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白金心灵鳞片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消除烦恼改变人生的秘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一品、*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法是给有缘人听的,当年唐三藏为求真经,跑了十万八千里路,可见佛法得之不易。这本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同样如此,有缘人听了,可以消除人生烦恼,改变人生。读了此经,你就会明白,我佛的智慧实在是高妙,比起现世所说的灵丹妙药都强上千万倍。

第一品是解释《金刚经》如何而来。佛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说:不可说。这都是最高境界,悟性高的人,听了这句话,就能立地成佛。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由心而生。什么失恋了,什么被老板扣工资了,又或是一起混的朋友现在发财当老板了,以至于被老婆骂,被女友说无能都很折磨人。人生的苦恼真的很多呀。可是天下却有个最幸福的人,是我们生活的榜样。他的名字就叫如来佛。这个最幸福的人,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幸福生活呢?我们来看阿难亲自听到佛陀怎么说的:那时佛住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随侍左右。到了吃饭的时候,佛陀穿上袈裟,拿著饭钵,带领著众弟子们走进舍卫城去挨家挨户乞食。饭后,佛陀收拾好衣、钵,洗净了双足便盘腿静坐。

这就是最幸福的人过的生活,大家了解到这一点很重要。比比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顿悟,佛为什么是最幸福的人。而我们有的人衣来伸手,饭来伸手还觉得不够幸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够简单。你看佛在世的时候,生活多么简单!!无欲无求,每天和弟子们乞食,静坐,感悟人生真谛,如此简单高尚的生活方式,不幸福才怪。那些色,声,香,味,触,法怎么能打扰到佛的幸福呢?

实际上,如果读懂第一品,就懂得了成佛道理。第一品就是佛经的最高的境界。言传不如身教,第一品是佛的身教。如果你不懂,就拿佛的生活和自己的生做一番比较,相信你会感悟良多,让自己简单一点。 。。

如何发现人生真谛让生命更精彩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二品展现的情景是其乐融融,很亲和的。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佛都是庄严肃静的,似乎高不可攀的样子。实际上,佛也很亲和。佛有万象,但每一个是佛又不是佛,这就是佛法的奥妙之处。如果我们想像一下上学的情景,就会马上明白*的情景是什么样子。只不过上课时,老师讲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而佛讲的是人生真谛。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在佛和众弟子静坐之时,长老须菩提心中突然有了怜悯众生的尘念,于是他从静坐状态中醒来,在大众中站起来,偏袒著右肩,以右膝跪地,双手合拿,虔诚恭敬地向佛陀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点大家要看清楚,佛在世时,在大众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又有多么亲近。“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是须菩提从心而发的,自发自愿的向佛表达敬意的礼仪。想想佛为我们解除人生烦恼,助我们达到人生圣境,我们怎么表达敬意都是不过分的。这和对皇帝的三拜九叩完全不同,我刚才讲了,这是自发自愿的行为,没有掉脑袋的担忧,只有真心实意的感恩。须菩提说:“人世间希有的,为了普渡众生脱离苦海而生的佛陀!你最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及众生,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及众生。现在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已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安住?如何才能降伏妄心?”

这就是须菩提出的问题,也是本经的主旨所在,以后所有的经文都是围绕这个问展开。须菩提提的这两个问题很大,也很实用,如果大家真听懂了,那就算每天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了!其实,脚下便是净土,人人都是佛陀,*见性就能永远做一个快乐,善良的对社会有益的人。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是解决了须菩提所提的这两个问题,特别是降服妄心,也就是所谓的七情六欲。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七情:喜:喜爱、喜欢,怒:生气,哀:悲伤,乐:高兴,忧:担忧,惧:恐惧,埋在人心里最深层的情绪,思:是情绪控制和恢复稳定的基础,七情是相对稳定的,是人与外界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指挥人与外界的互动。七情六欲如果解决了,立地成佛,如果没有解决,对不起,你还是红尘中的一粒沙子。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难度还真不小,例如有款叫《七情六欲》的游戏,主轴就只有“情欲”两个字,在游戏中玩家扮演一个专门替美少女拍摄清凉*的花花公子,不但能周游众多美女之间帮她们拍摄*的*,如果天雷勾动地火甚至还能把美少女给。。。推倒,咨意享受畅快人生。这款《七情六欲》的游戏目的就是这样,享受美少女春光*的搔首弄姿、与美少女的干材烈火!好多人陷入虚拟的情欲游戏中不能自拔,更别说现实人生中要克制住七情六欲,活出人生真谛有多难了!可是,难并不代表人就找不到人生真谛,只是不到关键的时候不肯做,不经过磨难不愿去发现。有个很有名的小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显然,这个故事中的雄鹰在最后一刹那恢复了本性。换成人来说就是恢复了佛性,发现了人生真谛,从此让生命更精彩了。

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已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安住?这个问题,好多人看不懂,实际上很好理解,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一刹那间顿悟了人生的真谛,达到心灵深处所追求的快来、满足感、幸福感。然后把所事情都看了,生命闪现出光辉,感觉心情舒畅,对人生充满信心。实际上,这个人这一刹那,就已经是佛了。但那只是一刹那间的事情,后来,你又因为某些事情,把这些想法忽略或压制了;这就是没有安住。于是,你又成了众生中的一员。 如果有人想经常保持那种成佛的状态,就得想着如何才能安住这些想法。安住想法是件高难度的事情,别看这只是一句,但是真要做起来,那可是难上加难。

佛陀听了须菩提的提问,嘉许说:非常好!非常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佛陀最善于爱护顾念诸菩萨及众生,善于教导付嘱诸菩萨及众生,帮助他们摆脱烦扰。你们现在认真的细心静听,我为你们解说,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妄想心,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应该如下所说,如此去安住菩提心,不令忘失;如此去降伏妄想心,令它不再生起。大家闻言非常的高兴,都期待地说是的,佛陀!你快点说吧,我们大家都很想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幸福的源泉在何处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三品讲的是佛的人生观和幸福观。人生,自有酸甜苦辣,就好像调色板。人生,多姿多彩,就好像一部连续剧,从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总之,人生需要色彩才会精彩!而苦就是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吃苦中苦,难成人上人。苦造就了无数有深度的灵魂,并引导有志者最终找到了幸福的源泉。

人生苦不苦?人生很苦,说不苦是假的。因为甜总是那么短暂,而苦似乎永无尽头。穷有穷的苦,富有富的累。就说普通人吧,做小孩时,学习不好被老师批评,个头没人家高被人欺负。长大点又嫌钱太少,赚不到钱被人看不起,找不到女朋友。成了家,有孩子老婆要养活,还有父母要孝敬,有领导要把结。整天忙得团团转,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老了一身病,什么都干不了,还要受人的白眼。这些生老病死之苦,酒色财气之欲着实把人折磨的不轻。为什么会这样,人生难道真是苦海吗?应该怎么做才能跳出苦海呢?这些答案都在第三品中。

很多人觉得,跳出苦海的办法就是出家。这几年名人出家的事情发生的不少。有演林黛玉的名演员,有唱《青藏高原》的名歌星等等,凡人中的更是不计其数。难道“佛前古灯,天天念经”就是脱离苦海的唯一办法吗?如果天下人都出了家,这个社会还怎么运转?这都是问题。所以我看不尽然。如果你看懂了《金刚经》,那么你就会明白,在社会中,在生活中,同样可以跳出苦海,立地成佛。但你首先要做到降服其心。万苦从心而生,万福从心而来。福至心灵,心是人生之苦的根源,同样也是幸福源泉之所在。一个人如果降服心中的妄念,就算身在地狱也会觉得幸福快乐,一个人如果妄念太多,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也会觉得痛苦难受。但是话又说回来,出家人也是很好的,佛需要有人供养。有人愿意用一生来侍奉佛祖,为佛教事业献身,当然是难能可贵的!但那和出家寻求解脱的人是不同的。我只是说,不出家,同样可以一心向佛,在尘世同样能够得到解脱。

要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就必须看佛是怎么普渡众生,帮助众生找到幸福源泉的。佛陀告诉须菩提,诸菩萨及众生应当如此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同生命形态的胎生如人兽类,卵生如鸡鸭类,湿生鱼虾类、化生如细菌类,以至一草一木,一石一山;有色身如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各种苦的聚集的人。无色身如看破世间愁苦,脱离人生苦海的人,有心思想念的、无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无想的众生等,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了断一切苦烦,渡过生死苦海,到达不生不死的幸福彼岸。

这就是佛的人生观,大家看佛多么伟大!我们平常骂人时,说人猪狗不如,又说人狼心狗肺,但是在佛的眼中,众生平等,万物同类。鹰饿了,佛把自己的肉割掉喂它,这是佛对众生平等的实践。人并不比万物高贵半分!佛不但要解人类之苦,还要解万物之苦。说到这里,不禁对佛的胸怀佩服的五体投地。佛为何要这么说?不明白的人,会说这真是越看越离主题十万八千里,你说了半天,人生的真谛在什么地方?听不懂!

我说你应该听的懂。既然众生平等,你现在和鸡比一下,和树比一下,和石头比一下,是不是觉得自己十分幸福!就说我们常见的几样动物吧!鸡天天为人下蛋,还要被人杀掉吃肉。鸡被割了喉咙,放了血以后不也还是在动吗?见过杀猪吗?见过杀狗吗?杀狗的那些人是多么残忍!在杀狗时,杀狗的人首先抓紧它的嘴,然后用一把长刀插入狗的喉咙快速取出来,大量的血便从狗的喉咙喷射出来,洒满一地。这是真的!你们在吃肉时,可以想想,假如自己是一头猪,被摆上了屠宰台上,你会怎么样。当那一把长刀向你砍来时,你会怎么样,能怎么样?“满汉全席”有道菜是猴脑。平时每当喂猴子时,训练它把头放在桌面上的圆孔内,把双脚双手放在圈内,然后就给它好的食物。当客人正式要求吃猴脑时,那只猴子自动来到餐桌,高高兴兴地让店老板把它的双手双脚绑好后,可这次等待它的不是好吃的食品,而是一把利刀,劈开它大脑顶部,将滚汤倒在猴脑中,边搅拌,边品尝。此时桌下的猴子虽然不能动弹,其挣扎痛苦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有人想吃新鲜猫肉,其方法是水烧开后,将活活的猫扔到开水里,活活烫死后,去掉皮毛,立即爆炒,速度极快,据说,客人开始吃时,猫肉仍会颤动。同时,不少人去餐馆吃饭时,习惯于点鱼缸的活鱼,厨师依命,把活鱼抓出来,去除鱼鳞,破肚开肠,油炸后送给客人,据说放到餐桌上时,鱼嘴还动呢!它们真的就不爱惜生命吗?死时真的一点都不痛苦吗?

这就是万物之苦的一个写照,也是佛要解脱万物的原因。人活着不容易,万物活着更不容易!看到这些,做为一个能主宰自我,有法律保护,能说会笑的人,你还有理由觉得自己不快乐吗?人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自身是佛不做佛。

苦莫大于不知足,幸福的源泉其实就在这里。

佛最后说,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其实并不见有一个众生为我所度。这是什么缘故?须菩提!若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对待别分,以为有个我能化度众生,又见有所谓的众生为我所度,这样就不能称为菩萨了。佛真的很谦虚,但又说的是实话。人万事只能靠自己,寻找幸福的源泉也是这样。佛只是帮你找到本来就存在的幸福而已。而幸福的源泉就在自己的心里,人本来就是幸福的,无需到别处寻找幸福的源泉,所以也就不存在化度之说了。这个道理伸展开来,就是——自身就是佛,不需要到别处寻找。本文不是讲如何降服自心吗?佛说的话,只有降服其心的人才能说出来。佛如此无欲求,无执无着,真是降服其心者的典范!如果你不能降服自心,就多琢磨一番佛最后说的这段话,相信你就会体会到无欲,无求,无我的真实幸福。

生命旅途的最高境界是种美丽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品讲的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看佛是怎么说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