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大地版图如棋局般错综复杂,各路英豪纷纷崛起,争夺着那虚无缥缈的正统之名。
河北之地,东西二路,本是宋朝故土,却因时局动荡,成了赵偲自立为王,号称“东宋”的沃土。
一时间,这方天地内,龙旗飘扬,却也暗流涌动,正邪难辨。
赵偲,这位自封的帝王,于乱世中寻得一隅安身立命之所,心中却藏着吞吐天下的野心。
他深知,若要坐稳这江山,除了内修政理,外交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于是,他派出了麾下强将——董林,踏上了前往齐国的征途,意图借齐国之力,为自己正名,让“东宋”之名响彻四海。
董林背负着赵偲的厚望,跨马扬鞭,穿越千山万水,终至齐国都城——泰山。
此时的泰山,云雾缭绕,仿佛是天界与人间的分界,而董林即将踏入的,便是那决定“东宋”命运的朝堂之上。
武百端坐于朝堂之上,龙袍加身,威严不可侵犯。
当董林踏入这金碧辉煌的宫殿,跪拜高呼“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时,武百的目光如炬,审视着这位远道而来的使者。
“平身。”武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董林起身,恭敬地站立于堂下,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此行目的:“我家皇上派我来,是欲与大齐结秦晋之好,共谋天下大事,建立两国之交的。”
武百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他故意问道:“你家皇帝?哪一位?这天下间,姓赵的皇帝可不止一位。”
董林闻言,心中虽有几分忐忑,但面上依旧镇定自若,答道:“自然是赵偲陛下,他乃真龙天子,于东西二路建立东宋,以继大宋之正统。”
武百闻言,哈哈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不屑:“你家也是宋,那赵佶的宋朝也是宋,我这做皇帝的,到底该承认哪一个?你倒是给我说说看。”
董林早有准备,他向前一步,言辞恳切:“陛下明鉴,我东宋虽新立,但承袭大宋血脉,乃是正统无疑。”
“那赵佶虽居中原,然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已失民心。”
“而我东宋,自赵偲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此乃天命所归,望陛下明察。”
武百收起笑容,目光如剑,直刺董林心底:“你家正统?哼,好一个冠冕堂皇之词!东西二路,自古便是隋国之地,既非你宋,亦非你东宋,你们这般擅自割据,岂非是强盗行径,非法之极!”
董林闻言,心中一凛,但他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不容退缩。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辩解道:“陛下此言差矣,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东宋虽起于微末,却顺应民心,乃是历史之必然。”
“至于东西二路,虽曾为隋土,然隋已亡国多年,土地无主,我东宋得之,亦是天意。”
“望陛下念及两国和平,共谋发展,勿使刀兵相见,伤了和气。”
武百目光如炬,直言不讳道:“要想让我大齐承认你东宋之存在,非在土地上有所作为不可。”
“昔日隋国之地,今被尔等瓜分,若欲平息我主之怒,须得让隋国复国,否则,即便赵佶不征,我齐国大军亦将踏平你东宋河山!”
董林面不改色,上前一步,拱手问道:“那么,陛下对于隋国复国,可有具体方案?我东宋愿闻其详。”
武百冷笑一声,缓缓道出条件:“河北西路,可归你东宋所有,但河北东路,必须归还隋国。”
“此乃底线,若不同意,一切免谈。”
董林闻言,心中虽有万般不愿,但碍于形势,只得暂且应承:“好!我即刻返回,将此意禀告我家圣上。”
武百点了点头,以示满意,随后转身离去,留下一片议论纷纷的大殿。
董林不敢耽搁,即刻启程返回大名府。沿途所见,皆是百姓安居乐业之景,却不知这和平之下,暗流涌动。他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将这烫手山芋呈于义父高俅面前。
回到大名府,董林直奔高俅府邸。府门之外,守卫森严,却也难掩其内之繁华。董林步入厅堂,跪拜于地,高声道:“儿臣拜见义父!”
高俅闻声而出,见董林神色匆匆,便知必有要事。他扶起董林,关切地问道:“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那武百究竟是何意思,快快说来。”
董林起身,将齐国使者的条件一五一十地禀告给高俅。言毕,厅堂内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在诉说着这乱世的无奈。
高俅眉头紧锁,背手而立,凝视着窗外的远方,仿佛在思考着国家的未来。良久,他缓缓开口:“如果我们把河北东路归还给隋国,那么,齐国真的会如他们所言,承认我们,甚至支持我们吗?”
董林摇了摇头,答道:“他们并未明确表态,只是提出了这个条件,作为承认我们的前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