战斗性能而言极差,但也有先进的闪光点在于,和其原型维克斯坦克相比,车体前部被拉平成一整块六十度倾斜的装甲板,其外型和未来1936年型的维克斯坦克十分接近。只不过炮塔换成了一个更加硕大的炮塔以方便将来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

此外另一个先进的地方是其为了便于生产,整个坦克底盘外型设计时是“用直不用曲”,尽可能多地减少拐角折叠阶梯构造,尽可能地“使用整块装甲板”。其外观看上去有一种流线型的“流畅美”——早期的坦克设计,甚至可以说是1942年的前,各国的坦克设计,在外形上都十分地奇葩,无论是苏联的t26、bt5、bt7,或者英国的那一票巡洋坦克或步兵坦克。或者法国坦克,以及美国的m2、m3系列,也包括历史上德国的一号到四号甚至是虎式坦克,其车身外型上看上去皆象梯田般,高低不平,又是直角又是拐角。这种设计毫无用处不说,既增加了制造工时,又严重影响了防御强度,美观性上,更是可以用“丑得要命”来形容。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