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开局获得夺命十三剑 > 第33章 顺治十六(第1页)

第33章 顺治十六(第1页)

这一年,朝鲜、喀尔喀部的丹津喇嘛、土谢图汗下的万舒克诺颜等七旗、厄鲁特部的鄂齐里汗、达赖喇嘛、班禅胡土克图、阿里禄克山托因、虎尔哈部的宜讷克,以及俄罗斯部的察罕汗和使鹿索伦部的头目布勒、苏定噶、索朗阿达尔汉的儿子查木苏都前来进贡。朝鲜再次前来进贡。

在十八年春季的正月壬子日,皇帝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但并没有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丙辰日,皇帝的病情却突然恶化,令人担忧不已。面对这种情况,朝廷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局势,于是发布了一道赦免令,将死罪以下的罪犯全部赦免,希望能给皇帝带来好运。

可惜的是,这一切努力似乎都无法阻止病魔的侵蚀。丁巳日,皇帝最终在养心殿驾崩,年仅二十四岁。这个年轻而有抱负的皇帝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哀思。

在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诏中,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他承认自己虽然有幸继承皇位,但由于自身德薄才疏,无法像太祖、太宗那样开创宏伟的事业。自亲政以来,无论是纲纪法度还是用人行政,都未能完全遵循先辈们的理念,只是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而已。此外,皇帝还提到自己渐渐受到汉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导致原本淳朴的旧制度发生了变化。正因为如此,国家治理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民众的生活也未能得到充分的改善,这成为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第一大罪过。

回顾过往,皇帝深感自己年幼时便遭遇太宗皇帝驾崩的变故,成长过程中的教导和养育全依赖于圣母皇太后。她的恩情深厚如海,自己永生难忘。如今自己先走一步,实在是愧对皇太后的养育之恩。同时,对于朝廷大臣们的辅佐之功,皇帝也表示衷心的感激,并希望后人能够汲取教训,不断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这份遗诏既饱含了皇帝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厚,我无法报答。我日夜侍奉她,希望能尽到孝心。如今不幸未能终尽孝道,这是我第二个罪过。太宗皇帝驾崩时,我才六岁,不能服丧三年,这始终是我心中的遗憾。我侍奉皇太后,希望她长寿,这样我或许能稍微弥补之前的遗憾。现在永远离开了她的膝下,反而让圣母皇太后悲痛,这是我的第三个罪过。宗室中的诸王贝勒等,都是太祖、太宗的子孙,是国家的栋梁,理应得到优待。我对于诸王贝勒,交往疏远,给予的恩惠又少,情谊隔阂,友爱之道未能周全,这是我的第四个罪过。满洲的诸臣,有的世代忠诚,有的多年效力,应该加以倚重,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我未能信任他们,使得他们有才不能施展。而且明朝的灭亡,多因偏用文臣。我却不以为戒,委任汉官,甚至部院的印信,有时也让汉官掌管。这导致满洲大臣无心任事,精力懈怠,这是我的第五个罪过。我性格好高,不能虚心接纳意见。在用人的时候,总是要求他们的品德与自己相当,不能根据他们的才能来安排职务,导致我常常感叹人才缺乏。如果能扬长避短,那么即使有人只有一点微小的技能,也能得到任用,怎么会至于说全天下都没有人才呢?这是我的第六个罪过。设立官职,分配职务的时候,只看重品德是否高尚,对于官员们的职位晋升和贬谪罢黜,更是丝毫不敢懈怠。然而面对朝中大臣时,即使明知他们并不贤能,也不能够立刻将其罢免,反而选择了宽容姑息。例如刘正宗这个人,他不仅偏私狭隘、性格急躁,还善妒成瘾,对于他这样的品性,我其实早就心知肚明,但依然让他在重要岗位上长期任职。如此这般,便导致了见到贤能之人无法及时举荐,见到不贤之人也无法果断罢免的情况发生,这实在是我不可推卸的第七条罪状。

此外,国家的开支异常庞大,军队的粮饷又严重不足。可那些金银财宝,却统统被用于满足宫廷里的日常花销,完全没有一点节余可以挪作他用。每当遇到国库亏空之时,每每召集诸位王爷和大臣共同商议对策,得到的结果无一不是毫无新意,仅仅提出通过削减官员工资来补充军饷这种办法而已。这种做法无疑是优待自己而亏待他人,损害下层利益以增益上层利益,这便是我必须承认的第八条罪状。建造宫殿的时候,要求每一处细节都必须达到极致的精美;制造器具时,更是力求每一个部件都是最完美的工艺。然而,这些看似华丽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实用价值,却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而我竟然没有自我反省,也没有设身处地去体谅百姓们的艰辛与不易,这实在是我不可推卸的第九大罪过。

端敬皇后一直以来对皇太后孝顺有加,尽心尽力地辅佐我管理国家事务,使得内政得以修明。我本应遵循皇太后的旨意,追思她的贤惠品德,但在丧祭典礼上,我却给予了她过于优厚的待遇。这种行为完全没有以礼法来约束自己的情感,导致各种事情都过度铺张,甚至逾越了礼制的规定,这便是我的第十大罪过。

想当年,祖宗们创立这份基业时,从未任用过宦官。他们深知宦官专权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始终保持着警惕。可如今,我却打破了这个传统,让宦官参与到了朝政之中,使得朝廷的政治风气变得污浊不堪。这不仅违背了祖宗的遗训,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任,实在是罪大恶极啊!而且明朝的灭亡,其实就是因为任用宦官所导致的。我明明知道其中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但却不将此作为教训而引以为戒。不仅如此,我还设立了内十三衙门,并任用宦官,这和明朝时期有什么区别呢?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他们营私舞弊,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得多,这便是我的第十一个罪过啊!再加上我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喜欢闲适,常常贪图安逸,总是居住在深宫之中,极少上朝去处理那些繁琐的政务。

我与朝廷大臣们的接触和接见过于稀疏,上下之间的情谊因此受阻,这是我作为皇帝的第一个错误。人做事,谁能没有过错呢?我每日处理万机事务,怎么可能一点错误都没有?但是,只要我能够听取建议并接受批评,那么我的过错就一定能够被知道。我常常自恃聪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人说:‘好的商人深藏不露,像空的一样;君子品德高尚,但外表看起来却像愚笨一样。’我在这方面,与他们大相径庭。这导致大臣们保持沉默,不肯进言,这是我作为皇帝的又一个错误。我既然知道自己有过错,常常自责并后悔。但我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自责,未能真正反省并改正,过错日益积累,错误越来越多,这是我作为皇帝的又一个错误。

太祖、太宗为我们打下了基业,这是非常重要的。皇位的继承人,不能长时间空缺。我的儿子玄烨,是佟氏妃所生的,他聪明伶俐,能够继承宗庙,所以我立他为皇太子。我将按照典章制度,守丧二十七日,然后他便即皇帝位。我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他们都是功勋卓着的重臣,我把他们当作心腹来托付。希望他们能够忠诚地辅佐新皇帝,帮助他处理政务。我将这个决定公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

三月癸酉日,上尊谥号为“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为世祖,葬于孝陵。后来,又多次追加尊谥,最终尊谥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评论说:顺治初年,睿亲王摄政。他率军入关,定都北京,统一了全国。但当时战事频繁,没有时间来休养生息。等到顺治皇帝亲自处理朝政后,他勤政爱民,努力治理国家。他整顿赋税和劳役,以革除横征暴敛;他制定法律,以涤除冤案滥刑。他减免租税和赋役,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他执政十八年,使百姓从水深火热中得到了安宁。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基业已经巩固。到了临终的时候,他还能够反省自责,公告臣民。这比起古代禹、汤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尚书》上说:“聪明贤能的人才能做君主,君主是人民的父母。”这说的就是世祖皇帝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