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书怎么样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这是中医关于“藏象”的最完整记载,甚至是唯一的记载。它涉及五脏、六腑、血气、阴阳、五行、神魄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中医的基本内容,而且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形态有功能。难怪目前有许多学者都认为,“藏象”是中医的核心,还有的说它是基础理论的基础……反正中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建立起来的。

其次,藏象论述的是一个完整的生理系统,包括形态、功能、精神,而且这个系统与解剖生理系统恰好对应,一个无形一个有形。

“藏”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释藏曰:“藏,匿也。”就是隐秘、藏匿的意思,《说文》中再没有第二个字义……此书的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人,与《内经》的成书几乎在同一时代,故而在中医里“藏”读cang,不读zang。《黄帝内经》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几乎都用的是本意,例如: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但以上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如果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藏”字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指“五藏”(心肝脾肺肾,但这里的五藏绝不是解剖系统的五脏)。所以藏象的核心是五藏,而不是六腑,它是五藏之象也。

那么什么又是“象”?

在解释中医的“象”以前,我们将视线扩大一些,看一看《易经》中的象。《系辞》曰:“易者,象也。”有的书中就直接将《易经》称为“易象”,例如,《左传·昭公二年》记载说:“见《易象》与《鲁春秋》。”这里的“易象”指的就是《易经》这部书。孔颖达有一个更加确切的解释,他说:“《易》文推衍爻卦,象物而为之辞……是故谓之《易象》。”现代人将易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现象、形象的意思。例如,人们在解释乾卦时就说:乾为天。这类象又可分为有形之象和无形之象两种。所谓的有形之象,就是有具体所指的象,如天、地、日、月等等。所谓无形之象,这是指那些不能说出形状的东西,例如风、气等。

一类是象征、取象,指卦爻中所象征、模拟的自然变化和人事凶吉。例如,在说明离上乾下这一卦时,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在说明坤上艮下这一卦时则说:“地中有山,谦。”

“象”其实就是后人对《易经》内容的一种理解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象”的本意应该是:好像是这样!比如说,当大家理解不了乾坤时,有人就说:乾坤嘛,就好像是天地。也就是说,象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当小学老师教拼音“h”时,就说:你们看它像什么呢?它像不像一把有靠背的椅子呢?这么一说,孩子就理解了。所以广义地来说,“象”就是可以理解的比喻方法。

中医的“象”不是比喻,而是“藏”的印迹,或者是某种征兆。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几个孩子跑着躲起来,一个孩子找。突然,找人的孩子发现前面的矮树林猛烈晃动,他跑过去一把拽住躲藏的小孩。在这里,找人孩子并没有直接看到躲藏的孩子,他看到的只是小树在动。树动就是象,是藏者之象。

那么什么又是“藏象”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谁都能懂,小错最终会酿成大祸。中医理论几千年无人能融会贯通,其实就是由无数的小错造成的,比如说,现代研究者对藏象一词的理解就是错误的,虽然这个错误很小,但类似的错误累积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医事业的停滞。

唐·王冰注《黄帝内经》时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

《黄帝内经集注》曰:“象者像也,论腑脏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

明·吴昆《内经素问吴注》曰:“象,犹天象之象,可见者也。”

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曰:“象,象形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内经讲义》第一版:“对生活着的人体进行观察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的叫藏象学”。

《内经选读》第四版:“所以藏象的含义,就是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反映在体表的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推断内在脏腑的情况。”

《任应秋论医集·中医学基础理论六讲》说:“《内经》把从整体观察得来的人体生理知识,叫做‘藏象’。藏即深藏于活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是内脏器官功能在机体外部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进行观察的。‘藏象’的含义就是通过机体外部表征可以推导出人体内部的运行规律。”

在藏与象的关系中,我们要用藏来确定象,而不能反过来用象来确定藏。现在许多学者将中医“藏象”直接等同于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部分原因是他们用“象”来确定藏。因为如果从“象”的角度而言,人体内部器官、组织的运行状态都可以表现为某种外部特征,比如说,胃火常常可以从嘴上表现出来,坐骨神经的毛病也可以通过大腿肌肉的麻木来表现。“象”的范围比较宽,如果光研究象,我们可以称为“人体象学”。但千万不要忘记,“象”的前面还有一个“藏”字,没有“藏”也就无所谓“藏象”了。因此,必须根据“藏”来划象的范围,而不是根据“象”来圈定象的范围。

再者,“象”是个变动的表面特征,它不是“藏象”的本质,它与藏也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小树在晃动时,可能有多种情况,也许是藏的人,也许是其它动物。所以“藏象”的核心只能是五藏,而不可能指别的什么东西。

在将近2000年中,唐代王冰的说法几乎占了统治地位,其他人说过来,说过去,都没有超出王冰的意思。通俗一点说,人的五脏六腑都在肚皮的里面,肉眼是看不到的,但这些器官活动的状态却可以反映在机体表面,比如拉肚子一定是肠胃出了问题,在一般人的理解中,这里的“藏”字可以转意为人的解剖生理系统,正像上面任应秋所理解的。

我们认为,以上这个理解是根本错误的,这种理解害了中医几千年,错就错在将“藏象”系统等同于解剖系统。我们在夜晚远远看见前方有火光,那么从火光中你是否知道是什么东西燃烧发出的光呢?是木头、煤炭、塑料、橡胶、石油……?没错,疾病确实是身体状态之象,但产生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点搞不清楚,中医永远没有发展的可能。

藏象系统是真实存在的

正如大家上面看到的,藏象首先是个系统,《素问·六节藏象论》在论述“藏象”时,它包括了以“五藏”为中心的一个完整系统,也包括了这个系统的运行原则。而这个系统却与已知的人体解剖生理系统不一样,它的功能比解剖五脏要大。由于这个系统不可实证,看不见、摸不着,故而古人将其称为“藏”,意思是藏匿在解剖五脏背后的系统。由于这个系统以神魂魄意志为核心,故而又称为“五藏神”。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