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老子的道德经1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不出户,知天下;

【注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生于道,而最终又归于道,因之万事万物必然存有内在的同一性。世俗眼光仅仅注意了万事万物的差别相,而老子则从总体齐物的视角揭示了事物间的本质联系,体悟到宇宙万物中最本质的共相,就是这“道”。

【漫谈】科学揭示了人的生物学本质,人也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都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他们同源同体,途虽殊而同归,所以也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和原理。人作为认识主体来讲,有着认识客体本质的趋势和能力,如果能把自身对象化,以某种体验的方式参与对客体本质的思考,在对本质有所认识的前提下,再经逻辑推导,就可以对那些未显现为现象的未知领域提出某种预见。

张载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说:〃尽心则知性,知性则知天矣。〃这便是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由自己的个体德性推知了天地万物的共同道性。所以,圣人能由近知远,而万殊为一,〃执于一而万事毕〃。故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了。

不窥牖,见天道。

【注释】窥:由小孔缝隙瞧看。牖:窗户。天道:事物的普遍规律。

审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老子对道的理念类似古希腊人的认识论: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实体,单个实体可以从中分离出来,从外到内加以分析,对实体的本质性认识形成概念,与实体的性质相一致,它与实体是对应的。这也象全息粒子的分析方法:孤立的分析建立在整体的范畴之上,整体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总和,部分可以脱离整体而存在,并保持它的本来状态。系统分析方法是将二者统一起来,揭示其内在联系的秩序性。根据全息律的三条原则(对应、同构、共效),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大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之间实际也存在着类似的全息关系。

 承认每个人都具有共性,把社会视为具有普通人性的联合体。然后从个人的体验,个人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推导出〃自然状态〃。己心即人心,人心即天心,人道即天道。人与宇宙的关系可谓是混沌模糊的辩证全息学。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注释】出:出门。弥:越,愈。

道有大常,理有大致。马克思主义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更要看到总体。宇宙中的万物纷纷芸芸,而“道”却是他们的总体、本根。由于万物形态及现象的多样性,所以任何感官的把握都只能达到片面的局部。只有理性的思辨才能把握万物总体实质上的“道”。所谓“路常以多岐亡羊,人常以多知丧识”,因为曲思于细者必亡其大,心迷于事者必懵于道。

事物之叶枝百条,其源本一根。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道是一切事物的总法则,是事物的共性。能对这一总法则有所认识,就能〃一法诸法宝,万法一法道〃,就能〃执一而为天下式〃。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于今,可知古始,故不出户不窥牖而可知。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注释】不行:不必出行。不见:不必亲眼所见。不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的意思,而是说不必自做聪明的执意妄为。

圣人能原天地之道而达万物之理,孔子所谓〃君子上达〃,〃上达〃就是对道的认知。体会大道,必须去除外诱之蔽,反求自身便可自得之,因为古今一理,人我同心。所以审己可以知人,以近可以知远,以微可以知明,以一可以知万。

韩非子说:〃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漫谈】王安石说:“人道极,则至于天道。”这意思是说人道的最高境界是以天道为圭旨,政治上的有为不能是任意而为,而是以天道作为参照,按天道之自然原则来进行政治运作。

他说:“天道绵绵若存,故圣人用其道,未尝勤于力也,而皆出于自然。盖圣人以无为用天下之有为。”“无为”,并不是指垂拱静默式的毫无作为,而是指顺应自然的行为方式。他特别指出:“圣人未尝不为也,盖为出于不为。圣人未尝不言也,盖言出于不言。”所谓“为出于不为”,就是以无任意而为的方式而为。所以他又说:“有为无所为,无为无不为。”从效果上来说,那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而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毫不费力的“无为而为”,则无事而不成。

意译



 不必出门面面俱到的去了解,就能知天下事物的基本道理;不必频频观望窗外,就能知其自然的普遍法则。

 走得越远,被纷乱所迷,对〃道〃的主旨就明白越少。

 所以,圣人无须四处出行就能知晓万物的普遍之理,无须事事亲眼窥见就能明晓事物始终,不待一厢情愿的执意施为便能有所成就。



 原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