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老子的道德经1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注释】资:资材、资财。

善人与不善人皆是人。孟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不善人只是因贪欲蒙蔽了本性之善而生过,老子认为其天生本性的淳朴仍然可复,而应该予以觉悟,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师,不善人既是善人可引以为戒的前车之鉴,又是善人可道化之材资。

【漫谈】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并说:“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迷:迷惑,糊涂。资:借鉴,资材。

此乃孔子所谓有教无类之意。孔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君子隐恶扬善,使天下之人物,共包涵于化育之中。以善济善,而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而天下之恶亦隐。

范应元说:〃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师固当贵,资固常爱。故善人之道,如阳和陶物,公而无私,薰然融怡,使人自得之也。一旦洞悟,则默契玄同之真,了无贵爱之迹,此自古至今,不传之传也,是道也。及其至也,虽智者亦有所不晓,此乃谓道之要妙也。〃

意译



 善于行事者,顺应物性,遵循规律,无主观妄为之迹;

 善于言辞者,正心诚意,言事中节,无有疵漏偏差;

 善于筹谋者,秉本执要,以一持万,无须筹码算具;

 善于关闭者,澹泊寡欲,不设不施,无须栓梢却不可开;

 善于束结者,隐恶扬善,正己正人,以致于民心浑朴,无须绳索却不可解。

 因此,圣人总是辅万物之自然,善于挽救人,所以无有被鄙弃之人;

 总是能物尽其用,所以无被废弃之物。这些作法可谓是承袭了大道之明智。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可效法之师,不善人是善人可道化之资。

 不尊贵可效法之师,不爱惜可道化之资,虽自以为明智,其实是大糊涂。

 这是精深奥妙的道理。

 原七十九章 和大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注释】和:和解,调和。大怨:深重的怨恨。安:哪里。为:算是,算得上。善:好,妥当。

报答怨尤应当以〃道〃至诚不移之德,若以怨报怨,必成大怨。尔时虽和之,其伤不复,必然还有残余之怨,怎么能算是妥善呢?不若无树怨为好。

范应元说:〃为政以德,则民自无怨。苟不以德,而绥强多欲,取之不以度,使之不以时,则民怨。及至有祸乱大作,方且抚而绥和释之,则亦必有余怨矣,安可以为善?不若无树怨之为善也。〃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注释】执:执有。契:借据,借钱物者向借予者写下的凭证。责:索取,要求偿还。

司:掌管,掌有。彻:租税。

古时,凡贷人者执左契,贷于人者执右契。贷人者可执左契以责贷于人者令其偿还。有德者执左契而不逼索于人,无德者就象收税人一样严厉刻薄。不逼索于人则怨无由生,严厉刻薄贪得无厌则大怨至。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