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山渐青别墅 > 第151部分(第1页)

第151部分(第1页)

得到赵祯的认可,许清干脆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倒出来,他端茶润了润口,说道:“陛下,我朝重文轻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今国家多事,边关战火不休,如此下去,对我大宋极为不利,文能定国,武能安邦,无论何时,作为一个国家事实上这两样缺一不可,太祖定国之初,偃武修文是对的,但却不应该一程不变地执行这种政策,国家的政策应该根据时势,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切实地确保国家的安宁。

我大宋经过近百年的偃武修文,文风可谓是远胜前朝,在学术各领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武事上,却因过久的忽略,萎缩到了难保国家安宁的地方,陛下请放眼朝野,可有一员堪挑大梁的良将,这些年应对辽夏兵事,我朝频频吃亏受屈,除了战略态势确实处于不利位置,朝中缺少能征善战的良将,何尝不是重要原因。

陛下,若朝中有当年武惠王那般能征善战的武将在,借他李元昊几个胆子,他也未必敢如此嚣张反叛,频频入侵我西北疆土,如今朝中领兵者多是文臣,但象范参政、韩枢密他们精通武事的能有几个,而且,不是臣抵毁韩枢密他们,他们作为文臣,对武事一道,在大的战略布局方面或许不差,但到具体战术运用上,也谈不上精通,当初陛下将范参政调往西北之时,范参政从未历过兵事,让他们主特西北,难道陛下不是无奈之举?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书生言兵,实不足取也,虽然历代也出现过一些文人领兵,作战取得战果的事例,谓之儒将,但能有几人?陛下若真想开疆拓土,有一翻大作为,我朝由文人领兵的现象必须有所更改才行,陛下,枢密院可由韩枢密他们这些经历过战事的文官主持,但具体作战时,臣抖胆直言,还是由武将来领兵的好。以我朝对兵权的分割措施,纵使武将领兵出战,也不可能再象五代之时造成尾大不掉之势,陛下!”

许清的话可谓说到了赵祯的痛处,令他脸色阴晴不定,李元昊反叛之初,大宋在西北屡战屡败,紧急之时竟无一员可派之将,连吕夷简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屡次弹劾他的范仲淹前往西北主持战事,这些他比谁都清楚。

当初不知为此失眠过多少个晚上,而且也正如许清所说,当初选范仲淹出任陕西路经略副使,共同主持兵事,也不过是在矮子里挑高个,无奈之举而已,当时范仲淹虽然也曾上书言兵过,但却从未真正领兵作战过,只要稍有理性的人就知道,让只有纸上谈兵经验的范仲淹领兵出战,是多么冒险的行为。即便这样,还是千挑万选之后,才找出这样的个纸上谈兵之人。

想到正在执行的尽快平夏的国策,赵祯咬了咬牙说道:“子澄,你有何想法?说吧!”

许清望着他,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说道:“兴武举,建武学!”

赵祯似乎早有所料,没有出声,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下去。

“历朝历代常会出现许多将门,一家几代皆为将,不必晦言,这对朝廷并不利,这些将门几代在军中领兵,会形成极高的威望,极大地削弱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出现这种将门的现象,无非是领兵经验父传子、子传别、的结果。建武学,可以根除这种现象,朝廷选有作战经验的武将讲学,对学员系统地培之兵事,而这些学员结业之后,皆是天子门生,并不存在将出一门的说法。同理,兴武举,凡中举之人也都是天子门生。这样既能大量培养挖掘出可用的将才,又杜绝了将出一门的弊端。”

许清侃侃而谈,甚至将宋辽夏的利益纠葛、战略态势,都细细分析了一回,再以这些外部的压力为由,阑述大宋应注重武事的必要性,一席长谈,直到黄昏。H

┏━━━━━━━━━━━━━━━━━━━━━━━━━┓

┃??网??????????????????????????????????????┃

┃??????????????????????????????????????????????????┃

┃????┃

┃??????????????????????????????????????????????????┃

┗━━━━━━━━━━━━━━━━━━━━━━━━━┛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进言 文字更新最快……】@!!

第二百十四七章 家住太平桥南

许清出皇宫之时,只是暮色四合,他对赵祯提出的几样举措,自然是想先说服赵祯,得到赵祯的支持后,朝议通过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不少。*文学网*经过一个多时辰的交谈,效果不错,可以看出赵祯基本被说服了。

毕竟目前大宋无将可用是事实,而且外部压力也空前的强大,以前对辽几次大战,其实多是大宋主动进攻,希望收复燕云之地,但如今无论是西夏还是辽国,大宋都是被动应战,而且被逼得透不过气来,上次若不是富弼出使了国,说服了好战的耶律宗真,辽夏两国真对大宋两百夹攻的话,后果如何确实难料。

在这种空前强大的外部压力之下,正是提出武举、武学的最好时机,许清相信这一点将很容易得到范仲淹和韩琦的支持,经过这几年的对夏作战,他们对大宋重文轻武造成的恶果已深有体会。

许清自己制定了以军事扩张来解决国内矛盾的策略,对如何提高武将地位,促使朝廷改变极端重文轻武的国策,早已思索了许久,要想一下转变朝中所有文官的思想不现实,那就抓住这次机会,借助外部的压力,改变赵祯及一些高层的想法,使他们正视存在的这些弊端。

如今西北仍争战不休,耶律宗真是个好战分子,辽国也难说不会卷土重来,国库依旧空虚,一件件,一桩桩使得赵祯及朝中高官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寻求彻底解决之道,大宋这几年战事连连受挫,朝廷被战事拖得差点破产,可以说已经威胁到了文治的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于文武之争必然存在的天性,文官们也不得不对武将作出一些妥协,否则朝廷的精力长久的被拖在边关战事中,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甚至可能出现国破家亡的局面,还谈什么文治。

许清要抓住的就这样一次机会,通过武举、武学一些措施,把武将的地位提高上来,即使不能做到文武并重,也必须为武将在朝堂之上争取一些话语权。

许清回到太平桥时,小颜这丫头早撑着一把纸伞,伸长着脖子在桥上等着,远远看到许清的身影出现在风雪里,顿时欢呼一声,敛裙便跑了过来,那把纸伞被风雪吹得反折了过去,她干脆把伞一扔……把扑到许清怀里。

“少爷,荆大哥他们早就回来了,你怎么才回呀!”

许清揉一揉她不断在怀里拱着的小脑袋,笑道:“小颜,少爷都快冻僵了,你不会还要我在这风雪中陪你站一阵子吧?”

“呀!”小颜听了他的话,惊叫一声,挣出他的怀抱,连忙去捡起扔掉的纸伞,理好后拿过来为他挡雪,她个子矮了点,要掂起脚尖才总算把撑到许清头上,嘴里连声说道:“少爷,咱们快回家,都是小颜不好,少爷没冻着吧?哦,红菱姐姐她们还在门口等着呢。”

许清哈哈一笑,对这个语无伦次的丫头着实没办法,一把夺过她手上的纸伞:“拿来吧!瞧你这样子还能走路吗?”

小颜嘻嘻笑着挽起他的胳臂,仰着小脸说道:“少爷,你这次去了好久哦,人家一直数啊数啊,一天又一天,可是少爷就是不回来,这一下雪,人家就更担心了……

听着小丫头不停的唠叨,回到家门时,高挂的灯笼下,红菱和许安一家子,静静含笑等着,但每个人眼中却都亮晶晶的。

“安叔,家里一切还好吧?”

“好好好!家里一切都好,少爷,您回来就好,这寒冬数九的,少爷快点进家。”许安一边回答,一边掩饰着眼中的泪光,许清对他们他们点点头,才回望着红菱含笑道:“回家,都回家,有话回家再说!”

红菱什么也没说,只是上前轻轻拂去他发上、肩上的雪花,然后落他半步,静静地跟着他回家。

院中也是白皑皑的一片,连水池上也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檐前挂着一串串的冰凌,在灯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美丽的彩光。

“小芹那丫头呢?怎么没见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