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苗山清风 > 第170部分(第1页)

第170部分(第1页)

想到了先到荆州,可是荆州不是我当时的实力就能够坐稳的,那里是一口热锅而我只是蚂蚁,哪里的机会很大可是我没有那个蛇吞象的能耐。朝廷里倒是不错的地方,只要有门路,距离老家又很近,我完全可以进去那里去做一个亲家那样的人,可是我前面说过,我不喜欢,我受不了陶家那一套的迂腐气,陶家学到存天理灭人欲,我就是学不到,在朝廷里只能做一个清官,别想太多油水,我不甘心。我手下还有许多跟我一起杀土匪的弟兄,这些人都是跟我一样喜欢阳奉阴违喜欢阴谋权术的家伙。

??我周抚,是晋朝不错,可是我并不喜欢,所以我在我老爸死了以后到了成都郡,以后实在也没做什么对得起晋国的事情,朝廷想追究我,可是我山高皇帝远他们家管不着了。

我周抚,跟着虽然没有到朝廷里去做京官,可是我跟朝廷里有立场,我站的当然是享受派,也是一些王侯将相之家,我拼命地巴结他们,所以才捞到去成都郡的实惠。冒险而实惠。到了成都郡,只要你有势力,就是土皇帝了。朝廷里的享受派,我以为还不错,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朝廷虽然也是司马家的,可是这个司马家比西晋的司马家要比个高低,这个朝廷所以看上去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后来的人说的也就是差不多,实在是朝廷里没有多少势力,连成都郡这样的地方都不好管理。朝廷里的享受派都是想安静的,因为想安静,所以就要杀掉造反的饥民。

这年头,享受派反而喜欢杀人,而勤劳派反而喜欢亲近百姓。享受派希望越多的饥民越好,而勤劳派则希望天下太平。我不喜欢天下太平,一太平我就会没有机会,要我脱下军装我不知道应该专业到哪里去,所以到成都郡做个军区司令是我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我给自己安排的出路,所以我是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老爸周访虽然在他亲家的前头就死了,我却活了许多年头。

我不是不想什么政治经济的,我想的是不管做什么,军权不能丢掉,一丢掉就等于丢掉自己的命。所以,我没有脱下军装,却做了很多陶家认为需要脱下军装才能做的事情,这叫特权,我周家的当然比陶家的要明白,要不要我周家的就会被当作白痴,连周易都不懂,变来变去,算卦算到最高境界,就是永远只给别人算卦,不让别人给自己算卦。

穷则思变,可是我就是不愿意这样想,反正就是一朝得势做个小人最好。周家的这个姓就是这样,看起来就是不能很差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周家的自责(4) '本章字数:3076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10 18:23:03。0'

周访死的时候,交待儿子们交好王敦,就是他打算巴结王敦而不理会陶侃。这可是对陶侃很大的打击,周访在阴间不得不自责。

到了周抚,他就乘陶侃到了广州,更加肆无忌惮巴结王敦,他也的确从中捞到不少好处,他认识了桓家的人,和桓家结为犄角,那时候桓家和周家一样,都需要发展的空间,所以两家一拍即合,结为盟友。

可是周抚更多的是巴结王敦,几乎都成为了王敦爪牙,从杀贼开始,他自己逐渐变成了一个大贼。

到四川,那是他家和桓家的一个冒险行动,冒险成功给他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当然,参与伐蜀的还有?的家族,晋国一直对蜀国不放心,他们和当时的李家人打打和和,和和打打。晋国至少还是名义上的晋国,可是在李家的那里,完全就是一个口头上的晋国,这也难怪姓李的,因为晋国就是从中原乱起来的,中原一乱,波及到了每个地方,越是边远的地方越是影响长久。

打下蜀地,不是只是消灭姓李的。他们为了霸占蜀地,杀了多少人,两家的记得人头多少不记得,只是觉得死了也不敢去想,他们都拼命地忘记当年杀掉的人。李家的已经是软蛋早就投降,李家的比蜀国的后主阿斗投降还快,这是投降主义,在这年头非常实用,因为只要喜欢投降,就可以不被砍下脑袋。李家的就这样给活着送到了建康。

可是在南京那里呢,活人和死人一样,都能够送回去到朝廷里邀功,给自己晋升几级官职。要说对朝廷的忠诚,更加需要他们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们也有苦衷,当年拿下姓李的,但是还有别人不服,不服的就要起来闹事,桓家的和周家的为此找到了很多的事物来消耗他们因为喜欢杀人而产生的旺盛精力。

他们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到蜀国来为了收租子,桓家的比周家的还要明确。打来打去,租子收不起来他们就很烦躁了。杀杀杀,所以就在成都开了杀戒。开了杀戒以后,果然开始能够收到一些租子了,周家的就开始按照自己家的预案来搞盐井,买卖奴隶,扩大殖民市场。

给朝廷还是象征性的缴纳一些,所以朝廷也没有太多话说,朝廷不是没有话说,朝廷一说话,嫌弃桓家的周家的缴纳租子少了,他们就得多杀几个人,只有杀起来回报朝廷,说现在又有贼人闹事,这才让朝廷住嘴不再催促收租子。想收租子的人太多而愿意缴纳租子的人太少。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周抚在四川一呆就是三十年,直到老死在成都。周抚的一生就没有离开过行伍,他就是一个刀口上舔血的家伙。他多半的时候就是杀昏了头。他杀人那伙,北方有姓刘的,后来有姓石的,也是一些杀昏头的家伙。不过姓刘的早就玩蛋了,姓石的还厉害,可是他和桓家分工了的,他对付姓石的只是策应,主要的事情交给姓桓的了。

西晋虽然灭亡,可是在这巴蜀之地还有势力,司马家族不是剩下的都跑到建康去了。当然去的一部分是大半,可是没有去成的,就只四处流荡,也是杀来杀去。这里面就有一个叫做司马勋的家伙,他一度占据梁州。周抚要经营益州,占据这天府之国的成都郡,少不得和司马勋争斗,这一争斗也是很多年。杨家的是氐族人,按照西南部族的话说,就是第大西北的一个“遑耶”,就是汉人与氐族人杂交的。甘南陇右,杨家也是争斗着,周家和杨家的也是杀来杀去,加上司马勋,各家互相都杀来杀去,就看谁杀到最后笑到最后。周抚当然是笑到最后了,他儿子周楚一度占据了天府之国,周家在成都郡成了一方霸主,等于周家建立的周朝基本上实现了。可是周抚笑到了死,他后代并没有笑死,周家的后代现在不想笑了,他们觉得笑起来中气不足,笑起来会很不舒服。

关于司马勋,周抚儿子周楚笑得太早,他和朱序活捉了司马勋,送给了桓温,这可是值得笑的事情。周家的以为可以畅快地笑,可以高枕无忧地收租子凿盐井,用五铢钱来买卖奴隶。朱序是个将军,和毛家的一样,也是桓家手下,阿朵已经知道的襄阳城陷落,这个朱序就是被活捉的头头,当年他活捉司马勋,现在轮到他被秦王派兵活捉,秦王把他当宝贝。

周楚没有被活捉过,但是他也险些被活捉,那一年他老爸周抚刚死,司马勋就带着他的残兵败将打到四川来了,当时情况和紧急,司马勋困兽犹斗,周楚在成都被包围,那段日子记忆犹新。后来是朱序接到桓温的命令来帮助他,这才一起打败并活捉了司马勋。就像他老爸和他当年活捉姓李的一样,当年老爸在行伍里他可是一直亲眼目睹。

周家在四川要站住脚,就得要多子多孙,所以周楚有十七八个老婆没有什么,他儿孙越多越好,周访老爷子在天之灵保佑着周家呢。周家的总是活捉别人没有被别人活捉,姓李的是投降,性质和活捉差不多。司马勋是皇族后裔,和朝廷里的皇帝有血脉,周家的送给桓家,两家都会意得很,这个司马勋很能打仗,不能活着送到朝廷里去,所以桓家只是将他杀了,而且不说是自己杀的,只说是司马勋战死,死得比较荣誉。

周家的欠着不欠着司马家的,周家的心里很清楚,到了周楚这里就更加清楚。他们,周家和桓家,处理的是成都王,虽然成都王是司马勋自己封的,可是这最后一个在成都的的司马家族的贵族,是周家断送的。周家在阴间,账目上眼看欠下的人命越来越多,所以心里害怕。可是周家的在周家祖宗哪里留下的周易上面,找不到忏悔的词语,只好在阴间拼命地祈祷,可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他们对于佛祖知之不详,周家的局限性就在这里,没有可以让周家在天之灵安息的方式。

要是周家的到了周楚这里很明白,可以修建一座庙宇,找几个和尚道士来天天做法事念经超度,他们周家早就开始做了,可是周楚不干,他觉得周家买卖奴隶,收租子凿盐井,小钱套大钱大钱套小钱,等等,这些事情还远远没有做完,他正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要努力。所以,不仅周楚没有修建庙宇,就连到了周仲孙这里,也是一样,周仲孙的后代和周楚的后代,都不修建庙宇,就连道观都不愿意修建。

周楚在成都,成都原来的道观周楚不是没有游览过,可是又不是周家手里一手修建的,周家看着成都的道观破败。龙泉山下的道观,周家去的时候,觉得不用修缮,毕竟他们周家不懂怎样忏悔。周楚心里想,还是等到周家的周家王朝把敌人杀光以后,再来想一想老祖宗留下的问题。

周楚心里只是觉得缺人,杀的人太多,他老爸周楚早就希望弟弟周光一家过来成都,周光毕竟就过来了,周光过来周家的势力大增。周光也不是仁慈的主,跟着周抚或者别人发展的时候,做的和周抚周楚在四川做的差不多,都是这一套周家的事情。周光当年和周抚还闹矛盾,周光当年还反对过姓王的王敦,所以和周抚有分歧,这个分歧可是站队伍的分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周光对陶家的好感应该比周抚好些,可是周光有周光的难处,他可不想做杀死亲哥哥的人。周抚跟着王敦发展,毕竟扩大了自己的阵容,周光时刻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哥哥一把,现在哥哥在成都做得不错,所以周光就回心转意了,因为他开始觉得陶家的可能就是没有周家的对了,所以周光一对陶家的淡薄,周家和陶家就彻底断线。

周光开始还忸怩作态,他不愿意就轻易进入四川,后来周抚在成都的消息一再传到江西,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动,所以他做了计划,打算移民到四川去,他先让儿子去,让儿子带着队伍去,周家的两大主力开始汇合,周抚周楚在成都正是用人之际,这时候就顾不得用人唯亲了,都火烧眉毛了,要死也得做栓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两家人一会和,人气可热闹了,哥哥和弟弟很亲热,嫂子和弟妹很亲热,不久便哥哥和弟妹很亲热,弟弟和嫂子很亲热,有时候亲热得哥哥弟弟嫂子弟妹互相扭捏,扭捏到彻底没有门第之见,周家为了一个伟大的周朝,必须做一些超乎常理的事情,所以周家的人渐渐多得分不清,多得辈分乱了上下乱了情分也乱了。具体乱倒一个什么程度,其实并不出格,很多皇帝家里的丑闻,还没有乱倒那个程度。好在可以杀人杀贼,杀人杀贼能够帮助周家的消除隔阂,互相变得更加依靠,而不是最后说的中华民族都变成一盘散沙。

第二百三十六章周家的自责(5) '本章字数:3175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10 18:23:45。0'

我周仲孙之所以说自己只有养子,没有儿子,还不是儿子和养子都分别不出来了,这是为了周家伟大的周朝而奋斗的结果。

为什么不呢?这年头,还要面对无数外国人,我周仲孙原来是晋国人,现在也是晋国人,是不是就打着晋国的旗号,那也得看局势而定。

做皇帝的没有一个不是无耻的,无耻到宫廷的糜烂,无耻到厌烦享受的痛苦。我周仲孙并不比皇帝的无耻小多少,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皇帝名号的皇帝,因为我周家从周访开始就打下这个势力。一度没有人敢于真正和我周家在巴蜀之地来斗毛,我有很多办法对付他们。

我周家的军队都是亡命之徒,我周家本来也就是亡命之徒,从来就是把蜀国当作边疆,我周家只是到边疆为止,至于边疆之外的土地,这个问题很简单,要是舒服着这边疆,我就把这边疆变成我的王朝,要是不舒服,我就得打发着人去开垦新的地盘。我周仲孙本人就是这样来到成都,并且呆到云南去的。

我家的大爷爷刚来到成都之前,姓李的和云南这边的部族的矛盾,已经先被我大爷爷和桓家的挑拨起来了,这个矛盾由一个人带着他的手下来到成都成为标志。这个人叫尹奉,他是没有办法被逼到从云南到四川来的,而且是避难来的投降来的,他们从晋国投降了成国。尹奉当年曾经是陶侃的旧将,我家大爷爷周抚和我爷爷周光都很熟悉这个人,他到宁州去,那伙儿宁州闹得很凶,原来有个叫王逊的家伙做宁州刺史,可是他和当地的蛮夷闹起来,自己也给杀死了。部族里面没有平静过,杀来杀去,宁州在建宁郡那边,就是味县那个地方,杀得只剩下一个拉呼族,其他的部族几乎都给杀的杀光,逃的逃光。

我这些是听我爹讲的,我爹是谁你?问我,我自己也不叫周仲孙,仲孙正是因为我是周访的后代,所以弄这个上去做我的名字。王逊眼看在味县就不行了,那时候味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麒麟城,那地方确实不错,我要是有办法,至少也得让自己呆在那里,呆在那里比呆在凉山好得多,美人相伴,山水怡情,我岂不是真正的周家皇帝。我在麒麟城做刺史的时候,那是王逊和尹奉后头好几十年了,麒麟城在王逊尹奉手里给烧得只剩下一半,这剩下一般是我周家的修建起来的。说得好听点周家这是在做贡献搞建设,说的不好听这是周家自己作孽。

为什么说呢,挑动部族战乱,买卖奴隶,这些都是我周家的大爷爷周抚那伙儿就开始做了,现在在建宁州的那个拉呼族,已经不敢到味县来了,因为当年杀得厉害。拉呼族对周家当然不是没有戒心,这个戒心早就有了,不过周家和拉呼族之间却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互相像一对亲兄弟那样情同手足,坏的时候互相想弄死对方。

尹奉是从湖南过来的,原来在陶侃手下,陶侃给朝廷上书,先是让尹奉做湖南那边的零陵太守,后来战火打得厉害,云南贵州等地都没有安静过。所以陶侃在我曾祖爷爷周防那里问个发展方向的时候,曾爷爷给陶侃出馊主意,唆使陶侃把尹奉调到宁州来做刺史,那时候尹奉很能干,我曾祖怕他太抢风头压倒了自己,这时候宁州很乱,需要一个探路的来这里给周家的入蜀计划做个垫背的,所以就想把尹奉推到这宁州去。尹奉果然在宁州干不下去,最后他连陶侃也联系不上,朝廷王敦这里根本就是远远地不踩他。宁州的部族没有人相信他,他只好带着残部去投靠姓李的,姓李的接纳他,但是尹奉却在姓李的那里呆得不开心,所以时刻和陶家的想联系,我周家的曾祖和大爷爷,周防周抚二人,已经开始占据上风,所以对尹奉的心态把握很好,后来我大爷爷到四川以后,充分利用了尹奉这个棋子,利用他来对付姓李的,姓李的最后也被我家和桓家弄倒了,尹奉又从成国投降了晋国。

尹奉的经历充分说明,官场和战场上的进退有多么重要。当年尹奉因为从太守晋升为刺史,官职也升了,?的出路没有,想带着他的队伍继续留在湖南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得去上任,去做陶家的一样,陶家到广州去上任也是很可怜,哪里有我周家盘踞在老地方舒服,我周家最懂进退,后来选择成都作为栖息场所,实在是最明智的选择。至于?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