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遇难人员而言,一次偶然性的空难结束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而对事故原因调查表明,飞行员选择了不适宜飞机起飞的商用机起飞跑道及错误的操作,是造成这次空难的主要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之于偶然失误。
需要深入一步的是,对于各种偶然性、不可预知性的交通灾难,人们是不是就完全束手无策了呢?设想如果人类科技进一步完善,各种现代制造技术更加发达,各类交通工具本身的故障率比现在再下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交通工具的运行方式也随之大幅度的优化与提高,是否可以减少引发偶发性事故或灾难的必然性诱因呢?
抛开汽车本身的质量、性能及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单就人们驾驶汽车的状态、技术水平、安全意识等主观状况而言,严守交通规则、时时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并付诸于对汽车的管理、维修及驾驶的人,因其自身原因而〃偶然〃发生车祸或被其他难以预知的原因而导致车祸的几率,肯定要比那种安全意识淡薄,不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且任意使性子的司机们的偶发出事的几率要低得多。可能很多人在发生交通肇事或重创后,会埋怨运气不好,而如果从主观意识和行为上自觉防范和规避各类非安全因素,肯定是防止或大幅度减少碰上偶发性事故及霉运的极重要条件。
战争中生命存亡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古至今,每个国家内部、国与国之间的各类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息。战争已成为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乃至社会制度变更的推进器。无论是古代的矛与盾、战车与战车、攻城与守城的战争,还是近现代的枪械之间、坦克之间、飞机之间等各类新式武器的较量,最终都会严重危及参与战争的军人与被战争蹂躏的人民的生命,但在血与火的搏杀中又有部分生命始终存续了下来。
长征中,几十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剿及严重缺乏供给的情况下,经历了湘江激战、爬雪山、过草地等艰苦卓绝地跋涉后终于达到陕北,虽牺牲巨大,但还是保存下来了1万多红军战士。
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上岸美军遭遇德军的猛烈阻击,在海滩上即丢下大片尸体,但更多的士兵占领敌人阵地而活了下来。
纵观历次战争,我们会想到,为什么在战争中是〃这部分人〃丧失了生命而〃那部分人〃幸存了下来?为什么有的人枪林弹雨中没有牺牲而在相对安全环境中却遭遇不幸?为何同时参军、同赴战场、同时参加某一战役,一些人开始或中途即阵亡,一些人则身经百战却不被击倒?战争对于个体生命的突然性打击,有没有主观上努力规避的可能呢?
仔细研究表明,从古至今的战争形成,源于当时不同国度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矛盾激化,无论是正义还是非正义战争,均成为导致千百万个体生命受损或死亡的必然性诱因;而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摧残,又往往以突然的、无法预知的时间和方式形成,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损害与对部分幸存生命的某种〃恩赐〃均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只要战争开始或延续,参与战争或被战争所涉的人,均存在生命偶然性消失的可能。战争对某些生命的严重伤害,仍然是在与战争紧密相连的特定条件、特定时间、特定方式的各种因素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组合〃而导致。如果说在同样的战争环境中幸存下来的人有〃运气〃,那么这种〃运气〃仍然是一种没有产生对个体生命严重冲击的〃组合〃的结果。这种〃组合〃有极大的随机性,在战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不停运动和变化中产生,任何参与战争的人要想事前预知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人们对战争造成整体生命伤害的必然性与个体生命遭遇重创或死亡的偶然性,并不是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人类社会进步到从根本上消除战争产生的种种因素,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战争,使战争这种最大程度威胁人的生命,导致无数人的正常的生命曲线被突然切断的罪魁祸首逐渐消失,众多的生命将在正常的生活中存续下来。
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8)
现代科技和军事技术的演变,使战争武器从原始的手持刀剑盾牌,发展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各种高科技的战斗武器和控制装备。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由于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武器与相应的作战方式,使其在摧毁既定目标、实施战役计划、完成战斗任务等方面,实现了较之几十年前难以想像的战斗效果。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死亡人数只有数百人,却取得了过去可能要牺牲千百万人才能实现的胜利。
从参加战争的个体角度上分析,如果一个指挥官善于判断敌情、有精良的谋略和优秀的指挥艺术,善于灵活应变地处理各种突然事件,其所统领指挥的部队士兵伤亡几率,肯定要比没有具备这些素养的指挥人员所带部队的伤亡率小得多。而且,对每个参加战斗的士兵而言,如果其体格强健、战斗技术过硬、勇猛果敢而又灵活机动,在枪林弹雨中尽管无时无刻不受到突然的伤害的威胁,但相比不具备这些条件士兵,他们躲过危险、保存自身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可见,尽管战争对人体生命的种种伤害是难以规避的,但通过人们改变社会格局,增大和平因素,发展科技力量,乃至强化个体的生存素质与技能,在特定历史条件及战争环境中,至少可能相对地增大生命存续的可能性。
自然灾害中生命受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自然灾害给很多人带来伤害,是诸多必然性诱因和偶然性作用的结果。
地震的出现源于地球内部深处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引起岩层错动和断裂,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发地震冲击波,造成对地表的各类物体与生命造成严重损害。而海啸则是海底深处的巨大地震导致海底剧烈变形,变形地区附近形成巨大的水体波动而造成。
台风、飓风的形成源于地球上的热带地区因强烈的日射,使海上的水蒸发为水气,再转变上升为气流而发生强烈的热带气旋,演变成台风、飓风现象。
虽然诸多引发自然灾害的诱因的出现或扩展是必然的,但其对人们生命的伤害,又是以突然的、偶发的方式,降临于某一场合的某些人群的。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相当的研究甚至预测,但毕竟还有着诸多的局限。事前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方式及其程度准确预知,仍然是十分困难的。与各类灾害有关的自然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特定的灾害对人们生命的伤害,降临到这些人而不是那些人身上,又是与相对稳定或流动中的人群有意或无意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的生活、休息、旅行有关。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发生的海啸突然夺去15000多条人命,并造成40万难民。我驻泰使馆公布的在泰国海啸中丧失的中国人也达12人之多。印度尼西亚本地特别是长年居住在苏门腊岛附近的人们,其居住或活动地就是海啸最猛烈袭击的地方,自然界在较大程度上有与偶发海啸而相遇的几率;而12名中国人,也许是到海湾度假,也许是外出经过,但都恰恰相遇而又未能躲过这场海啸灾难。人的活动的广阔性、随意性,和带有必然性又带有偶发性的灾害相撞了,生命的损害几率就大大提高了。
同交通事故对人们伤害的道理一样,就现代任何科学或其他方式,均不可能判断、排除甚至预示某些人们,在某时某地某场合时将发生某些灾难,但人们在对自然灾害的预知上并不是无所作为,相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就拿海啸的预防及减少生命的伤亡来说,国际上为有效地预报海啸,于1964年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机构,有26个国家参加,参加国中的美、日海啸预警系统尤为完备。历史上曾多次有效的海啸预警,并极大减轻了各种损害。而这次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尽管本次海啸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美国檀香山向各参与成员国发出了预警信息,而由于居于印度洋地区的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一批国家均没参加国际海啸预警组织,而极大地延误了预知及紧急应对的时间,导致了有关国家的惨重损失。有专家研究,如果能抓住从海底地震开始发生直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90分钟的宝贵时间,不知可以换回多少人的生命。
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9)
从海啸发生的典型事例看,印度尼西亚南部一个叫唯拉伯蒂纳姆的村庄,刚上海滩的渔民发现海啸异常状况时,就果断地利用村里高挂的大喇叭发出海啸的紧急报警消息,及时地挽救了7000名村民的生命。可见,即使是面对突然的、事前难以预知的重大自然灾害,人们自身的敏捷反应与恰当行为,即可有效规避巨大的生命风险。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