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十分钟,孟子涛才姗姗来迟,看到刘宝元已经回来了,他连忙道了声歉,接着也没多说什么,双方就换了箱子,又回到各自的房间鉴定。
这回,刚过了三十分钟,孟子涛就拎了箱子回来了。
张景强有些惊讶地问道:“这回你怎么这么一会就好了?”
孟子涛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就要问王叔了,他在最开始的那些瓷片里,放了一个大雷,差点没把我给炸晕了。”
王之轩哈哈一笑:“既然你没晕,那肯定是看出什么来了吧。”
孟子涛笑道:“还行,要不是有郑老给我的资料,那我肯定两眼一抹黑了。”
说到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讶然道:“王叔,这些瓷片不会是郑老提供的吧?”
王之轩笑道:“对,先前郑老正好在我那里,他听说了这事,就让我去他那选了这些瓷片过来。如果你能把所有真品都选出来,那下个星期的任务就算过了。”
孟子涛心里一喜,装作有些紧张地问道:“那一共有多少件真品啊?”
王之轩笑道:“你急什么,等刘老师来了再说,现在你再怎么问,我也不会告诉你的。”
孟子涛有些无奈地说:“王叔,你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再煎熬几分钟呢?”
程启恒笑嘻嘻地说:“先苦后甜嘛。”
孟子涛没好气地说道:“就会幸灾乐祸,反正苦的又不是你!”
说说笑笑间,大家又等了十多分钟,刘宝元才拎着箱子走了进来,看到孟子涛已经在了,他心里叹了口气,接着就把手里的箱子放到了桌上。
说了几句客套话,刘宝元把记着自己成果的纸张拿了出来,说道:“孟总监,咱们现在就对一下吧,你看怎么样?”
“没问题。”孟子涛也拿出了纸张,放到了桌子上。
双方一对比,发现两人都各选了22片瓷片,其中21片是相同的,有一片并不相同。
“编号20和编号37?”程启恒和张景强打开箱子,把两个编号所代表的瓷片拿了出来,放到了桌上。
程启恒面前的是编号20的瓷片,孟子涛认出来,这是取自一件雍正斗彩瓷的瓷片,同样也是盘心部位。
孟子涛心中有些讶然,问道:“刘老师,您觉得这片不对?”
刘宝元点了点头,就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清三代官窑瓷器做工极其讲究细致,通常稍有瑕疵的产品都会被打碎,这块瓷片却有两个小黑点;另外,我觉得它的款识也有点问题。不知道孟总监,您是什么看法?”
孟子涛说道:“瑕疵的问题,据我了解,官窑瓷器表面有小瑕疵的现象在别的藏友的藏品中,也是存在的,并不是个别现象。而且,这可是瓷片,并不是整器,也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两点瑕疵给打碎呢?”
刘宝元微微一怔,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拿整器的鉴定方法,来判断瓷片的真伪,实在有些够尴尬的。(未完待续。)
ps: 感谢“秋风9868325788”的打赏!
第一百八十七章 瓷片的来历
听了孟子涛这番话,刘宝元尴尬的同时,心里也不无幽怨的想,你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一点瑕疵,突然搞出一个有瑕疵的,怎么可能不多想?
不过,刘宝元也不可能因为孟子涛这番话,就否定了自己的判断,说道:“那也不一定,万一是做伪者制作了整器之后,故意把它敲碎的呢?”
孟子涛点头道:“您说的也有可能,所以关键还是要有足够的证据,比如说气泡老化……”
“气泡老化?”刘宝元怔了怔。
瓷器的气泡,是指瓷器胎外釉下,以至釉内蕴藏的气泡。它的形成原因,有几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另外,瓷器的气泡也是有寿命的,其寿命的长短,受多种条件影响,这个过程就是气泡老化的过程。
气泡老化的特征,综合起来主要有变色、变形、脱落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是气泡的连续的老化进程,与瓷器存世时间呈正相关,是瓷器存世时间的岁月留痕,是瓷器的“年轮”。
具体以“变色”来说,处在老化过程中的气泡呈微黄,进而呈黄,最后破灭、“死亡”,也就是现在许多人说的死亡气泡。
而气泡死亡的越久,气泡的颜色越近黑色,而瓷器越老,气泡死亡的越多,瓷器的瓷光越弱。
但“死亡气泡”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目前的争论较大,有些人认为死亡气泡不能造假。把它当成是一个硬性指标,有些人则不拿死亡气泡当一回事。
孟子涛则是折中的观点。认为观察气泡老外也是鉴定古瓷的一种手段。但如果说死亡气泡不能造假,他也觉得不尽然。君不见。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造假手段,不都被人发明出来了吗?
言归正传,孟子涛拿出150倍的便携式放大镜递给刘宝元,说:“通过100倍放大镜观察气泡的特征,您应该不难发现,釉面呈现出了不同部位的死亡气泡,而这种死亡气泡只会出现在200年以上的老瓷器上。”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