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魏霸主TXT > 第1132章争辩(第1页)

第1132章争辩(第1页)

第1132章争辩

魏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需要的钢铁机构也越来越多,对于钢铁加工的刀具就非常迫切。魏国北海郡三级匠师王吉安就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燕尾槽铣刀,熟练机床操作的朋友应该清楚,燕尾槽铣刀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当这个机器被发明出来之后,就被立为国家级科技奖。王吉安被奖励邺城十亩五进大宅一座,而且每年拥有四千万钱的收入,哪怕什么不用做,就可以混吃等死。

当然,这只是魏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仅仅黄帝纪元四七九八年,魏国朝廷发放了科技进步奖励就多达财政支出的一成半,相当于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当然这些创新发明给魏国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可观。

但是这些科技只能缓解魏国人力资源的匮乏,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此时对于魏国来说雪中送炭的是,王丁找到了殷商十万大军二十五部的后裔,这些后裔数量足足多达四五百万人口。这些人口中适龄劳力却多达一百五六十万人。美洲虽然物产丰富,人均寿命非常低,平均人均不足三十五岁,所以壮年人群却非常多。

只是冉明想得太理所当然了,如果只是吸纳一个人或者数十上百人入魏国国籍,或许不会引起公愤。但是冉明想要将四五百万人口纳入魏国,朝廷里的大臣们就不干了。

不过,王简作为首相,是坚决站在冉明这一边的。他非常理解和领会了冉明的意思,但是这个思路刚刚抛出来,就让朝廷炸开了锅。对于冉明的离经叛道行为,这些朝廷的大臣事实上已经绝望了,无论冉明如何胡作非为,他们管不了,也无法改变冉明的意思,只能期待将来帝国的接班人。反正皇帝也是人,也会生老病死,只有将来魏国新皇或许可以把冉明的错误改正过来。

引纳美洲土著入魏国,这已经牵扯到了魏国的根本,华夏的原则底线,华夷之辨。朝廷里的大佬或是御史、言官,哪怕是国史馆或宏文馆中的学士,也出来刷刷存在感,他们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争论不休。

冉明也被吵得头大。

“夷”原是华夏族族对非华夏族民族的统称,这个“夷”意是广义上的“夷”,从《禹贡》,《诗经》,〈淮南子〉等文献中可以看出只要是不同于华夏族的民族,不管是在什么方位都统统以“夷”来称呼,如《尚书。大禹谟》:“无殆无荒,四夷来王。”《淮南子。愿道训》:“禹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钠服。”《毛诗正义》:“幽王时,四夷交侵,中国皆叛。”这些“夷”均带有“四”字,则“夷”者是四方非华夏族的统称。

好吧,在古代中国人眼中,其实可以这样认为,除了华夏人,其他人都是夷,都是野蛮未开化的野蛮人。而野蛮人从汉字甲骨文中的字形上解释,夷,平也,从大,从弓。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解释,那就是在古代华夏先民,对于夷,都是驱逐和攻击,从精神上征服,从肉体上消灭。

华夏民族的征服之策就是存地不留人。非常不可思议吧,先古时期的华夏事实上就是中原一隅之地,而原本生活在中原周边的都是夷,这些夷哪里去了,其实不是被融合进了华夏民族中,就是被消灭了。非常不可思议吧?真以为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充话费送的?

首相王简的观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吸纳殷商遗民,可以增加魏国人口,入华夏则华夏。只是他这个观点刚刚抛出来,就被一群大儒喷了一头涂抹。

或许熟练古典文学的人会说,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吗?为何儒家会反对孔子所言?事实上呢这个句话所谓是出自《论语八倄》,事实上是后世汉奸五毛党创造出来的,真正的源头已经不可考查了。当然,历史上真正提出夷狄入华夏则华夏这个观点的人,是出生在金国的汉人,投降元朝的许衡,跟孔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简这位首相在朝廷中是位高权重,可是在那些学者眼中,就是欺世盗名之徒,群起而攻之。

此时华夷之辨既出,没有大臣再顾忌王简是一国首相的身份了,华夷之辨就是儒学的根基道统,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从此儒学开始大盛。王简提出了观点,虽然本意和初衷是好的,不过却掀翻了孔圣之言。或许魏国大臣们并不介意蛮夷之身份加入魏国,哪怕他们换了改了汉姓、学着汉语,但是凭借着他们身上流淌的蛮夷之血,至少数代人之中,并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汉人。

可是推翻孔圣之言,那就太严重了,这和天塌下来没有什么区别了。魏国朝廷的大臣,几乎都是儒学门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掌握着文化,无论是谁做江山,他们都是统治阶级,既得利益阶级。可是要推翻孔圣之言,就是要灭掉儒门的节奏。这是天下儒家门徒所不能容忍的。

历史上华夏历经了三次大规模沉沦,五胡乱华是第一次,蒙古灭宋是第二次,满清入关是第三次。这三次沉沦,都随着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这种血腥屠杀事实上五胡也好,蒙古也罢,都做得不比满清差点。但是五胡已经灭亡,蒙古也被赶出了中原,偏偏满清做稳了江山。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满清聪明之处是联合一帮汉奸学者,篡改了儒学经义,捏造了一套愚民学说。

造成满清胡化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孔子在千年独尊儒术的过程,渐渐被神化了。被偶像化了,被认为其一言一行其正无比,成为正确与真理的化身。他的学说成了经典的教义与神圣箴言,被绝对化了,被绝对地发扬光大,扭曲得变成了一代又一代统治精神的主神。由于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研究儒家经典成了人生的追求,成了进入仕途的敲门砖,成了鲤鱼鱼跃龙门的法器,研读儒家经典,飞黄腾达,是终南捷径。由于当权者企望禁锢广大人民的思想自由,培养和训练一批又一批的奴仆,不允许对儒家经典加以阐释和发挥,反过来儒家学说与思想变成了束缚广大民众、禁锢广大民众的精神的教条和绳索,这样基本上达到了王朝统治着的原先的目的。

不过,此时的儒学被没有经过宋朝的篡改,变成了更具有欺骗性、腐朽性和堕落性。也没有像明朝那样被继续虚伪、伪善、愚昧。在汉武学初尊儒学的时候,事实上儒学是非常包容的,儒家吸引、法、墨、名、阴阳、道等诸家之长,取长补短,所以才造就了汉唐盛世。王简提出的仅仅一个观点,立刻遭到儒门的强烈反击。他们甚至逐字逐句批驳王简的话,而且用词极为恶毒。

事实上孔子的主张可不是后世篡改后的以德抱怨,你打我左脸,我把右脸伸过去给你打。而是以德报德,以直抱怨。后世很多人都会儒学害了中国,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点,这就好比一句俚语“再好的经,碰到孬和尚也能给念歪了!”

王简的观点中,其实本身就有很大的漏洞。而且攸候喜虽然是商朝的一个诸候,其封地在(今江苏)一带,当时被称为淮夷。攸候喜本身算不上华夏,属于商朝四夷之一。况且可考证的攸候喜的二十五万大军,包含了堣夷、莱夷、淮夷、风夷、黄夷、于夷、白夷、赤夷、玄夷、阳夷、方夷,蓝夷、尸方、儿方、人方、班方、林方、盂方、虎方(既淮水上游北岸附)、人方(人同夷,既夷方,今沂水一带。)

总之大臣提出的观点就是,即使美洲土著三十九部是攸候喜的后代,但是攸候喜并不是华夏族,而是四夷之中的一个。

商朝时期,王师的其实左、中、右三军,遇有重大军事行动,一般是以王师为骨干,辅以用兵地附近的氏族军。商朝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结果王师在外的帝辛,不得不武装奴隶抵抗周军,结果奴隶倒戈,商朝一战而亡。

魏国大臣从各种典籍中找出了当时商帝国攻打东夷的军队和其氏族军,结果考证出来的结果非常操蛋,即使商军在征讨东夷战争中一兵未损,当时王师只有一万人,其他都是当时商朝的从属部落军。

王简的脸色非常阴沉,华夷之辨,事实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利用地域划分,其次是利用血缘划分,然后再是利用文化划分。此时冉明推行的华夷之辨,是将采取文化划分。这本无可厚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简朗声道:“寰宇所及,华夏独踞东极,古往今来,三千年矣!今帝国倚左右睨视,这衮衮凡尘,又怎能置于夷狄之蚀,而不归我华夏王化!寰宇归大魏王化,此乃我大魏天命。”

王简也知道如果单凭吊书袋,他肯定比不过这些专门专研文史的大儒。他就绕开了攸候喜是不是华夏人的圈子,而是直接把话题扯到了如今魏国。此时的魏国疆域极广,极西比汉朝最强盛时还要西扩四千五百余里。极北,几乎占据了整个蒙古高原,即使漠北,也成了魏国军队的狩猎场。至于原来汉朝时期的朔方、云中、代郡辽东这些边州郡县,更是直接变成了内州郡县。向南更不用提了,汉朝不过设立了交趾(一作交阯,今越南东京,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静省、广平省,即越南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顺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县。魏国倒好,直接吞并中南半岛,将疆域拓展到了金瓯。并且将瓜哇、婆罗洲、金州(苏门达腊)纳入了魏国的统治之中。

这句话提出来了,谁敢反对?此时反对派出首领圣衍公孔抚出列道:“《周礼·夏官·职方氏》:有言,“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说到这里,王简可算是抓到孔抚的语病之处了。

王简道:“那若按周礼而言,邺城千里为王畿,那么一千五百里为候服。那么四千五百里既有夷服,五千里为镇服,五千五百里为藩服。庭州距离邺城七千八百里余里,楚州碎叶城距离邺城足足有一万两千三百余里,这庭楚二州难道要弃之不要?况且信州距离邺城则更远,达到一万五千六百余里,那信州算什么?”

所谓周制九服,是周时分封天下的制度,“方千里曰王畿”为中心,五百里为一等级,由内而外,依次是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共九服。所谓“蛮夷”,所谓“藩属”,都由此而来。最早“华夷之辩”,都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根基:我是世界中心,谁离我越远,谁的血脉就越不亲,而邦国也就越不开化。

可是周朝那个时候疆域才多大一点?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可是现在的魏国比周朝时期领土大了十倍不止,再有周制九服那一套进行华夷之辨就有说不过去了。

孔抚是哑口无言,这个问题他的答不上来啊,他百口莫辩。难道说,把魏国的州郡划出去啊?他敢这样说,恐怕明天就会被百姓的涂抹淹死。魏国对疆域的扩张,不同于汉武帝时期的扩张,汉武帝扩张领土,受益人只是朝廷和他自己,损失的却是百姓。冉明不同,冉明主张利益扩大化。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享受到了战争的红利。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