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减员就达到了一成左右。城中的守军有组织起来的百姓临时织的手套和棉袜子御寒,相对于印月来说几乎没什么大损失;而且他们利用寒冷的气温,在城墙外侧和城外泼洒了大量的水,然后被迅速的冻成了冰面,使得攻城方不但难以登城作战,甚至于接近城墙都要一小步一小步的缓慢前进以避免滑到——一旦滑到将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一大片的士兵都会被冲撞滑倒在地,成为城上弓箭毫无遮拦的靶子;然而慢速接近的结果就是靠近的延长了时间,同样增加了伤亡。在尝试了几次之后,天远城外的印月攻城军总指挥马斯特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他认为这简直和战术无关,寒冷的鬼天气帮了敌人的大忙,比百万大军都管用。直到国内也运来了防寒装具,他才稍稍平息了一些心中的不满。可惜的是,他并没有任何进展,另外两城的攻击行动也没有任何进展。城中的守军兵力远远超过了战前预计,北线作战计划中的跳跃计划实际上根本行不通:原计划是强攻秦印关,然后在秦州反应之前,以10—15万兵力围困牵制三角地区的三城,大军直接越过三角地区攻击其后的天凤城,然后兵临安西城下。现在看来却必须拿下天远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了。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三角地区——位于秦印关后方的天远城是最靠近印月的城池,拦在通往安西的大道上,而青远城则位于天远城东北60里处,宁远城位于天远城东南偏北70里处,靠近青江,秦州的清江水利工程就是从这里开始,而秦川水利工程则是从青远城开始,辐射到其北部、东部整个秦川。三城周围地区习惯上称三角地区,三城中的天远城周围的乡村远不如其他两城,是叶家第一次称皇是方才建立的。很多人都怀疑是叶家专门针对印月修建的天远城。自从出现了天远城之后,印月的进攻就很少有突破过天远城,更别提越过三角地区进攻秦州的心脏了。三城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防御阵型,原来可以置青远、宁远两城于不顾,直接攻取安西城西面的门户天凤城。现在却行不通,因为天远城不但阻挡了后援军的道路,而且割断了自己的粮道,不拿下来不但自己的进攻不能持久,而且连退路都没有了;如果进攻天凤城失利,就会面临来自天远、青远、宁远和安西城的四面合围。
要攻取三角地区,就必须要破坏三城联合的阵势;而要破坏三城联合的阵势,就只有拿下其中一座城着一种办法;要拿下其中一座城,首先就要围困住其他两城,防止其在攻城军背后插刀,支援被攻击的城市——这道理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几乎有点头脑的将领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只有真正去面对的时候,方才知道简单的道理明白了并不等于有办法解决,至少天远城外的印月攻城军总指挥马斯特和他的顶头上司东南战区统领哥亚述就没有更好的办法。
原本就研究过各种战术,始终没有一个理想的办法去攻取三角地区,所以一直以来东南战区统领哥亚述都不赞成从秦州进入中原。因为叶鹰的连番整军,加上秦州一连串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攻势,使得秦州在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三角地区的防御兵力明显的减弱了,虽然这很快就能得到补充和增强,但哥亚述就像一只等待多时的灵猫,决不会放过眼中出现的任何一个时机,他认为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接住就会遭到天谴的!秦州不但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煤铁资源,数量众多的兵工厂,而且拥有着万马会的马场,这一切对于战争来说重要的东西都应有尽有,他之所以不愿意攻击并不是对这些东西不动心,而是三角地区超强的防御力让他不得不一次次的自我浇灭心中欲望的火焰。他比其他人更清楚,别人都看到了三角地区的三城联防,他却看到了更多的地方:三城并不是孤立的,如果要攻首先要瓦解三城联防,就必须出兵困住三城,再选攻击点。要攻却只能攻击天远,如果攻宁远,除去被围困的两城不说,宁远可以得到来自水路的援军,距离不到百里的天凤城的援军可以一天一夜赶到,安西城的骑兵一天就能赶到了,步兵急行军也不过两天,两天就能形成一个包围圈,庞大的援军就能将攻城部队全部吃掉!那么,攻击青远城如何呢?青远距离天凤城也不一百一十里,距离安西城不过两百五十里,相比宁远只不过少了水路支援,却多了来自东北面的秦城和西北面的山城两路援军,大山却无疑减少了秦军一面的包围兵力,三面合围更显得坚实。唯一可以把安西城的强大军援排除在四天之外的只有天远,而且必须在安西增援其他两城的两天时间内破城才能打破三角地区——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一座天远城让秦州的防御力凭空增加了十倍不止。上天似乎垂怜近两千年来印月一直被中原欺压的悲惨命运和数十次在三角地碰得头破血流,脑浆飞溅的失败结局,给了印月一个几乎不可能有的机会,去攻取三角地区,洗刷两千年来的耻辱——三角地的三城中只有不到五万守军!
本就有心趁中原的战乱侵入中原的印月王尼卢布*纳罗在大食战线出现意外的瘟疫后,就意料到了大食战争已经告一段落,将目光转移到了东边。他不但开始调回大食前线的兵力,同时还授予了东南战区统领哥亚述自行决断进攻的权力。得知三角地三城兵力空虚后,哥亚述还不相信,直到研究了秦州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得出了三城的兵力去向之后,他才确信上天给了他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在向印月王通报的同时,不顾寒冬的到来,立即发动了准备已久的攻势,南北两线同时突进,意图以快速的推进和庞大的兵力瓦解对方仓促的反抗。对他来说,寒冬是可以克服的,而机会却只有一个,失去了就永远不再回来,面对着成功就可名垂青史,成为印月军史中第一个攻占中原的元帅是每一个统帅的梦想,他也不能例外。
可是,现在哥亚述坐镇秦印关,却越来越感觉到害怕。已经证实了就在自己发动进攻的同时,四支人马各五万人从安西城、蜀州水路和西北荒原进入了三城,光是增援的兵力就有二十万,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军中有内奸,不然为什么秦州会匆匆调兵呢?对于任何一个势力,出了内鬼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他开始了内部清查,却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不由得对所有人产生了怀疑。而更令他头疼的是由于敌情不明,执行青远、宁远两城包围任务的两支军队各五万人,在马斯特停在天远城下时绕过天远城一下子就扑到了目标城下,遭到了城中秦军的迎击,死伤惨重。而为了避免陷入三角地区,制定的作战计划中主力是越过被包围的三城直接进攻天凤城,这支部队也是绕过天远城走大路奔袭过去的。哥亚述没想到自己为了避开三角地制定的奔袭,却害了自己!他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把天远城的守军统领唐剑骂上三遍——一日三餐,拿起筷子他就生气,就开始咒骂。他骂唐剑为什么兵力超过了围城的马斯特却不进攻,躲在城中。在他看来,唐剑兵力超过马斯特,进攻才是最好的办法;当然。这样他也可以得知敌人兵力的异常,有了阻止三路突进兵力的时间。可问题是唐剑和他一样,出于谨慎而没有进攻,生怕陷入印月大军的包围之中,在他看来印月决不会只靠五万人就像进攻秦州,他要留下兵力稳守城池。结果,除了突进中路袭击天凤城的一路按计划包围了天凤城,经过四天血战以五万人的代价拿下了城池外,其他两路都被击败,陷入危险之中。主力的成功现在反而成为了哥亚述的累赘,25万大军陷入了后路被断,粮草断绝的危险——他不得不咬牙切齿的痛恨秦州的狡诈,他们似乎预料到自己的计划,天凤城内驻军的粮草都是每十天有安西方向运送的,城内连存粮都没有!除了城内的百姓,他等于用五万人夺了一座空城,只不过获得了进入安西的通道罢了。可是现在看来这没有什么用,他要做的是如何让这25万大军先回到秦印关再说。为了逼住青远和宁远城的守军,哥亚述不得不把后军10万和攻占秦印关后正在修整的不足六万人派出去威胁两城。他手中的90万兵力,虽然已经超出了公布的10万人,现在仍然感到了捉襟见肘。印月王给他加强的十万禁军和一万象兵,面对着滑不溜手的城墙,也毫无办法。南线三十万兵力中只有十五万野战部队,战斗力还不是战区最高的,虽然进展缓慢却还是在不断前进;可北线,他投入了六十五万大军,却在半月之内被敌人歼灭了十四万,六十五万大军呀!想起这个数字,哥亚述就觉得揪心,就羞愧难当。
他千算万算,小心之后再谨慎小心,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看透三角地。他已经不敢再向国内要求增援了,他觉得三角地就是一个无底洞,多少兵力都无济于事。可是,印月王尼卢布*纳罗不但把刚刚回到王城的北线军队派往他手下,而且动员了50万预备役,这让哥亚述感到吃惊。虽然他不明白,但是尼卢布*纳罗却在北线陷入三角地之后,察觉到了危险,也明白了秦州的可怕:秦州在西北荒原和阴风沼泽修建的新民城以及天阴、天新、天民、天荒城不但形成了以新民城为防御中心的又一个类似于三角地和安西城的坚强防御体系,而且加上秦城和山城,就和三角地构成了连环三角防御体系。一旦西北荒原上各城彻底成型,秦州就彻底的牢不可破了,而且还可以通过克莫尔地区进攻印月,再加上秦印关一路、巴州亚西国一路,如果再配合从海上的水军,四路出击,印月最主要的产粮区,占粮食总产量八成的印月大平原就将被敌人撕得粉碎,除非拥有四百万以上的兵力防御,但这么庞大的军队本身就可以把印月拖垮!所以他认为既然战争已经开始,就是狠下心来也要砸破三角地,毁掉秦州这个可怕的军事集团,为此即使举国动员也在所不惜,毕竟大食已经无力反击,只剩下这么一个敌人了。他要让兵力撑破这个印月人眼中如同恶毒的诅咒一般的三角地。
如果换作不是冬季,恐怕他真的又可能成功吧?
哥亚述有点佩服自己的王上了,就在增援军刚刚到达秦印关的时候,来自秦城和山城的各三万秦军也到了青远城外,他不得不把劳累不堪的五万步骑兵派到那里,以避免青远城外的己军被击败,进而威胁到大公路,和天凤城内外的大军的粮道。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撤出那路大军呢?哥亚述比任何一个人都想把他们撤出,问题是不是自己说了就算的,秦州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是极其可怕的,除了深处其中的他之外,恐怕连秦州的当权者都不能完全体会得到。宁远城内的守军多达十三万,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突破城外十万印月军的防线去切断公路,如果天凤城中的25万大军撤出城,后路被切断,在寒冷的冬天,野外很难构筑防御工事的情况下,面对秦州安西城外的十余万骑兵冲击,其结果不难想象!宁远城中的兵力不愿意立即掐断公路是不想放弃有利的城池罢了。也许有人会说那何不分批撤退呢?问题是分批撤退的话,宁远城中有五万兵力就足可以堵截公路,剩下的也足以守城,仍然可以配合骑兵歼灭出了城的印月军。不管怎么说,放弃了天凤城,这支大军就将被数十万骑兵、来自青江的登陆兵绞杀殆尽,秦兵比印月军更能适应寒冷的气候。
双方都无意放弃有利的防御,特别是秦州,根本不愿意浪费兵力去进攻营寨中的敌人;印月军也不再去尝试在冰面上爬上城墙去进攻城里的敌人。两方的将领都体会到了为什么大陆特别是寒冷的北方,少有冬季发动的战争了:所有战术时许都不适用了,火攻?不行,只要在房屋城墙上泼上一些水,马上就能结冰,你有多少火箭火油才能点燃目标物呢?成立之需要组织几队民军,泼上一些水就能把好不容易点燃的目标物浇灭了。强攻?更不可能!城内兵力和城外相当,而且城外遍地都被守军弄成了光滑的冰面,连阵型都难以保持,接近城墙都要面对巨大的伤亡,何况云梯根本靠不上滑溜的城头,撞城车却在滑溜的冰面上使不出劲道。设计诱敌?不行,除非你全军离开营地,否则任何把戏守军都不会出城;而一旦离开营地,敌人的步骑兵就会联合攻击,冰天雪地之上,利攻不利守,拥有骑兵的一方胜算更大,恰恰秦州的骑兵就是数量庞大,而且离得不远。更何况印月也不敢轻易设计离开营地,万一城中守军不追击,反而去堵截大公路,恐怕情况就相当不妙了。
西北战场陷入了奇怪的僵局,往往是秦州动员了几万兵力开到青远或宁远,印月就相应的增兵那里,双方就像比赛动员系统一样,都在不断的增兵、增兵、再增兵,却不见真正的较量。这在哥亚述看来,是十分可笑的,是不明智的,也是十分危险的。他认为作为印月来说,应该首先加强巴州的攻势,那里比这边更容易突破,将兵力消耗在这里大眼瞪小眼是十分不值得的,如果将这些兵力全部投到巴州战场,恐怕这会早就拿下巴州,甚至都有占领处月的可能;但也只是如果,谁也不能保证那样的话秦州的兵马会不会在巴州出现。可是,印月王却看得更深更远,虽然军事上不如他,但政治家的眼光看到的是长远,如果不在萌芽时期毁灭秦州这个可怕的毒苗,就注定了被这棵毒苗毁灭的结局。而且,秦州的实际当权者失踪,这对于秦州无疑是一个最坏的消息。对印月来说却是个不错的消息。最紧要的一点,一旦秦州战线崩溃,整个东南战区就如赤裸裸的婴儿一般暴露在敌人的屠刀下,克莫尔地区也将彻底独立出去。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印月王发布了全国动员的命令。当然,哥亚述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觉得可笑,他认为如果他是秦州的当权者,早就调回雷多特的西北军,集中四州的兵力,趁机歼灭天凤城中的印月军,取得了胜利。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不明白秦州的的情况。至少目前秦州能维持着兵力的大致平衡,他们就不愿意浪费兵力去进攻敌人,反正外面什么都没有,庄稼还没种,除了破坏些房屋,敌人也干不了什么了。西北军既然已经到了郑州,自然要警惕楚越占领湖江,最好顺便把王强给除了!甘陕的兵力还要防止帝都的陷落,阻止三国联军的推进,自然不能抽调;蜀州要支援巴州,能抽调的少只有少。更何况自己战线短,粮草供应及时,只要内部控制好不出内奸,几乎就没有什么危险,最多也不过让印月人跑掉罢了,吃不了什么大亏;能有机会利用敌人检验动员体系,训练士兵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叶鹰失踪,没有人能擅自调动那么多大军去合围天凤城,军中的派系在这么庞大的战争面前都不敢轻易的相信别人,谁掌握了几十万大军就等于掌握了秦州!所以,最终双方开始比耐心,比动员,比后勤了。
自始自终,本应该最危险的天远城外却只有五万印月军,天远城的唐剑奇怪之余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既不出城攻击,也不沉闷守城。他还记得也应发布的冬训令,开始组织士兵以五千人为一组,轮番开始按照冬训手册训练。对于其中的一项,唐剑很不理解,因为那是要士兵挖沟。以前也接触过防御工事,缺少有这么要求的——挖宽三丈、深一丈的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