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老电影苗岭风云 > 第191部分(第1页)

第191部分(第1页)

司马炎两代平蜀灭吴的意义,也就被顷刻化为乌有,成为过往烟云。

咸宁三年,汝南王还是镇南大将军,而咸宁四年278年,前征南大将军羊祜病死。古代的江干地区,年年要发大水,这是头痛的事情。西晋朝廷头痛,但是东吴更加头痛,东吴的腐败在于对于治理洪水水患消极对待,这是导致东吴失去民心的重点,而西晋在魏晋以来,对于这一点比东吴做得好,所以民心渐渐地归附于了北方的魏晋。到了咸宁五年末太康元年中,东吴王孙皓请求投降。

徐州地面的封王,在265年还有一位下邳王司马晃,司马晃也是司马懿弟弟们中的后代,他不是司马懿的孙子而只是司马懿弟弟的孙子,与司马权司马泰司马?还有司马越属于司马懿皇室旁支。267年司马晃来到下邳封国,算是在王爷任上没有过多侵扰百姓的,他不是不想,只是不敢而已,因为平定东吴已经是西晋自从司马懿以来就既定的国策,他要是侵扰封国以及徐州地面上的百姓,谁都不会绕过他。因为他比较谨慎,所以得到司马炎的信任,274年要把他调到四川做益州刺史并都督军事,又是一个刺史王爷,可是他更加不敢去益州管理益州宁州的军事,益州劳军给朝廷支援东吴前线那是要劳民伤财的,他害怕自己没有这个号召力也损失不起自己的利益,所以借口生病就拒绝了。不久他被司马炎封为镇东将军,一听说可以管辖青州徐州的军事,这次他愿意了,便回到封国下邳。他与琅琊王司马?等一起,是有过长期的经营徐州的,这几个王爷都是来往于封地与京师之间。到了290年,司马晃回到朝廷,因为京城里的生活更加安逸,在杨太后与贾皇后之间,也是选择了贾后一边,所以他得到贾后的“照顾”,296年元康六年中去世。司马家族的儿孙们到了晋武帝这年头,都有好色的毛病,司马晃好色却缺少生育能力,尽管在京城声色犬马,却没有太多后代来继承王位,最后只能是找到?的皇族来过继给他,通过过继来讨要封号,也是皇族的一大特色,所以封号就多到让人头痛的地步了,不得不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会发生反对司马家族的事变,最后导致西晋破碎。这司马晃倒是没有饱受八王之乱中藩王所受的苦头,可是他有腐败分子的嫌疑,凡是贾后信任的藩王,大都洗脱不了这个嫌疑的。但是,司马晃在贾后倒台之前数年中去世,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如何腐败的,只能是通过石崇斗富这样的事件来推测皇族的奢侈生活了。石崇不过是一个刺史级别的大臣,石崇在贾后倒台后被杀,而司马晃这样的王爷绝对可能是曾经的奢侈榜样,他是王爷,只有石崇这样的官员,皇家的走狗才会学到皇家的榜样,只有刺史学王爷,哪里有王爷学手下的道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平定东吴以后的心态上,司马炎晚年以为自己可以功劳比得上汉武帝了,所以学汉武帝的晚年也是很像的。在太康年间,皇宫和京城里的生活过于奢侈,后宫里生下来的儿子一个接着一个,全国上下都笼罩在天下太平的一片祥瑞之中,这种虚幻的祥瑞,也就是骄傲自满,导致从上而下的腐败,这就是后来无数流民衣食无靠的源头。流民起义直接导致了东晋的灭亡,导致了北方的分裂,北方因为分裂而将战争不断地加在中原大地,中原大地再次成为不能设防的地区,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从古中国的中心区域下降到了成为次要地带,长江流域得到开发,那是因为政治的需要,也是百姓生活的需要。

第二百七十章继续交待(24) '本章字数:3071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2 16:04:07。0'

接受投降的除了各位将军,下邳王司马晃已经进京,彭城王司马权275年就病死了,陇西王当然还在陇西。再就是汝南王,他不想在封地汝南郡内设置府第,大概是觉得汝南郡县太小,容纳不下他这个当朝皇帝的四叔,所以他选择了许昌,毕竟这里是汉末天子的归宿地,这里有象征性的汉家宫殿,汝南王来入主汉家宫殿再好不过,所以他一直呆在这距离京师已经不远的地方。东吴孙皓投降,汝南王怎么能够不趟这个热闹,既热闹又荣耀,于是他拉上琅琊王司马?,在诸位将军的簇拥之下,一块接受了东吴末代国主孙皓的投降。投降仪式搞得隆重庄严,司马亮和司马?两人,在随后的年头里大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孙皓将东吴使用三代的皇帝玉玺,两手瞥瞥松松地奉举着献给司马亮二人。以司马亮为主司马?为辅,虽然是司马懿儿子中的老四和老五,又与司马昭不是同一个母亲,但看重长幼尊卑的年代,司马?毕竟没有司马亮那么高贵,所以司马?是西晋朝廷里接受受降方面排名第二的。司马亮才是头面人物,两人一同到了孙皓的皇宫里,各自在孙皓的龙椅上悠悠地坐了一回,王爷宝座和皇帝宝座,区别到底有多大?

之所以非得要说只有老五司马?接受孙皓的受降,那还不是因为晋元帝司马睿。东晋朝廷的开国皇帝,就是前琅琊王司马?的孙子,要是他们一家改姓不叫司马了,或许还可以说把爷爷司马?尊敬地封一个帝王尊号,事实上司马睿也想到过这样做,凡是当皇帝的都要想到这样做。可是他们不敢改姓不做司马,只有司马澄和司马敦改名姓了王,这姓王的王家子弟,也就基本上没有翻身的余地了,姓王了就做不了帝王了,而司马家族仍然还是保留了一脉血统在江南。晋武帝建立西晋,倒是把爷爷司马懿和老子司马昭都尊敬地封为帝王了,司马懿为晋宣帝,司马昭叫晋文帝。司马懿的九个儿子里面,司马师排名老大,司马昭是老二,司马亮是老四,司马?是老五,司马伦是老九。司马师本来是可以继承司马懿作为大统的,可是他攻打忠于曹家的原魏国军队时候暴病死去,当时司马师与后来的东海王司马越一样,归宿地都是在豫州梁国的项城县。司马越病死在项城内,司马师在项城作战里发病,回到许昌以后随后就病死了。据说司马师的死状很恐怖,死之前眼珠子都从眼眶里掉出来,那正是在项城县城外的军营中,被叛军偷袭,生病之中急忙带病躲避叛军,还不是被叛军所伤,是伤于自己的仓促还有病情本来的严重,这病情来说,不知道司马越在项城发病的时候是怎么情形?大概也不会十分自然吧,如果要赞扬司马师和司马越,都可以说他们是英勇而死,若是说批评,那就是罪有应得,遭受天谴。司马师打击了曹魏集团阻止司马家族崛起的企图,而司马昭手上平定刘汉蜀国,到了晋武帝手上瓜熟蒂落,顺利地就灭亡了东吴,自从东汉末年以来的天下纷争到了晋武帝司马炎手里,经过司马懿三代人的努力而结束。不过,曹操父子三代的经营,对于司马家族来说又是格外重要,没有他们曹魏,也就没有司马的西晋。

琅琊王司马?死于283年,而277年司马炎的人事变动中,原琅琊王司马伦给调回京师,司马?是幸运的,有幸接受东吴的受降仪式。而司马伦成为赵王,坐镇邺城,来往于朝廷京师之间,一时间不亦乐乎。陇西王司马泰告病从关中回到京师,关中军事都督的权力需要移交,赵王一看有机可乘,可以乘机捞取军权,便自改奋勇请求都督关中军事。赵王贿赂打点朝廷里杨派和贾派之后,得到了这个任命。这一人事变动,赵王在管辖氛围里不断地劳民伤财,时间就到了贾后执政,赵王因为贾后对付杨皇太后和汝南王司马亮已经楚王司马玮而更加热衷于宫殿权势,对于关中流民的头等大事玩忽职守,加上担心朝臣弹劾而使得梁王来争夺权力,赵王司马伦胡乱镇压氐族巴族羌族等各族因饥荒而闹事的流民,直接导致了齐万年的起义。各族流民的起义被镇压,齐万年英勇死去以后,司马伦不思悔改,回到朝廷里与贾后勾结在一起,他利欲熏心,对于宫廷里的权势更加觊觎,司马伦先是使贾后相信他的奸计,贾后听任赵王的建议要废太子的位置,太子的心腹不服,司马伦又向贾后告密说太子想谋反杀贾后,太子被杀,朝政又起祸端,贾后失去朝野信任而失势,这就又出来了司马伦杀贾后为自己假装正名。司马伦紧接着又从贾后夫君,那位一直不发表自己真正意见的晋惠帝司马衷的手里玩把戏,他要奉司马衷为太上皇让自己做皇帝。这位晋惠帝司马衷的远房的九爷爷,晋武帝司马衷的九叔,倒是不怕自己降低了三等辈分,反而做孙子辈的继承人了,他想做皇帝没有人喜欢,还是长幼尊卑啊。朝野上下,君臣百姓人等坚决抵制,一时间各种流言都出来了,狗尾续貂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就是用来形容赵王司马伦想做孙子辈分的儿子辈分。“你干脆杀了司马衷好了,杀了司马衷自己再做皇帝,不要搞什么太上皇的把戏,就像镇压齐万年一样让百姓封口也好。”可是赵王司马伦没有这个手腕与实力,所以赵王司马伦被以晋惠帝司马衷的三个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为主的弟弟王爷派剿杀了下来,剿杀的时候,把杨皇太后派与贾皇后派的所有阴谋诡计的手段和伎俩都用上了,贾后一派退场,西晋朝廷成为皇弟派与皇叔派还有皇爷爷派的新老王爷的党争的地方。

赵王司马伦与梁王司马肜争夺权力,两个皇爷爷站在不同立场上,梁王本是杨皇太后一派的,杨皇太后给贾后谋杀,梁王也是不肯罢休,赵王这个皇爷爷本来是两边讨好,现在他想巴结贾后站到远房的孙媳妇一边,对于杨皇太后一派势必进行打压。赵王司马伦不思为国效力,处理陇西流民事件不力,本来他接手的陇西王司马泰的关中都督军事的职务,做得好是可以避免天下大乱的,可是他心里只有权势,没有按照司马泰生前的作风来继续行事。要知道陇西王司马泰生前在处理陇西狄戎的问题上,与死去的晋武帝司马炎这个侄儿皇帝是比较一致的,晋武帝司马炎与陇西王司马泰都非常注意陇西局势,不管是不是对关心陇西民间疾苦采取了最合适的方式,反正他晋武帝有这个威严能够压制住各方面的不稳定心态。而赵王司马伦一见到晋武帝死去,迫不及待地就要跳出来做跳梁小丑。跳梁小丑是不能做的,做了会产生罪恶,罪恶感多的人心里会扭曲,扭曲就是变态,变态就是社会渣滓,一个堂堂的皇帝爷爷辈的王爷,居然厚着老脸皮来做跳梁小丑,也不怕别人认为他是无赖无耻之徒,狗尾续貂的成语,将司马伦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原来梁王是知道一些处理陇西流民问题的一个皇爷爷派,老梁王让解某来到雍州处理齐万年还有李特这等流民问题,老赵王偏偏要瞎指挥,对老梁王派去的人不服从,本来这雍州都是老赵王的事情,他这个琅琊王没有开琅琊王的好头,留给后面所有琅琊王的,除了留给汝南王司马亮和东莞王司马?一个接受吴国孙皓受降仪式以外,看起来的风风光光,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杀机。琅琊王司马伦,就这样成为赵王,在徐州地面上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便想跳槽来到雍州,不仅对雍州的事情瞎参合,敛财的过程里,还在处理并州冀州的事情上也留下了激发民怨的重大过错。赵王司马伦既然想回去京城,可他又不愿意移交权力,朝廷派出解某与周处这样的忠心大臣来处理流民问题,他回到京城以后耿耿于怀,找机会对解某报复,解某不过是一个下级官员,虽然老梁王对他解某还有解某两个弟弟十分信任并给予推荐,可是这就得罪了司马伦了,司马伦回京城勾结贾后,找机会把解某弟兄三人给杀了,还杀了解某老婆与孩子。解某等人死了,死了还成为陇西流民事件的替罪羊,老梁王也被司马伦软禁,不久就在孤零中死去。贾后之所以这么干,也是想给自己的亲戚益州刺史赵某撑腰让自己亲戚在地方上手握实权。赵某名叫赵厥,没有想到贾后给赵厥的这一撑腰,导致了李特父子最后血洗成都,不仅没有给自己亲戚赵厥撑腰到位让赵厥渡过流民事件的危机,还让赵厥直接死于非命。

第二百七十一章继续交代(25) '本章字数:3228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3 17:14:14。0'

不仅赵厥死于非命,益州的流民事件影响越来越大,齐万年的起义还给打压了下去,可是这益州李特父子的事情就无法挽回了,李特儿子李雄成为十六国第一个开国的君主,牢牢地占据成都,把益州梁州的战火最终引向了西晋全国。陇西王司马泰,也就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父亲,在都督关中军事之前,做过兖州刺史,这东晋刺史王爷的由来,西晋是有例可循的。司马泰不仅做兖州刺史,还在都督关中军事之前做过都督益宁二州军事的将军。

同样是皇爷爷派,同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远房叔叔,下邳王司马晃不愿意到益州来做刺史并都督军事。下邳王居然敢忤逆晋武帝这个远房侄儿的皇帝,可是,陇西王司马泰就比较听话了,晋武帝让他来管理益州宁州军事,连管理民政的刺史的职位都没有给,这司马泰居然答应了,原因在于司马泰对于关中汉中到蜀地都比司马晃要熟悉。而司马泰这个王爷封号,本来就是照顾的,他不答应不行,按说265年晋武帝登基的时候册封,他哥哥司马权已经给封为彭城王了的,他就不应该给封王,还不是因为他司马泰与司马权的父亲曾经支持司马昭的儿子,?的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当年司马懿九个儿子中的别人,未必就对司马昭这个老二服服帖帖,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跟着登基做了晋武帝,还不是要论功行赏的。司马泰不愿意朝廷的事情被耽误,所以就在都督关中军事之前,先到益州宁州来管理了一些年头的军务,那是274年以后283年以前的事情。司马泰总算没有和司马晃一样称病不去成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大哥司马权在这一年中病死,司马权年纪比司马泰大上十岁,而数年前司马权就从徐州彭城国(郡)回到京城,这一年哥哥病死,按说可以托词说处理哥哥家里的后事不去,可是下邳王司马晃理由更加充分,那就是下邳王司马晃正室母亲死了,得要给母亲守孝三年,晋武帝希望有人到益州去管理一下那边,因为凉州一带那时候有些不安定,朝廷何止是在凉州用兵,希望有稳定的后方支持,而益州作为后方再好不过。果然在数年中,凉州一带发生了西晋朝廷与部族的战争,276年中凉州武威郡甚至被叛乱部族所攻陷。哥哥的长子司马植被立为新的王爷,司马泰为了自己这一支司马家族的利益,只能给哥哥守孝数日之后便离开京城。司马泰是带家室去了益州的,当时他并没有到成都,而是一直随军驻扎在各个军营中,要么就是随军在就地的郡县里呆着,一是要筹划军务,二是要关心家事,包括与大哥司马权一家子孙的来往,还有与朝廷之间的密切。四个儿子中,大儿子司马越,小儿子司马模跟着父亲在军旅中来到司马泰随军驻扎的军营一起。而老二司马腾已经过继给了司马泰家里的老三就是司马越的亲叔叔家里,没有跟来。老三司马略则留在京城与司马权的儿子们住在一起,司马略与司马腾司马模一样,与司马越是同父异母的弟兄,司马泰让王妃与司马越与庶子司马模先跟来,随后是侧室夫人带着其余亲眷也来跟随司马泰,司马略留下则是代表司马泰给伯伯守孝,也是给在京城与司马权一个宅院但分门别户的司马泰住宅留下一个主人。

几年中,凉州一带有战事,司马泰就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