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老电影苗岭风云 > 第184部分(第1页)

第184部分(第1页)

冬季节,也是不好返乡的。

罗尚将军在这一个夏天里非常忙碌,到处设立关卡,不许流民到处走动,并彻底在成都“父老们”的大力协助下由官军到地方军再到公安局的和所谓的民兵一起,来到处收捕流民,特别是李家兄弟,他们失踪了,必须立即逮捕归案,彻底调查原益州刺史被杀案件。

得知李家人已经潜回绵竹县,这前来处理流民问题的官军就变成了剿匪官军,在“成都父老”以及原益州兵丁的带领下,他们袭击绵竹县李家流民大营,结果被李家子弟打得大败。这可都是王军啊,这是李家子弟正式开始造反,开始杀赵某那是因为赵某不对自己刺史的官职负责而造成的民变而已,军械都是原来赵某发下来的,又不是李家的弟子与流民一起抢的,性质不同。这一下,罗尚在没有收缴完流民手里武器之前就动手,仍然是逼迫流民造反一样的性质了。罗尚手下败逃,罗将军只好下令固守成都,以城池作为防御来对付李特,罗将军向各方面求救,但是汉中他去不了,绵竹到洛县以及剑阁县一带已经被李特封关。他只能求救与近处的梁州和宁州,再就是他的大本营荆州。这一次,带给成都平原的,无论是父老乡绅还是土豪劣绅,都成为李家攻击屠杀的对象了,这成都平原就是乱民的天下,在以后几年里面都是战火最严重的,这也直接影响到朝廷里争权夺利的王爷们,告诉他们成都现在就是有人造反,还特别带劲。这成都平原周围都是大山,每一座大山都可以变成井冈山,都可以变成革命根据地。

这时候,朝廷里另一个八王之一的河间王司马?,他与?的王爷收拾了矫诏的赵王司马伦,他也来插手益州的事情,他派兵从关外进攻李特,李特在广汉郡依托山地进退,并且与广汉郡蜀郡以及秦州各郡的百姓搞好关系,他们得到原来就是氐族巴族人的各郡百姓的支持,虽然是与朝廷王军苦战,但是在重大伤亡面前仍然坚持真理,绝对不像敌人反动派低头。老百姓纷纷说道:“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就是对王军与反贼的不同态度。

这期间,原仇池国杨家等部族对于李特的支援,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杨家,氐族人巴族人还有许多部族,这些部族的名字一一都难以说出来,有的部族很多族人接着死于不久之后杀来的刘曜的屠刀之下。反正自从魏晋以来,司马家族为讨伐刘备蜀国与秦州梁州人民而建立的关系是彻底破坏了,这真是祸起秦山,祸自宫廷。

河间王司马?,后来被南阳王司马模杀死,就是他派手下将军张方刘乔,在与成都王一起先打败东海王司马越后打败长沙王以后,将晋惠帝劫持到长安去的,这是302年以后的事情了,惠帝第二次被从宫殿里请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东海王联兵各处打败刘乔,救回晋惠帝回到洛阳,河间王想讲和,可是手下张方不答应。河间王只好杀了张方,然后再次请求东海王讲和,还是不许,他又没有打下蜀郡,没有地方可以逃跑,最后被东海王派弟弟南阳王杀了。刘乔何许人物也?原来和罗尚一样,都是王戎做荆州刺史时候手下的参军。而他刘乔显然很像是个牺牲品,山简却在八王之乱里幸存下来了。

李特带领义军经过艰苦奋战,301年到302年中击败各路援兵,罗尚数次与李特交战都失败,但是罗尚据城坚守,李特流民没有攻城经验,虽然先占领了少城,可是无法继续突破进入到内城,到了303年,荆州方面王澄派来了援兵,夹击成都城外的李家军,罗尚出城偷袭,李家军大败,李特与哥哥李辅还有侄子李远等李家弟子数人战死。死得真是英勇,死得真是壮烈!

李特虽然战死,李家军虽然打败,但是李特的弟弟李流与李特的儿子李雄还有李寿等李家子弟,继续与晋朝王军作战,渐渐地他们又夺回了主动权,先是打败荆州来的援兵,彻底占据成都周围各处县城,继续包围成都孤立成都。帮助李家军的人里面,还有一个姓范范长生的道士,这个道士从成都西郊的丈人山下来帮助李家军,他后来做了李家皇帝的大臣,他儿子后来也在李家小朝廷里做事。到了周抚管理成都的时候,他被一伙原来李家旧臣裹挟叛乱,后来被周抚和朱焘剿灭,那一年是到了348年,范家道长的儿子叫范?。

…………………………

什么?李焉说范家道士范长生儿子范?当时没有被朱焘的士兵杀死?并且现在还有后代在李焉的军队里?

…………………………

到了305年,罗尚孤城难守病死,手下投降李雄,李雄在这一年正式自称成都王,国号为“成”,直到后来到了338年前后,李寿代替李雄儿子李期即位,改国号为“汉”,成汉的名称就是这样合并来的。李家军到了李雄手上夺取成都以后,就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战事稀少,这李家军没有四处扩张,发行汉兴钱,政宽人和。

………………………………………………………

什么?又说我写得不对?什么政宽人和?成都后来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了。要不然你周家怎么会在成都发达的?的确,李家军和梁州方面与荆州方面还有还有宁州方面,一直是交战不断的,李家军和秦州方面倒是搞好了关系,这一点绝对不假,周抚到了成都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处理剑阁一带与秦州的关系。不过那时候梁州已经受到后赵国石虎军队的不断进攻,梁州的事情更加头痛,周家仍然与李家一样,继续与秦州凉州一带的氐羌部族搞好关系,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自从秦代以来,到了曹魏西晋,对于西北凉州一带的认识,就是觉得凉州的边防形势要比并州幽州以北要容易,所以对于凉州,朝廷是从来很少用兵的,这也是凉州一带能够在这个年头得到发展的一个原因。但是西晋朝廷在凉州与幽州的作为,比起秦代嬴政派遣蒙恬打败匈奴和西汉汉武帝那伙儿出使西域差得远了,根本就没有一个指导思想,不想去不断地了解西方的世界。

这种问题,为什么要我周仲孙来考虑呢?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刺史罢了,也不是秦州刺史,更不是凉州刺史。至于北方幽燕之地,那也是我不愿意了解的。就算并州的事情,不过是因为需要知道前晋朝因为中原局势,这是为了迎合建康朝廷里司马家和他前辈的女婿桓家的政治上的需要罢了,既然姓了司马家族,就得要明白司马家族的心思,他们从来没有把并州以北的地方当作是晋朝的地方。而凉州也差不多,就等于是一个番邦小国,比如是说南方一样,如今建康朝廷对于南方荒蛮的地方,心里多少也是有些厌恶的,这些地方不是洪水就是猛兽,很难经营起来。

第二百五十九章继续交待(14) '本章字数:319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14 19:35:24。0'

王敦兵变,之所以王敦一家没有被彻底消灭,这是皇家的意思。皇帝家里对琅琊王家还有所需要,这才不将琅琊王家斩尽杀绝,不仅不杀,而继续委以重任,这是最让周家摸不着头脑的事情了,要说摸不着头脑,那又是笑话,还不是司马家的人想耍手段,王敦虽然垮台,但是王敦一家以及琅琊王家,对于荆州是多有经营的,这一经营,为司马睿定都建康并占据半壁江山打下了不可替代的政治基础。

王敦与王澄的矛盾,属于王家内部矛盾,司马家族利用王家, 王敦与王澄的矛盾也属于朝廷内部矛盾,司马家族不许别人对王家的事情非议。甘卓的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是表明,司马家族决心一定要控制荆州。王敦在应思远与陶侃的荆州刺史之争中,琅琊王家在司马睿的默许下,让王敦弟弟王舒“终于”让出荆州刺史的位置来了。

王舒也是琅琊王家的人物,他介于在外领兵的王敦一伙与朝廷里紧紧依靠着皇帝的王导一伙之间,王敦倒台的时候,王舒正在做荆州刺史,王舒有中将军衔,王敦的家人投奔王舒,王舒先是被迫让出荆州刺史位置,转而做湘州刺史去了,陶侃到荆州,朝廷里让陶侃搞荆州湘州合并,陶侃对于处理王舒的关系不得不下足功夫,这样,陶侃就得罪了自己一方的人物,首先就是我周家,我大爷爷周抚和爷爷周光。

我周家,对琅琊王家那是恨得要命,巴不得他们一朝失势成为乞丐。朝廷里一再对王家进行温和的处理,陶侃与周家都大失所望,这才消极对待朝廷,让朝廷里反而弄出了苏俊的事件来。苏俊领军入京,当然也对王家进行了打击,这是陶家周家两家愿意看到的。

那时候,朱焘就是原荆州刺史王舒的手下,王舒在荆州江陵的时候,经过王澄到王敦还有王舒的经营,把江陵号为西府,与建康一带的东府遥遥相应,王舒的儿子们都是在江陵长大的,王家以王敦为首开始向朝廷里伸出触手,王家又开始大举迁徙到江浙一带。他们与王导的子孙一起,在江浙一带栖息,最后形成了以会稽为中心的王家家族,形成了另外一个琅琊,这就是浙江的琅琊??会稽,这会稽就是今天的江浙绍兴一带。王舒在湘州做陶侃手下,后来辞官,也是回到会稽一带而不是回到江陵了。而王家的另外一个人物,在王舒以前王澄之后的人物,也是做了荆州刺史的,他叫王?,是王羲之的爷爷。

当年与应思远同事的正是此人,而王澄是王戎推荐的镇守襄阳的山简中将上级一样,王?则是应思远的上级,王?应思远与陶侃甘卓周访一起镇压了西晋东晋交替之时的杜弘与杜曾的起义,这些人都是刽子手,都是反革命份子,内战战犯。杜家起义军里的杜曾一伙之所以发展,一是与杜弘各自壮大自己,二是在李特父子与西晋朝廷王军在秦州益州梁州一带血腥抗战的时候,杜弘在湖南响应,杜曾在湖北响应。杜曾在湖北站住脚了,那是因为益州刺史罗尚带兵进入益州造成的空虚。王?有很多儿子,王旷、王颐、王彪、王胡等,大儿子王旷死于307年并州高都、长平之役,那一战东海王司马越的西晋王军大败于刘渊刘聪之手,王旷在从并州向司州豫州一路溃败的途中被敌人追击而死,幸好父亲王?以及各家家眷提前安顿好了,得以安然来到荆州避难。

王?幸存的在荆州江陵得以生长的子孙,后来也大半都与王舒一起迁移到绍兴会稽一带去了。应思远与王澄王?王舒等家族数代关系密切,他后来想到朝廷里去做官,还不是看到在朝廷的王家人脉带给他的政治前途,去朝廷里做京官那是前途一片光明,所以他尽管对王敦有意见,可是就算做个闲散小官他也愿意,他知道迟早有机会在朝廷里找到机会的,他就是要搅合在司马家和王家的家务事里。

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联手,他们一直在数年中参与中原内战,虽然最后败给东海王司马越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成都王自己也逃往长安去了,像石勒这样的人物却都是因为参军以后投靠了二王的部下开始的。琅琊王家的子弟,在八王之乱中,也还是有几位丧生,但大都得以幸免并各自延续,这不能不说琅琊王家善于在乱世中立身。但是以王戎为例,他们本来并不是身处乱世而是在和平年代过于贪婪腐败并导致推动了朝政的灭亡,说实在,王戎家族却是可批可恨的。

303年,李特等李家子弟在益州英勇牺牲以后,起义军在李流李雄的带领下继续与王军作战。罗尚告急从梁州传到荆州豫州各地,这荆州与豫州交界的地方,就有打着参军的旗号想来进入四川的,虽然他们有的人并不知道李特已经战死和益州战局的真正真相,但是这些人大都是想支持李家子弟去了。所以西晋朝廷残军就要镇压这些心里想跟着响应的,京师洛阳以北的并州的局势也在恶化。先是做王戎参军,后来而与罗尚一起成为王澄参军的刘乔,这时候从中原八王之乱败下阵来的刘乔在做豫州刺史,他负责维持豫州的秩序,刘聪与石勒军队沦陷洛阳,贼军南下,刘乔等只得数处应付,北有刘聪石勒自并州冀州南下,席卷司州衮州雍州豫州徐州等地,他们势大难敌,西有李特等氐巴族人在秦州益州与官军连连鏖战,而豫州以南,民情不稳,各处贼人四起,造反与兵变此起彼伏,前后发生战斗的一共数次,以贼首乱首为名列出来,有张昌、陈敏、石冰、王如、杜曾,杜弘等等。

永嘉南渡的军民在司马睿与琅琊王家的指挥,奋力剿灭这些烽烟盗贼。陶侃擒获从豫州流窜到荆州江州一带的张昌,张昌手下石冰流窜寿春(今天的安徽合肥一带),陈敏剿灭之,但是陈敏后来自己发动兵变,被亲家甘卓剿灭。王如是京师司州来到荆州的流民,在荆州作乱后次数打败朝廷王军中将山简的军队,后来王澄山简还有刘乔终于把王如打败并赶跑,王如带着残兵投奔了正在江州的王敦。

杜曾就在王如起事时候聚义,他本来是跟着杜弘父子的,这时候他来到湖北,开始与王如一起战斗,打击王军消灭王军。后来王如与杜曾不和,因为杜曾父子等数万蜀地之民本来就是益州李特而逼出来的成都流民,杜曾来找王如寻找出路,开头还比较投契互相支援,但是王如过分自私,导致先壮大而后大败。杜曾被江陵王军阻截,无法与父亲和弟弟杜弘联络呼应,渐渐地联络上了杜曾便壮大了自己。因为李特虽然战死,但是李流李雄开始转败为胜,新闻有好消息。杜曾率部在豫州荆州以及梁州一带的山地活动,大大打击了以王澄刘乔山简为首的西晋王军,但是杜曾被来自东晋的王军支援,周访甘卓受陶侃委托先后攻打杜曾,杜曾败给周访,最后投降。王敦本来想把杜曾学王如一样收留,但是已经接受招抚的杜曾被周防下令暗杀,最后杜曾残部还是投靠了王敦。他们既不想投靠王澄王?,但是琅琊王家却势大,而他们又不想投靠周访甘卓,所以选择了王敦作为归宿。杜曾的余部和杜弘的余部一部分,后来都在王敦兵变中战死,虽然到了建康,可是他们只能看着建康朝廷司马睿称帝并成立文武班子大臣机构,而没有能力倾覆建康朝廷。

各路义军,后来在东晋朝廷的招抚与剿灭并举之下,一部分也学祖逖一样做了王军,既然是王军,就要给王军讨伐刘曜和石勒这两伙反贼。他们也等于是杜弘在湖南接受陶侃的逼迫而进攻广西反贼自相残杀一样。

…………………………………………

你们问我周仲孙武陵王的事情?天呐!周仲孙最不想交待的事情,还是不得不面对审问了。

…………………………………………

荆州刺史王澄,什么琅琊王家的!他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王敦也是,他们两兄弟都是被琅琊王家包庇着到江南来的。司马睿那时候算个?,还是司马睿在王敦死了以后这才开始得势的。

当年,东海王司马越与自己弟兄司马腾、司马模几个商量以后,司马越又找到琅琊王家的王衍,说要是中原呆不下去了,就让儿子们里面的司马澄和司马敦两个到江南来。

这里面的玄机在于,他俩不能说自己是司马家族的人,只能说自己是琅琊王家的人。可是王衍告诉司马越,要是王澄、王敦两个到了江南来以后,乡绅士人问起皇室的情形怎么回答?很好问答吗:“不是说西晋开国以来和曹魏一样,西晋各个王爷都情愿到京师里呆着,不愿意到封国里去,因为朝廷对王爷们控制得很严厉,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朝廷里乱了,不得不分散到地方上为好,这是为了我东海王司马越的后代着想,你王衍既然提议说让我分出那几个儿子中的两三个到江南去避祸,怎么,你脑袋秀逗了短?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