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psv心灵传说白金攻略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超越怀疑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七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道出了当前很大一个社会问题——信任危机。须菩须问道:“佛陀!众生听闻您今日所说的微妙言说、章句,能不能实实在在的相信?”须菩提的问题很合时宜。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在怀疑之中,不是我们想怀疑,而是有很多东西让我们不敢相信。男人怀疑老婆,女人怀疑老公。中国怀疑外国,外国怀疑中国。我们怀疑一切,甚至怀疑自己。我们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因为相信的东西总是出问题。这就是社会的现状。而人如果活在什么都不能相信的世界中,天天什么都不敢相信,真是最大的痛苦。

我记得上一章说过,什么都不信才是最大的迷信。什么都怀疑,也是一种妄执,不是有句话叫“信则得救”吗?是的,什么都不信,没有正信,就会产生妄心,让心神迷乱,从而导致行为迷乱,走向不归路。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也叫心灵空虚。那些因心灵空虚而吸毒的,或因心神迷乱走上邪路的人就是佛言之最好佐证。佛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对我们说:“不要乱怀疑!在我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若有人能从这些言说章句中体悟出妙义,而生出难得的真实信心。应当知道这些人,不仅仅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植诸善根,其实他们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就算现世闻说大乘无住的般若真理,乃至只是一念之间生起清净信心的人,须菩提!我也能看到,这些善根众生,是会得到无限福德的。”佛这些话,有两个意思。一,《金刚经》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的,没有缘的人花钱也看不到。大家能看到有关《金刚经》的文章,至少是几世修来的福份。二,看到《金刚经》并能矢志不渝的相信,从中感悟佛理,学以致用,做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做一个有益社会的人,佛都能看到,将来会得到无限福报。

是的,当你读懂《金刚经》第七品后,感悟到其中的真理,再一次用全新的思维走进生活时,会发现一切都如你所愿。原来凌乱的世界及让你不敢相信的人们,会变成有秩序的行走,认真工作的人们。他们亲切和蔼的微笑,你推我让的帮助,无不展示出这个世界的美好。而你还是你,只是心境变化了。

这就是“正信”的力量。你相信一切,一切也会相信你。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之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同样都散发着不同的魅力,都是诱人的。学会用正信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就会坦然了。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但人又是有思维的,这种思维随时都在变,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实信的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

佛陀又说:“ 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这些善根众生,不再妄执一切相。如此则心无所住,而修无相之行,故获功德广大。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众生用心取相,则会妄执。因此,如来常说:“你们诸位比丘应当知晓,我所说的佛法,就如同渡人到岸舟楫,到达彼岸之后,你们即应弃舟登岸,不可揹负不舍,否则如同背着舟楫行走。所以,未悟道时,须依法修持,悟道后就不该执著于法,特别是那偏执于非法的妄心,更是应当舍去。”

心存怀疑,让人如同背着舟楫行走。看懂《金刚经》第七品后悟道后,不再妄执一切相,就可以自由随意的进入社会生活了,心也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美好社会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正信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感情,当你用一种正信的心境去认识这个社会、投入这个社会的时候,你会逐步拥有很多,你会感觉到生命的快乐,活出真正的自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生不过是一场金钱的较量吗?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八品,讲的是佛的财富观,福德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到中国来募捐,据说中国的富人去的很少,外国人说中国的富人小气。我说外国人不懂中国的文化。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合起来有一千多亿美元财富,已经算富得不得了了。特别是巴菲特捐出了几乎全部的财产,更是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在我们眼中,他们获得的福德应该是很多的。那么,如果佛活在当世,会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呢?佛说:“须菩提!譬如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给须要帮助的人,你认为这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须菩提老老实实地回答说:“甚多,世尊!”佛说:“为什么?”须菩提说:“因为用有形的财富去布施,所获得的是有形象的福德,看起来福德的确是很多。但如果从本质上讲,大德无形象,大善无痕迹,真正的大福德,根本无法用所谓福德的名称来形容概括,哪里有多和少可说呢?佛陀不过是随顺世俗,说七宝的布施,所获的福德是很多。”

看到这里,先要了解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是个什么概念。那么这里讲到的“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呢?“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又含蕴着什么内容呢?对此,佛学教义是这样的:一座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一个日,一个月,就叫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因有小千、中千、大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而人间最珍贵的七种宝物又是指的什么呢?,我看过很多佛经,不同的佛经对其有不同的说法。但金、银、琉璃、砗磲(即软体动物)、玛瑙是公认的,其它二宝则有的说是琥珀、珊瑚,有的说是珍珠、玫瑰,还有的说是水晶、赤珠的。反正,“七宝”的内容大抵就是这些了。由此可见,佛祖讲到的“三千大千世界”,实际是浩渺无际的宇宙,所谓的“七宝”也就是宇宙万物的全部。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合起来有一千多亿美元财富,只是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九牛一毛。就算中国和美国的财富加起来和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相比也是九牛一毛。

那么,就算拿比全世界的财富加起来的还多的“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去行善,在佛眼中究竟价值几何呢?我们看佛怎么说。佛说:“如果一人拿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去行善,又有一人能够信受奉持此部经,即使短至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他所得的福德果报更要胜过布施七宝的人。”

佛这样说,肯定把很多人吓得够呛!拿无穷无尽的财富去布施,还不如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获得的福德多。佛的话的确震撼人心,无疑是对社会拜金风潮泼冷水。我们在为钱而忙碌。忙碌到失去原则。失去自信。失去尊严!失去面子。钱真的好重要。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钱也是害人之物。人们不能缺少它!好多人为了它失去理智。失去做人的根本。这就是钱的威力。‘

在城市锃亮锃亮的沥青路上宝马奔驰川流不息,在装璜高档的品牌专卖店人头攒动,在优雅宁静的咖啡厅里穿着华贵的人们在悠扬的萨克斯声中自我陶醉,眼前的幕幕无一不在向人们诠释着这个物欲横流的奢华世界。在胡润的富人榜上有钱人士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但奇怪的是似乎社会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荷包的鼓起而有所上升。过去很多人穷,但穷得快乐,因为有至高无上的信仰……共产主义。现在很多人富,却富得苍白无趣。无数事实表明,在快乐和金钱的天平上并不是等量。金钱能满足人一时的物欲,却难以解除精神的饥饿。常有人自嘲“我穷得只剩下钱了”也许吧!对金钱无穷的欲望就像一个有着无限马力的机器,驱使着人们永不停歇的为利益奔跑。

因此,我们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了。我们的心灵不在那么纯洁。我们看到有钱人就可以玩弄任何人,看到父母对爱情的不忠诚,丢下自己的孩子就离婚了。我们看见有些女孩子为了挣钱忍气吞生的被别人欺负。看见男人的花心跟善变。看见女人的虚荣跟懒惰。看见现实的残酷把每个人都逼得喘不过气来。看见海石山盟的爱情最终不欢而散。看见永远是朋友的话语想起。一旦有难却不见踪影。看见虎毒不食子。但还是卑鄙的做了。看见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利用身边最亲的人。看见得太多太多了。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社会是肮脏的,是无耻的,是需要金钱的。回到单纯的自己在也不可能了。人随着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了!如果早年前我没有走出朴素的社会,也许现在的我们还会保存一棵纯净的心!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看看《金刚经》就明白了,因为我们着的相太多,物欲太强。如此匆忙的生活,就算睡在人民币上你快乐吗?是啊?快乐吗?身在拜金社会,本应该幸福地毫不迟疑地回答,但此刻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沉默不语。如此简单的问题却把自己给问住了。答案好像不言而喻,如果真的快乐那些大明星会毫不犹豫地从万丈高楼纵身一跃吗?会选择自缢于家中,安静的飞向天国的那片白色的净土吗?功成名就的他们理应会比任何一个普通平民百姓幸福,他们有着挥金如土的资本,有着一呼百应的声誉,然而就是这样的他们也依然挥挥衣袖告别了这个令他们黯然伤神的世界告别了他们苦苦追求的金钱名利,只留下了那绵延不断的思念与忧伤。既然金钱名利并不能让人幸福,那么什么才能让人真正感到幸福呢?这就是佛法的用处。我们被人世间一切的烦恼感情捆缚著,要解脱三界的情欲、烦恼、妄想,脱开了一切的黏缚,回到自己本来的面目,这就是佛法的究竟。所以佛法讲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这个,要把那些黏著的、捆著的,都彻底解脱了,这就是佛法的精要。

佛最后说:拿无穷无尽的财富去布施,还不如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获得的福德多。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从此经出生,此经为诸佛之母;一切无上正等正觉法,亦从此经出生,此经又为诸法之母。因此,如果没有此经,也就没有十方一切诸佛,以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须菩提!所谓的佛法,不过是暂时起的假名,和文字语言一样,是种表达方式,并非就是真实的佛法。因为众生有凡圣迷悟的分别执著,佛为了开悟众生,不得不著书立说。若以法性毕竟空而言,求诸佛的名字称尚不可得,还有什么叫做成佛的方法呢?”

什么叫做成佛的方法?悟道,悟道悟到没有一点东西,但还不能一无所有。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看似简单,实则深奥。一个大家,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大家,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假大”了。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想想看,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只是不估名钓誉这一点,很多人就做不到。这就是《金刚经》的厉害之处,因此佛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拿无穷无尽的财富去布施,还不如受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获得的福德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什么是做人最宝贵的心态?

第九品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九品讲的是如何摆正心态的问题。人处在各种地位,心态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婚和没结婚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结婚的人想的是挣钱养家,没结婚的人则想的是找个好女人陪自己过一辈子。做皇帝的人和做乞丐的人,想法也是不一样的。皇帝想的是如何保住帝位,而乞丐则想的是烧鸡。朱元璋从乞丐做到皇帝,人还是那个人,想法肯定就不一样了。为什么每个人当了领导后和最初的想法不一样呢?不是不一样了,而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当时的所思所想,现在看来已经无法符合现在的情况了。面对的诱惑多了,面对的困难用多了,有些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抑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尽管各人的心态不一样,但有一种心态却是大家每个人都必须保持的,这种心态也是第九品的一个重点。

开篇之前我先讲一则佛教典故: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当地的一位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不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杯里,满了也不停下来,继续往里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断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