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民国枭雄起点中文 > 第五十四章大国心态(第1页)

第五十四章大国心态(第1页)

“中国是大国,弱小的时候被人欺负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要让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起来,首先要让国人有一颗强者的心。方某自辛亥以来,为提振民气不折手段甚至不惜一起,目的便在于此。不折手段四个字,就不要刊登了。”方剑雄笑着对面前的这个年轻的记者说话,作为民办报纸的记者,陶菊隐对于能得到这么一次采访的机会很珍惜。这四个字毫无疑问不会在报纸上出现,但是会在陶的晚年回忆录上出现。

出现在报纸上的是另外一句关于大国的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只有把这些话连在一起看,才是孔圣人的真实意图。断章取义的歪解,算什么儒家学问?中国是大国,每一个国民面对来自外国的挑衅,都应该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心态。”

坐在对面谈笑风生的方剑雄,完全颠覆了陶菊隐对方大帅的认知。一直以来都是铁血刚毅面目示人的方大帅,竟然以一个友人交谈的姿态出现,不时自嘲一句,这让陶菊隐受宠若惊。提交专访申请的报社记者很多,陶菊隐绝对有被天上掉下馅饼砸中脑门的赶脚。

实际上坐在陶菊隐对面的方大帅,心思却完全没有上位者的意思。反而是一种面对历史名人的感觉,为什么?很简单,方某人是在另外一个时空,拜读过陶先生的大作。对这个时代的很多认识,都是通过陶先生的作品。算是陶菊隐的半个粉丝吧。

尽管有点紧张,陶菊隐还是把想好的问题都问了出来,方大帅很配合,不但一一作答。并且延伸展开。这才有了方才的那一番话,关于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发展的一些想法。方大帅给出的答案,远远超出了陶记者的预计。关于大国心态的论调,出自方剑雄的口中,这意味着什么,干了几年记者的陶菊隐很清楚。这就是一种建国思路,别人说这个可以当做闲话对待,方剑雄说这个就是一种近似国家政策的东西。

“当年泗水埠的事情,正是出自这种心态。青岛战争。欧洲战争,远东护侨,无不建立在这种心态之上。我就是要告诉每一个身上流淌华夏血脉的人,不论身在何处,只要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都可以去就近的中国大使馆请求帮助。国家会出头为他找回公道!”

“有的人动不动拿礼仪之邦说事,在我看来,既然是大国,礼仪之邦挂在嘴边就好了。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国家利益为先,节操什么的,大国不需要。呃,嘴快了。这句话不能刊登。”

方某人难得有机会放下姿态跟人谈话,所以说的很嗨。采访者也很嗨,要知道这些话都是方大帅的心里话。当然了,作为一名记者。这些话要上报纸的时候,是必须要节选的。

“大国心态!”这是《申报》五月十日的头版头条,记者陶菊隐因为这次专访,一跃成为王牌记者。

这篇报道在民间的影响非同小可。各省官媒首先转载响应,官媒评论纷纷出台。大有后来共和国学习会议讲话精神的意思。实际上本质都一样,任何时候都不缺乏揣摩上意的下属。

现在是议会政治,各省官媒实际操控者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资本。长江流域是方大帅发家的老巢,沿江各省的官媒自然毫不犹豫的站在吹捧的角度说话。不过苏浙两省比较特殊就是了,这里也同时是传统苏浙财团的势力范围。经过多年的经营整合,欧亚集团带动的利益圈子越来越大,基本上苏浙两省的传统势力分割成两大阵营。一方面是张謇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一方面是欧亚集团的依附者和联合者,虞洽卿、盛家、青帮头子杜月笙这种。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政治手段解决的,欧亚集团的作用就是用商业手段解决问题。

随着欧亚集团代表的利益群体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传统的工商业代表们很快失去了往日的风光,沦为二流甚至三流。以纺织等轻工业发家的传统工商业者,在以钢铁、矿上、军工、航运、交通为主业的欧亚利益集团面前,根本就是只有被碾压的命运。

商场跟战场一样,都是讲究实力为尊的所在。欧亚集团在长江流域根本就是独孤求败,在北方和东北,联合了周学熙的北方集团后,同样是一种碾压的姿态。这个庞然大物基本不碰食品、纺织之类的轻工业,这才给了传统工商业一片生存空间。

上海这个地方太特殊,不可能变成某个势力的后院。即便是在长江流域随意碾压的欧亚集团也做不到这点。

《申报》的专访一出,各地的马屁文四起,也有不同声音出现。比如各个在野党的喉舌,就不会去附和方某人的腔调。一直在上海苦心经营的《民立报》,这几年算是苦苦支撑,尤其是新闻法案出来后,光是保证金就让《民立报》停刊三个月。最后还是从南洋和广东凑了一笔款子,才让《民立报》过了门槛。

《民立报》停刊三个月,对于国民党而言绝对是沉重打击。一张报纸都差点办不下去,这个政党还有什么实力可言?新闻法案产生的后果,就是让国民党的当家人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靠嘴皮子笔杆子吃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是国民党整天挂在嘴边的政党政治,更是要有经济实力为支撑的勾当。大选,比的不是什么嘴皮子,比的是经济实力。

残酷的现实,让在天津四处碰壁的汪兆铭清醒了一些,在国民党的中常会上,汪兆铭提出了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根基,苦心经营二十年的战略。

应该说这一战略是比较务实的,即便是远在美国“养病”的孙某,也来电表示认同。由此引发了国民党的战略调整,以广东和上海这两个传统影响力巨大的地区为根基,缓缓向周边辐射的战略确定。当然不是说其他地区就此放弃,只是区别一下重点而已。

汪兆铭于四月底离开天津南下上海,重新拿起了笔杆子,在《民立报》上接连发表文章。老一套不吃香了,光说不练的把式没市场。所以重新开门的《民立报》,一定要彰显国民党的存在感。要论笔杆子,国民党还真不缺少这个就是了。不过这个办报纸的方向,国民党还是没有太多的变化,依旧是针对传统的精英。现在的大选规则,选票跟个人的财产、年收入、教育程度挂钩。也就是说,财产达到一定的标准,年收入达到一个标准,至少接受五年义务教育者,这三种达到一个标准会有选票。才有资格投出政治上的一票。

有鉴于此,《民立报》复刊之后,一直盯着这三个人群在做文章。这一次申报的专访出来后,汪兆铭觉得是一个刷存在感的好机会。于是连续撰文评论,主要论调为民国当以发展为首要,外部应争取和平环境,不应采取过激手段等等。

你还真别说,被人欺负了一百多年的中国,这种论调很有市场。因为惧怕洋人的毛病深入骨髓,跟本就不是十年八年能治愈的。另外一个时空的共和国改革开放几十年,这毛病不一直没得到根治么?只要是涉及洋人的问题,哪怕是一辆自行车被盗,找回来的速度都让人瞠目结舌。你换一个普通人自行车被偷了的试试?

所以说培养大国心态,绝对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情。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政府,是否有这个勇气和实力。这两个不可缺一,有勇气没实力,那叫送上门给人揍的脑残。有实力没勇气,那是穿上龙袍都不像太子的土鳖。

报纸上纷纷扰扰的时节,一折新闻突然惊动了全世界,高尔察克为首的白俄政府,在部分志愿者的帮助下,在西比利亚地区重创赤色苏联军队。一举收复了西伯利亚重镇鄂木斯克,历时一个月的西伯利亚战役胜利结束。白俄军队取得辉煌战果,消灭苏军五十万,俘虏四十五万,缴获大炮五百余门,轻重机枪五千多挺,步枪三十五万支。

相比这个劲爆的新闻,另外一则新闻就不那么起眼了。“新疆匪患猖獗,国防部要求驻军务必于年内清剿。”

“白俄的胜利”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自由世界再次看见了绞杀红色政权的希望。一时间全世界各国前沙皇时期的逃亡者,纷纷向西伯利亚聚拢,英法美三国的议会,各自提出了对白俄政府的扶持动议。

取得了“辉煌胜利”的高尔察克,则不得不将最后一根金条交出来,换取志愿军的缴获装备和十五万战俘以及一大批装备和军需物资。毫无疑问,高尔察克是被逼的无路可走了。

报纸上的新闻往往跟政治需要挂钩,所以一些数据是不能当真的。西伯利亚战役的结果,毫无疑问被夸大了了。实际上苏军的损失并没有那么大。

(未完待续)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